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昌能:關閉華爾街,那段鮮爲人知卻意義重大的金融史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國際金融歷史,展示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美元崛起之路。

大概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際的2009年初,宣昌能先生偶然在倫敦的一家書店裡,第一次看到了這本書。他說,“這本譯作的出版對我們瞭解國際金融發展史、思考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穩定以及我國金融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國際體系具有積極的意義……”

這本書是《關閉華爾街》

文 | 宣昌能

中信出版社請我為此譯著作序,我欣然命筆。

事出有因。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中信出版社的同志提起這本書,建議如果國內尚未出版可以組織翻譯,向國內讀者介紹一段鮮為人知的國際金融史。初次見到這本書大概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際的2009年初,那時我在倫敦參加G20(二十國集團)峰會項下相關工作機制會議,會議間歇時在書店裡看到它。當時我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工作,看了這本書後,曾想親手翻譯出來,向國內讀者介紹這段歷史。不久後我工作調整到了金融穩定局,抽不出時間來做這件事,也就作罷。在準備本序言的過程中,我重溫了原書,感到這本譯作的出版對我們瞭解國際金融發展史、思考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穩定以及我國金融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國際體系具有積極的意義。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麥卡杜(William Gibbs McAdoo)

這本書的核心人物是麥卡杜(William Gibbs McAdoo),美國第46任財政部長(任期為1913—1918年)(注1)。他作為財政部長,根據當時的《聯邦儲備法案》,也是當然的美聯儲主席(注2)。他主持了美聯儲的籌備、設立和初期的運轉。作者在書中提到,在美聯儲的官方網站上,似乎有意無意把麥卡杜從歷任主席名單中省略掉了(注3)。書中對其中的原因有所暗示,特別指出,在《聯邦儲備法案》的立法過程中,麥卡杜曾經嘗試要把美聯儲定位為財政部下屬的一個局,從而使美聯儲成為一個好用的政治工具。威爾遜總統沒有采納這個意見。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即1914年7月底至8月初,面臨一場重大金融危機。在當年7月的最後一週,英國和法國投資者開始清倉所持美國證券。他們準備把出售證券所得到的美元在美國兌換成黃金,運回歐洲以應付戰爭開支。如任其發展,就會耗盡支撐美元的黃金儲備,可能引發美國金融市場乃至美國經濟的動盪和蕭條。而歐洲人隨後就可能以極低的價格從美國購買戰爭所需物資和原材料,到時美國為了恢復經濟增長將不得不接受低價的採購。在當時,放棄或中止金本位不是一個現實的選項,那樣做會嚴重影響美國成為國際金融領導者的目標。1907年的金融恐慌已經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聯邦儲備法案》雖然在1913年就成為法律並已生效,但因各種耽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聯儲還只是一份藍圖,尚未開張。金融救助責任當然落在了財政部長身上,更何況這位財政部長還兼職美聯儲主席,負有籌建美聯儲的第一責任。

麥卡杜早年從事律師工作,後來興辦企業。在歷經幾次經商失敗後,他在紐約經營一家鐵路公司並於1908年成功完成了連接曼哈頓和新澤西州的西哈得孫河底鐵路線的建設。當他1913年就任美國第46任財政部長時,其本人既沒有經濟理論上的專業訓練,也沒有從事金融方面的實務經驗,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條條框框。在危機應對中,他的企業家本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其企業家本能還體現在對市場需求的尊重和理解。紐交所關閉後,原本在紐交所掛牌的一些證券開始在場外市場(New York Curb Market)(注7)上交易,紐交所的五人委員會為了堵塞這一漏洞以及保護自己的地盤,曾採取了一些抑制措施,但很難完全堵死場外市場的交易活動。不久,紐交所為了自身利益也利用其附屬清算系統低調地進行買賣雙方的撮合交易或協議轉讓。麥卡杜對這兩類違反證券交易禁令的行為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當過企業家的麥卡杜深知這類“慢撒氣”式的交易活動可以起到緩衝重開交易所的市場壓力和阻止市場主體公開抗議的作用。

這本書還以獨特視角描繪了美聯儲籌建開業過程中麥卡杜和幾位候任美聯儲理事和聯儲銀行行長之間的爭執和分歧。美聯儲的最終開業必須等到經濟金融形勢企穩,美元對英鎊的匯率恢復甚至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的正常水平,黃金跨境流動基本平衡甚至產生入超時(1914年11月16日)才能啟動,而危機的應對和演變也使美聯儲及地區聯儲銀行的早日開業變得更加迫切。紐交所最終恢復交易也要等待美聯儲體系開張運轉後。當然,美聯儲在其成立後的頭20年,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和大蕭條期間,因經驗不足和脫離實際而加劇國際國內經濟混亂局面的嚴重性,則是另外一個話題。

作者認為,麥卡杜大膽行動的智慧和歷史影響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麥卡杜的果斷行動的第一個效果是避免了美國金融和股票市場的立刻恐慌和崩盤。它也為全球經濟實力平衡從歐洲向美國發生歷史性和決定性的轉移奠定了基礎,這個轉移正好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因為麥卡杜的行動,交戰國的投資者在戰事開始時無法提用其在美國的金融資產。結果造成這些國家財政部門很快就耗盡持有的外匯和黃金儲備。有些國家只得通過發行具有主權債性質的IOU(打白條)在美國和其他市場購買戰爭物資。由於麥卡杜的行動,完好無損的美國金融體系和股票市場就能更從容地管理這種跨境融資和資金流動,並且美國工業部門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滿足盟國的戰爭需要。這種有管理的外國資產清倉使得美國從1915年前的債務國變成國際上特別是對歐洲的債權國。到了1915年,紐約已經成為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很多方面和倫敦平分秋色。歐洲主要發達國家、南美主要國家、亞洲的中國和日本的國際貿易和投融資活動都以紐約為主要場所,且以美元作為融資貨幣,黃金儲備也轉移到紐約存放。此時,美元已經獲得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信任。在此之前,這些國家雖然也偶爾在紐約從事發債活動,但都以本國貨幣計價,表明了對美元的不信任。作者認為,麥卡杜的危機處理,催生了美國國際金融領導地位以及美元時代的早日到來。不過,歷史告訴我們,美元完全取代英鎊的主導儲備貨幣地位還得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美國在國際治理中多方位的戰略謀劃和這些謀劃的有效實施(注8)。

近年來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金融業繼實體經濟之後日益融入全球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發展和穩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進步。我國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的能力不斷增強,話語權不斷提升,人民幣於2016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為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儲備貨幣之一。黨的十九大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和奮鬥目標。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的過程中,以史為鑑,學習和吸取一切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等領域的經驗和教訓是十分必要的。希望《關閉華爾街》的出版,能起到這樣的積極作用。

此為序。

注1:麥卡杜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女婿(任財政部長在先,成為女婿在後)。麥卡杜擔心利益衝突,曾經主動請辭財長一職,未得到威爾遜同意)

注2:《聯邦儲備法案》在20世紀30年代得到修訂,從此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的職位不能由同一人擔任。

注3:目前的美聯儲網站並非如此,見www.federalreservegov/aboutthefed/bios/board/boardmembership.htm

注4:各種歷史記載中所說的摩根財團的老摩根召集銀行家的自救行動實際上並沒有獲得持久的成功。

注5:此時美聯儲還沒有開張運轉,正式開張的時間是1914年11月。《奧爾德里奇-弗裡蘭法案》是1907年金融恐慌以後,美國於1908年頒佈的,並據此成立了全國貨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建議並推動了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的通過)

注6:在當時的情況下,讓紐約市違約不僅是對美國最大城市的打擊,也是對美國信用的打擊。作者稱這次救助標誌著美國金融史上“大而不倒”主義的誕生。

注7:又可譯為“紐約路邊市場”,這是從美國內戰時就已存在的戶外市場,主要交易未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通常交易雙方聚集在紐交所外面的寬街(Broad Street)路邊。這個場外市場後來轉到室內,於1953年更名為美國股票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2008年被紐交所收購。

注8:這方面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Benn Steil,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文為宣昌能先生為《關閉華爾街》所作序言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相關書籍推薦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關閉華爾街:1914年金融危機和美元霸權的崛起》

[美] 威廉·西爾伯 著丨2018.5

-End-

2018.6.20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中信出版集團

我們提供知識,

以應對變化的世界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宣昌能:关闭华尔街,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金融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