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古希腊德尔菲神谕:认识你自己。

我们探索世界,认识社会,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但实际上,认识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里所说的认识自我,并不是仅指认识自己的心理,而是从身体素质开始,到天赋特长、行为习惯、情绪反应、态度信念等。

那么,认识自我有哪些好方法呢?

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在我看来,比较靠谱的认识自我的方法有——

一、基因解读

到目前止,对生命最深层的理解就是:人是一套用A、T,G、C编码的基因程序。

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不同的,它所蕴含的信息极其丰富。解读自己的基因,就是解读自己的设计图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性别,知道自己的特性,知道自己身体状况,等等。

有同卵双胞胎,出生后因为某种原因被分开抚养,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后,科学家发现,他们的性格、天赋等仍然有着惊人相似性。由此可见基因对人的影响之大!

如果在基因上有缺陷,它可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比如镰刀型贫血等。

不过,人类对基因的研究还非常肤浅,不同基因所对应的性状、反应还不太明确。因而,从基因的层面来认识自我,这个方法尚待发展。

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二、运用科学

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两门科学,一是生理学,二是心理学。如果扩大一下,医学、营养学也是的。

当你掌握了科学知识,对自己的认识就有了依据与方法。

比如,有的人吃过饭之后,腹痛、腹泻,怎么也找不知原因。但如果他有了更多的知识,就会想到这可能是乳糜泻所致。

又有人吃荔枝导致鼻子流血,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上火,但有科学知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因为体内的B族维生素被果糖消耗尽了结果。

只要多学些科学,你就会发现,笼罩在人身上的神秘面纱会越来越少,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也会了然于胸。运用这些科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构造,各器官的功能,各个系统的运转。平时,我们觉察不到它们,但一旦觉察到了,可能就是出问题了。不要到那时候才去了解自己的身体!

科学知识还会加强你的敏感度。你的感觉,你的状态,哪里疼了,何时差了,你能觉察到,然后也能调节好。面对衰老、疾病与死亡,你才能从容应对。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特别爱游泳。我相信绝大多数 人都说不上来,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游泳。而我因为有了运动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我就知道,上身比较长的人,在生理上就适合游泳,游泳时感觉不到累。所以,这样的人才爱游泳。

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三、自我分析

头上戴着一个特制的帽子,身上接上电极,用上功能核磁共振,人类能够间接地窥见身体内的情形。

在20世纪后半期开始,心理学逐步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可证伪。对照着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填写测试题与调查问卷,重复其中的心理学实验,是认识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方法。

比如,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 • J. 戴维森,利用核磁成像等手段,发展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反应的“情绪风格理论”,包括情绪调整能力、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情境敏感性,以及专注力。一个人的情绪特征就取决于他在每个情绪风格区间上的位置。

读他的著作《大脑情绪生活》时,你可以对照书中的测试,判断出自己的情绪风格。同时,你还可以用他的冥想训练、理性认知等方法,改造自己的大脑与情绪特征。

类似这种研究还有很多,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一番。这些知识不但让我们认识自我,还有指导行动、疗愈心理疾病、优化生活的效果。

不过,你最好看翻译过来的欧美学者的著作。国内图书市场上有很多伪心理学书,比如星座、色彩分析、九型人格等,不值得读。

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四、独处省思

独处时,通过自我省察,觉知,记录自己的感觉,可以认识自己。

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了。“你好好想想吧”,“用心悟一悟”,“每日三省吾身”,“反思一下你自己”,说的都是这个。

在独处时,你抽离了社会环境,因而更能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更能认清自己。

你一个人走在马路上,随口就吐了一口痰,随手丢一个垃圾。如果当时有人和你在一起,你可能就不这么做。

把自己放入这样的环境,充分独处,和自己对话,便于认识自己,然后和自己搞好关系,接受真实的自己,善待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己。

在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没有太好的手段来认识人、认识自我,通过独处、冥想、反省等,就是最重要的方法了。

用基因解读、运用科学、自我分析、独自省思来认识你自己

无论是老子、孔子、王阳明,还是西方现代以前的哲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思辨的方法来认识人性。他们有很多的洞见,值得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