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價值之路

↑ 點擊上方“一見”關注我們。百聞不如一見!

一、比特幣的價值

“比特幣只是一串毫無價值的代碼!”這種說辭仍然徘徊耳邊,而且還堂而皇之的登上各種黨媒的報紙、網站,真真讓人無可奈何。

價值,這個詞本身就很模糊。馬克思曾經給價值下過定義:是人類用於衡量達成精神共識所耗費的物質資源的尺度標準,屬於商品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取決於生產這件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

但是這個定義在很多地方並不能夠適用,比如一個包,你能夠依靠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進行衡量?再比如央視反覆的批判的蘋果與星巴克,從“生產成本”的角度大批特批,然後暗示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剝削,而且還拐彎抹角的點評買蘋果、喝星巴克的國人“崇洋媚外”。

可是蘋果、星巴克因為這些聲音調價了嗎?當然沒有,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種妄圖阻礙商品流通的宣傳都是那樣軟弱無力。

以蘋果為例,它的背後是已故喬布斯一手締造的龐大帝國,曾經顛覆了整個世界對於科技產品的審美觀,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時尚的代表,其流暢的特殊定製IOS系統更是確保了與安卓系統足夠的區分度。而星巴克作為一個品牌,人們更多的傾向於享受店內溫馨舒適的氛圍,它提供的更多是高品質的服務而非簡單的商品。

更重要的,它們存在旺盛的需求,這些需求自然會成為它們的定價策略的堅實基礎。

比特幣自然也是如此,它的背後有數億度電力消耗,IT精英的程序研發,精密硬件工廠的芯片流片,金融人士的不懈努力推廣,越來越多理性思考者的深入研究。

它已經一次又一次的顛覆過人們對於它的認識,以後也將繼續顛覆下去。

僅僅是這種顛覆,就已經值得無數人為之前赴後繼。更何況,它勾勒出了一個與現在世界現行商業體系完全不同的無比宏大的商業藍圖?

所以比特幣價值究竟多少,誰說了也不算,讓市場來決定吧!

記住,那臺衡量比特幣價值的天平一端的砝碼,永遠掌握在你們的手中。

二、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的未來在何方?只能是在支付上形成突破性進展。

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經提過,目前絕大多數的比特幣支付,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比特幣支付。而是建立在法幣基礎上的二重構架的比特幣支付,流程如下:

買家用法幣購買比特幣——用比特幣支付——賣家接受比特幣——賣家馬上賣掉比特幣折現法幣

在這種支付流程之下,就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這種模式需要解決掉比特幣的波動性,否則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有可能蒙受因為幣價波動帶來的損失。如果不能解決波動性問題,那麼不會有很多人真正的應用這種模式下的“比特幣支付”。

要推廣這種支付模式,必須具有瞬時“法幣恆值”可能性,而且應該具備其他的支付形式不具備的特殊性。

但遺憾的是目前比特幣支付並沒有體現出任何優勢,中國大陸地區因為政策緣故根本沒有大規模的支付應用可做。

其實在國內封閉的體制之下,比特幣更應該大有作為才對。蓬勃發展的海淘卻並沒有激起平臺大佬們的興趣,除了兩家平臺(在這裡就不多提了免得以為是做廣告)做了兩個“看起來不錯”(但實際用起來並不好)的海外支付應用,其餘的平臺仍然埋頭吸引用戶割韭菜賺錢。

放眼國外,很多支付比特幣支付的商品可以享受很好的折扣價格,為什麼這些平臺不能再努一把力,用自身的數字貨幣金融優勢,做出一個直接支持法幣購買的中介平臺呢?模式應該是下面這樣:

平臺直接用法幣標註價格(很過國外的優惠折扣)——用戶看到點擊購買支付法幣並填寫地址——平臺馬上接受法幣瞬時換成比特幣替用戶支付給那些國外商家——用戶等待收貨即可

這樣的傻瓜式應用,可以吸引很多鍾愛折扣的人來購買商品。

也許有人會問,那平臺不會因為幣價波動而蒙受損失嗎?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的很多比特幣平臺都可以使用期貨平臺與現貨平臺同時操作的“套期保值”手段來穩定商品價格,根據幣價進行適當調整波動,只要買家支付及時,平臺不會蒙受損失。

而且如果商品的折扣很大,例如戴爾支持比特幣支付的六折筆記本電腦,平臺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稍微加上一些手續費,變成六點五折。這樣買家有便宜可佔,平臺也可以依此獲得一部分收益,何樂而不為?

要指望比特幣漲到一個非常大的體量然後形成穩定的匯率,在近幾年內是非常不現實的。而誰能將那種支付做好,才能真正的佔領市場,將比特幣真正的融入國際支付體系之中去。

誰能把這種給法幣就能買東西的比特幣應用做出來,我先買上兩件再說。

区块链的价值之路

三、比特幣的理想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

為什麼持有比特幣?為了發財嗎?可能是大多數比特幣玩家的理想吧?

但是絕對不能忘記,在人群中有那麼極少數的人,是為了自由主義的堅定理想而持有比特幣。比特幣對他們而言,與其說是一種貨幣或者一種財產,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主義的信仰。

在他們看來,自主鑄幣本來就應該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權利而不應該被政府染指。比特幣生而獨立,是通往自由的康莊大道。

像共產主義誕生之初一樣,懷抱著比特幣理想的人一樣堅定的認為比特幣是未來的方向,並樂意為之奮鬥終生。

理想對應著現實,理想主義永遠是現實主義的對手。理想是高於現實並能調校現實的一種思想傾向,碰到適合的環境,它也可能轉化為一場社會運動。而比特幣恰好印證了這一觀點,讓抱有理想的人如痴如狂。作為更改現行貨幣體系的實踐活動,比特幣在人類花園中靜靜綻放,改造世界既是這些比特幣信仰者的目標,也是比特幣的首要意義。

信仰者和比特幣應了中國的古語“知行合一”,是如此緊密的契合在一起,難捨難離。

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一定抱有堅毅的理想,才能為人類開闢出財富的新航路,開啟偉大的大航海時代;“集裝箱之父”麥克萊恩一定懷抱不變的理想,才能在風雲變幻的資本世界中,用集裝箱徹底改變了人類固有的運輸模式;喬布斯一定懷抱宏偉的理想,才能最終讓它的帝國橫空出世,刷新了人們對科技之美的認識。

在滾滾紅塵之中,也許有時會迷失方向,但是你是否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默默的摸摸自己的胸口回憶一下,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塵封已久的初衷?

比特幣能否成為一種理想,關鍵在於,你是否還在堅守。

2008年以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走出了一段華麗又刺激的曲線。無論是幣圈一天的神話,還是區塊鏈所倡導的去中心化,期望從方方面面吸引著人們的關注。

2018年,註定是區塊鏈不平凡的一年。區塊鏈項目一路高歌猛進,佔據了創投融資項目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國家監管日趨收緊,在內在源力與邊界約束的雙重作用下,區塊鏈開啟了倒逼落地的窗口。

區塊鏈也註定不再平凡。在近十年的驗證和全球共識的推動下,其形成了超強的吸血能力,同時又具備了廣泛且快速的傳播力。它像一隻行業獨角獸,在迫切成長。在其成長之路上,恐怕只有引導社會導向的政策約束才能讓它偶爾停一停腳步。

存在即是合理。一方面,資本在這個已經成勢的大潮中,追求著效益最高的賽道;另一方面,社會整體對價值的訴求,與這場求大、求快的價值評價進行著博弈,努力踐行著陰陽相沖生萬物的使命。價值效率則成為了區塊鏈是否導致脫實入虛的唯一證明。

節流與開源是新增價值的二個方向。

節流是在現行框架下,基於區塊鏈防篡改門檻和去中心化特徵,減少黑箱,進一步優化業務流。這種形式的執行難度低,其產生的價值增量,受價值總量的限制。由於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對虛擬物的確權。因此,現行體制中,不能完全對標虛擬物的對象,則無法借用區塊鏈的特性建立完整的公信壁壘,這大大減少了區塊鏈能發揮高效用的領域。

区块链的价值之路

第二個方向是開源。

開源的新增價值基於協作,源於創新,是基於區塊鏈做協作層的重構。

創新的價值彈性極大,可能毫無價值,也可能產生之於成本百倍甚至千倍的價值。但因其難有規律可循,提高價值創新的效率,有著極高的實踐門檻。像熱度已退的社群裂變,就體現了自組織落地的難度。這說明僅僅依靠連接形式的“術”之創新,仍然還不夠。

区块链的价值之路

觀察現實世界,每一場燎原之勢都需要星星之火。在整體去中心的宏觀表現下,不斷放大總會發現在局部引起波瀾導向的中心。通過微觀波瀾的“共振”,才形成了宏觀上的鉅變。缺少了局部中心就沒有星星之火;缺少了局部間的協同,燎原之勢就無從談起。如此,自組織則只能歸於混沌。

正因如此,在內部膨脹與外部約束的雙重壓力下,區塊鏈的舞臺唯有走協同創新的開源之路。這條路難走,但我們已無路可退。

以鏈的形式重構世界

區塊鏈的誕生是美妙的。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區塊鏈提供了養分,比如:成熟的技術條件、高效的傳播環境。基於算法的共識方式,則像極了現實世界萬物有關聯的運作方式。對於現實世界,我們的求催生了我們的行,產生了我們所創造的。對於鏈世界,它讓我們有幸重新經歷了世界的演變,以虛擬形式讓我們理解到世界的本質,並基於我們的慾望讓它變成我們所期望的樣子。雖然,它只是現實多面世界的一部分。

相對於現實世界,鏈世界是一個虛擬的蠻荒世界,它的實踐者是鏈世界的創世者。在蠻荒環境下,人們致力於通過去中心化共識,實現世界向有序化的演變。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我們學會“取火”、發明了“蒸汽機、電話、互聯網”等工具,鏈世界以虛擬的形式同樣在重複著這個過程。

歷史的長河中,同樣的事情在不斷髮生。追求美好是人類群體的底層共識,而在這之上細化的共識則眾口難調,形成了各異的群體。在鏈世界,基於底層共識卻缺少協同基礎的群體,想形成持續共識的落地,其裂變之路還很漫長。

價值的有序基於協作,體現為流動。人們通過共識,將自己的剩餘價值進行著交換,逐漸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協作網絡。在無形之手的“操控”下,共識由小及大相互影響,形成了今天的市場經濟。但限於共識維度的複雜性,跨領域的黑箱難以消除,篡改價值評價具有極大的誘惑,且缺乏監管手段,這限制了價值協作在更廣的範圍內開展。

相比現實世界,鏈世界在豐富著評價的維度,並以算法築起了防篡改門檻。這二條路,有如槓桿的二端,此消彼長。我們只能以更多的資源,去催生這一矛盾共生體與現實世界形成共識。而當這個共識達成之時,世界將從局部開始它的重構之旅。

通證與金融系統的連接

人類的協作經歷漫長的迭代演變,向著評價準確、評價快速、評價廣泛的方向發展著,形成了如今的金融系統。從價值效率看,它與區塊鏈的世界,一個現實,一個過去。在二個世界中,不同的價值效率,形成了不同標準的評價網絡。原始自然效率低下,但慾望讓我們既想搶佔創世的先機,又不想經歷創世的艱辛,急於享受到現實所帶來的回報。而這個現實的回報,則是無數前人生生代代去踐行的。

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貓的故事。對於人的世界,貓處於死與活的二種疊加態。而貓與人的世界形成關聯,則二個世界將按照下滑的方式坍塌。簡單理解,就是哪個狀態容易實現,疊加態的世界就會坍塌到哪裡。

這正如現實世界與鏈的世界。對於價值的評價,鏈世界的低效與現實的金融系統相連,低效將傳導至現實,現實世界的價值標準將會坍塌。而這,是我們所有人不可能承受的。所以,在鏈世界的價值效率遠低於現實時,通證是不可能以低於現實的效率標準,與金融系統進行連接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基於區塊鏈的價值通證不能流轉。在知識通證時代,通證可以評價一個人的價值,體現了一個人社會職能屬性。這是一種具有公信力的IP。這個IP可以幫助確權人,在其技能可流動的網絡內,以現實價值的貢獻與金融系統對接。通過IP的轉換,鏈世界和現實世界實現了開放互通,以維度的轉換避免了同一維度的競爭坍塌關係。在社會需要創新,需要更大範圍協作之時。區塊鏈對於人價值的確權,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從知識通證到自洽性

在現實世界,人們用知識創造了有形、無形的價值。在人類創造的價值體背後,知識可謂是價值之源,承載了人類價值的全部映射。幸運的是,我們擁有漢語這一門玄妙的語言。只要我們想,我們就可以將世界的價值之源,全部囊括於虛擬的鏈世界之中。而基於鏈世界對通證的確權能力,知識價值有望得以被證明。

知識自身具備了多維的特徵。普適的知識更容易形成共識,但難以形成長久的激盪。具象的知識多種多樣,多面的評價,讓彼此能長久的流動。只有普適將沒有長久的變化,只有具象則沒有共振的根本。作為人類價值之源的知識,當我們打通從底層共識到具象協同的通道之時,結合鏈世界對價值的評價,知識的價值樹將會顯現。

對於不同的價值之樹,循環速度決定其成長速度。在現行體制下,知識緊密流動的組織表現為公司形式,承擔了社會網絡的星星之火,是價值效率的頂端。這塊高地有望打破鏈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價值效率牆。

区块链的价值之路

這也巧了王明陽向內求的心學,當我們寄希望區塊鏈於社會形成自組織,並形成價值效應之時,真正的源力在於企業自身這個價值效率高地。反過來看,如果一個具有高價值效率的局部小組織(公司)都無法被區塊鏈重構時,泛協作的大門如何打開?這也體現了哲學的思想,你是什麼,就會吸引什麼。當諸多區塊鏈項目其組織自身都不能符合區塊鏈的去黑箱,不具有自洽性,那如何作為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勢呢。

電梯在往上升,裡面有2個人,一個在拼命跑步,一個在往上蹦跳。到達目的地時,主人問:“你們是怎麼上來的?”一個人說:“我是跑上來的”。另一個說:“我是跳上來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是電梯帶他們上來的。

這部電梯就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當大趨勢來臨時,你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徒勞。換句話說,在一個大發展的格局裡,能力其實是不需要的。

有人講過一個故事,他在大學裡是個學渣,身邊的學霸陸續出國讀書、就業。他在國內工作、結婚、生子,身邊的朋友開始投資房子,他也跟著投,十多年的時間投了一套兩套三四套。那些曾經的精英們,在異國他鄉埋頭讀書、辛苦就業伺候外籍老闆,回國了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

曾經的學霸和學渣的距離,就是現在的這三四套房子。是學渣的能力強嗎?不是的,是因為這個學渣趕上了好時候,而學霸們卻逆了中國發展的趨勢。

這個學渣相對於沒考上大學的同學來說,他又差了那麼一點。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們更早的闖蕩江湖、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在各個領域紮根。尤其是過去中國十幾年來高速發展的外貿、建築和房地產領域。

在這樣大發展的風口上,只要有一點點膽魄,你就能飛得很高。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就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而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時才有意義。如果一個趨勢被所有人都看到了,對於作為普通人的你來說,這個趨勢也就失去了意義。

幸運如我們,現在處在這個將起未起時的趨勢之下,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瞭解他、順應他、接受他,不要動搖,選擇好一兩個幣種,握牢他,然後等風來,這陣風會讓人飛得很高很高。

在一個趨勢來臨時,乘風而起的難度並不大,你只要有小小的付出,也許就會有大大的收穫。孫中山先生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