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即挑戰:銀行如何避開區塊鏈「雷區」

↑ 點擊上方“一見區塊鏈”關注我們。百聞不如一見!

區塊鏈技術通過純數字的信用背書,在脫離第三方信用中介參與的情況下就可以完全完成相關交易,最終實現金融資產的低成本價值轉移。因此,區塊鏈的應用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向記者表示。

“信用體系是金融的核心,而區塊鏈能夠解決基本的信用問題,在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企業與人之間形成互信機制。”中國銀行(601988)金融技術創新辦公室主任王世輝認為,儘管銀行對區塊鏈的運用還處於早期建設階段,但未來10年可能具有變革金融行業的潛力。

机遇即挑战:银行如何避开区块链“雷区”

但在實踐中,區塊鏈卻暴露出種種風險。“區塊鏈技術與其他金融科技行業有所差異,其能否在短期內取得預期效果值得商榷。”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說。

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五大行、郵儲銀行、興業、招商、光大、中信、浙商、民生、微眾、江蘇銀行(600919)、贛州銀行、貴陽銀行(601997)、上海銀行(601229)等在內,不同規模的銀行都已開始佈局區塊鏈。那麼,銀行系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避開區塊鏈發展的“雷區”呢?

機遇:區塊鏈為何成為“香餑餑”?

農業銀行(601288)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張秀萍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區塊鏈受到了多行業的重視,它很可能成為銀行未來融入商業活動的最佳基礎技術。”

“區塊鏈不再侷限於數字貨幣,而是在跨境清算、積分管理、供應鏈管理、資產託管、數字票據等多個金融領域發揮作用。”張秀萍進一步分析。

李虹含認為,與傳統交易不同,區塊鏈內數據信息的交換不以交易雙方的身份信息作為信用背書,可降低交易風險。同時,區塊鏈網絡的價值交換通過互聯網進行,大幅度簡化了相關的金融服務流程,既節省了交易時間,又降低了交易成本。這也讓銀行可以觸及到那些無法獲得銀行賬戶但是能夠接觸到互聯網的客戶,創造更多的利潤途徑。

此外,李虹含還表示,若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運用區塊鏈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以及高度共享與可追蹤的特點,就能對賬戶的數據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這在降低因傳統監管的審計需要而推高成本的同時,也達到了規避風險的目的。

銀行系對區塊鏈的運用可謂各顯神通。工行完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原型的系統建設,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服務;農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並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中行在創建金融技術創新應用平臺、區塊鏈電子錢包、用區塊鏈實現精準扶貧、KYC金融聯盟鏈等有關方面進行規範佈局;建行則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在雄安新區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賃住房平臺。

挑戰:區塊鏈運用尚未成熟

“目前,區塊鏈技術還難以應對高併發、高時效、大流量的金融應用場景。” 張秀萍表示。

李虹含亦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銀行體系中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大部分的嘗試都是以設想和實驗為基礎,並未投入實際應用。

將區塊鏈技術整合到現行的銀行體系中所需成本較大。“這不僅需要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符合監管部門的要求,還需要與傳統的銀行業務和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進行良好的對接。因而去中心化的技術要進行重新部署,除了消耗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必須對銀行自身和相關部門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這會遇到較大阻力。”李虹含表示。

同時,李虹含表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受到各部門相關制度的限制。“監管部門對於這項新技術還沒有充分的認識與肯定,相關的監管措施也無法及時跟進。相關的制度規範以及法律保護的缺失在無形中會增加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主體風險。”

而在技術層面上,區塊鏈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區塊鏈所建立的網絡系統中,每一個區塊所能承載的數據信息都是有限的,對用戶的數量具有一定的限制,這就無形中將一部分用戶排除在外。同時,對市場參與者的專業知識水平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這也可能減少市場參與者對區塊鏈技術的接受與應用。”李虹含分析。

此外,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存在缺陷。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在分析TheDAO事件時指出,現有區塊鏈缺乏一套完善的治理機制,在遇到問題時,只能通過軟分叉或者硬分叉解決問題,最終將導致混亂和分裂。

机遇即挑战:银行如何避开区块链“雷区”

應對:避開“雷區”理性發展

“在當前階段,業界對區塊鏈技術過於吹捧。但隨著其技術的不斷髮展,對區塊鏈技術的評價會歸於理性。區塊鏈技術會給傳統的金融業務帶來巨大的影響,包括風險和挑戰。對此,商業銀行必須要理性地去看待它。”李虹含表示。

李虹含表示,理性態度首先體現在商業銀行對監管機構的態度、政策的關注上。其次,李虹含認為,銀行要注重應用場景與應用業務的結合。“與實際場景相結合是任何技術進行應用所必需的。商業銀行要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在資產託管、跨境支付、信貸合約、抵押品管理、銀行間結算等應用場景方面的研究,積極推進對解決思路的研究。”此外,還需制定區塊鏈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任何技術成熟與應用的基礎都是建立在行業標準和技術標準之上的。商業銀行在對區塊鏈的研究中,必須推進研究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以便在未來的技術改造中能更好地對區塊鏈技術進行預判和預研。”李虹含分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