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選擇,到底應該聽自己的還是聽周圍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遇見兩種人,一種人遇事我行我素,什麼都自己說的算,一種人唯唯諾諾,經常以別人的意見為標準,而恰恰這兩種人的類型正好和我們教師招聘考試中的認知方式——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不謀而合。那麼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我們需要掌握關於它們的那些知識點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認知風格的差異——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

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維特金

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做判斷時,常常利用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

場依存型的學生:對事物作出判斷時傾向於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容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

面對選擇,到底應該聽自己的還是聽周圍的?!

首先,該知識點經常以客觀題的方式考察,特別是選擇題,多以理解為主。我們可以看到,場獨立的學生在判斷時運用的是內部參照,獨立的作出決定,我們可以理解成遇事我自己說的算,由我自己來決定。而場依存的學生重視外部參照,常常把別人的意見看得很重要,我們可以理解成愛聽別人的話,特別是權威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概念中的場我們可簡單理解為環境,場獨立就是獨立於環境,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場依存就是依靠於環境,由環境或者周圍人們來作出決定。

其次,這兩種類型的學生在學習特點上也有差異。場獨立型的學生喜歡自然科學和數學,經常是自覺獨立的學習,喜歡結構不嚴密的教學。而場依存的學生喜歡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習欠主動,喜歡結構嚴密的教學。在這裡我們來簡單理解一下,場獨立的學生我們可以理解為喜歡理科,正因為他們是在作出決定時運用的是內部參照,所以經常主動的學習,還因為他可以構建屬於自己的結構,所以喜歡結構不嚴密的教學。而場依存的學生我們可簡單理解為喜歡文科,那麼正因為他們學習欠主動,所以在學習時易受外在動機支配,還因為他們很難對事物作出獨立的判斷,需要他人對自己的提醒與建議,所以表現在教學上喜歡結構嚴密的教學,依靠外在的人給他們一個確定的結構,這樣效果才好。

最後給大家提一個問題:這兩種認知方式有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呢?答案是沒有,因為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各有優缺點,擅長的領域不同,所以不能說哪一個類型絕對優於哪一個,要靈活理解和把握,題目中如果出現一種方式優於另一種方式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認為是錯誤的。

例題:加工信息時主要依賴來自客觀環境的線索,對社會科學,兒童教育,社會工作,文秘公關等與人交往的職業感興趣的個體的認知風格屬於( )

A.場獨立 B.場依存 C.衝動型 D.沉思型

答案:B

解析:這道題可作出判斷的關鍵點有很多,第一個是加工信息時依賴客觀環境,第二個是喜歡社會科學文秘等文科性質的工作,第三個是喜歡與人交往,從以上三個點我們可以判斷出這些都屬於場依存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