小米大漲市值4800億 雷軍身家超越劉強東、李彥宏等 還有誰是贏家

來源 / Wind金融終端APP

在上市首日破發後,小米便迎來了持續上漲的行情。截至7月13日收盤,小米漲11.37%報21.45港元/股,相比於17港元/股的IPO定價,已高出26.17%。

短短五天,雷軍完成了好多個小目標——身家超過了劉強東、王衛、丁磊和李彥宏等大佬,位居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中國第6名。

這得益於小米股價的上漲。

在上市首日破發後,小米迎來了持續上漲的行情。截至7月13日收盤,小米漲11.37%報21.45港元/股,相比於17港元/股的IPO定價,已高出26.17%。

在這一場全面“造富運動”背後,還有誰是贏家?

小米一週漲超26%,市值4800億港元

7月13日,小米的股價再創新高。盤中,小米股價最高上漲13.19%,股價高達21.8港元/股。截至收盤,小米股價上漲11.37%,報收於21.45港元/股,相比於17港元的IPO定價已高出26.17%,最終市值達4800億港元。

小米大漲市值4800億 雷軍身家超越劉強東、李彥宏等 還有誰是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於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遭遇破發,當天收盤價為16.8港元/股,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1.18%,市值為3759.19億港元。

上市當天,雷軍回應股票破發時表示,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表現才是。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上市首日破發,不少投資者難免失望。不過小米的低迷,並未持續太長時間。當天下午,恆生指數發佈公告稱,小米集團將在7月20日收市後納入恆指,並於7月23日起生效。據悉,小米將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恆生綜合行業指數–資訊科技業、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恆生環球綜合指數、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

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後,境內投資者將可通過滬港通對小米進行投資。而掛牌上市僅10天就將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這也創下了港股史上的最快紀錄。

與此同時,富時(FTSE)指數也宣佈,將於7月13日收市後正式將小米納入富時指數系列,並於7月16日正式生效。

受此利好刺激,7月10日,小米一反頹勢,報收於19港元,大漲13.1%,市值也達到約4251億港元。

雷軍位居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中國第6名

此後,小米一路大漲,雷軍身家也水漲船高。按雷軍的持股比例,雷軍持股小米身家為194億美元。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雷軍的個人財富當日增加20億美元,位居全球56名,中國第6名。

小米大漲市值4800億 雷軍身家超越劉強東、李彥宏等 還有誰是贏家

雷軍的個人財富遠不止於此。

這些年雷軍的投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從當年的天使投資人,到小米的生態佈局鏈。在雷軍的背後,是一整個“雷軍系”以及他所佈局的龐大商業版圖。從今日頭條、美團、愛奇藝、快手等互聯網巨頭,再到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小米生態鏈的眾多企業,半個中國互聯網,幾乎都囊括其中。

小米科技對外投資157家;雷軍的順為資本對外投資270家;雷軍個人天使投資33家,共計投資460個項目。同時,雷軍還是6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雷軍個人持有金山軟件26.90%的股份,歡聚時代44.8%的B類普通股。

小米公司在迅雷佔股27.95%,在華米佔股將近40%,小米對世紀互聯持股比例達到了3.4%。

還有誰是贏家

受益的不止是雷軍,以真金白銀支持雷軍的朋友們,現在都得到了回報。

國金證券指出,小米在歷史上共有九輪優先股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達15.8億美元。九輪融資的時間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之間。

據招股書披露,晨興資本通過4個投資基金持股17.1913%,此外,DST Global持股7.0135%,啟明創投持股3.9757%,順為資本持股2.9151%,IDG持股1.6936%,香港全明星投資基金持股1.2356%,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持股1.1221%。

上市前夕,雷軍曾在公開信中提到,最早期的投資機構以500萬美元的投資,賺取了866倍的回報,實際上,這家陪跑多年的機構就是晨興資本。

除此之外,對小米表示支持的商業大佬也有不少,參加小米現場敲鐘儀式的有阿里俞永福、美圖蔡文勝、獵豹傅盛、凡客陳年等等。

在小米上市前幾天,新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馬雲、馬化騰均認購小米IPO份額超過1億美元。李嘉誠認購小米份額超過3000萬美元。

如果把何小鵬買入小米股票的平均成本按照IPO價格來計算,截至7月13日收盤,何小鵬的1億美元已經上漲超過25%。

雷軍在上市當天晚上的慶功宴上曾說:“當天買入的投資者,我會讓你們有一倍的盈利空間。”

投資者短炒的因素居多

方正證券(香港)渠道發展部董事林子俊對騰訊《一線》表示,就現在看來,小米的漲幅主要是投資者短炒的因素居多。

在林子俊看來,過去這周的港股市場氛圍整體來說有所好轉,這也是小米持續收漲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林子俊表示,除了基石投資者以及國際配售的95%股份外,小米集團實際由零售投資者持有的流通盤僅有5%。常規來說,除了基石投資者簽署了半年禁售外,小米集團也有可能要求篩選出來的國際配售投資機構簽署禁售條件。也就是說,參與小米國際配售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並不會在近期選擇“換手”。

與此同時,過去這周港交所也公佈了小米的利好:7月23日小米集團將正式納入恆生指數。也就是說,北水資金可以通過港股通買賣小米集團股份。林子俊認為,這對於零售投資者來說也是利好消息。

實際上,內地近期確實有不少機構在為南下入手小米準備子彈。更有意思的是,騰訊《一線》接觸的一些小米粉絲也有不少陸續來港開戶,只為買入小米。當然,這些新用戶大多都是計劃買入一兩手,不會對市場形成太多影響。

自小米啟動上市進程以來,圍繞其估值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小米究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資本市場數十年的經驗顯示,硬件公司的估值空間遠遠低於互聯網公司。“很多人看不懂小米,裡面有很多創新,我們既是硬件公司,也是電商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雷軍解釋。在上市前夕,雷軍闡述了保證小米未來成長性的三條策略:智能手機存量市場儘快衝入世界三強、有節奏地進行新品類拓展、進一步推進國際化。

麥格理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稱,看好小米的競爭性和商業模式,認為對比其他手機設備商,小米與互聯網和電商同業相近,目標價30港元,評級“跑贏大市”。也有聲音認為,雖然小米進入了多個業務領域,但在每個領域都尚未形成自己的“護城河”,這將成為小米生態佈局發揮作用的一個限制因素。目前,小米互聯網服務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分別是以手機APP和智能電視流量變現為主的廣告收入、運營線上遊戲所獲得的分成收入與付費內容訂閱、在線直播、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收入。然而,過去三年內,互聯網服務收入在小米整體收入中佔比始終未達10%。

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鍾偉認為,傳統估值方法對小米是失效的,因為傳統估值追求的是確定性。“小米最像的企業是亞馬遜,兩者都不存在一個確定的邊界,一直處於非常具有顛覆性的、創造性的數字空間中。因此,現在對小米的未來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不過,也有券商表示,對於小米,半年後的解禁壓力不可忽視。

小米的招股書中顯示,全球擬發售的21.8億股中,其中65.3%(約14.2億股)為新股,34.7%(約7.6億股)為舊股。另外,在超額配售權中,有38.7%(約1.26億股)為舊股。這意味著,算上超額配售權部分,原股東擬借本次IPO出售8.86億股老股。小米此次發行中,出售的老股絕大對數都來自最早投資小米的晨興創投。

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表示,展望小米IPO後的股價表現,在上市6個月後仍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除了F輪之外,其餘輪次的投資者均獲利豐厚,因此禁售期滿之後的減持是可以預期的。然而根據國金證券測算,2013年和2014年的F輪融資的成本分別為15.83港元和14.07港元,相隔四五年之後小米上市的發行價僅為17港元,這部分資金並未明顯獲利。

小米大漲市值4800億 雷軍身家超越劉強東、李彥宏等 還有誰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