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平。西部是以脈綿延起伏、巍峨壯麗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梅希卡納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為南美洲萬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長470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別德馬湖。著名的烏馬瓦卡峽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傳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稱為“印加之路”。

阿根廷的古蹟名勝眾多,有五月廣場、馬裡洛切風景區、伊瓜蘇瀑布、羅斯格拉希亞雷斯國家公園等,伊瓜蘇瀑布最寬處達4000多米,為世界上最寬的瀑布,阿空加瓜山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烏斯懷亞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被稱為“世界盡頭”。烏斯懷亞在印第安語中是“觀賞落日的海灣”之意。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門多薩

門多薩(Mendoza)是阿根廷中西部的歷史名城,門多薩省的首府。位於以葡萄酒釀造聞名的庫約地區[Cuyo]的核心地帶。城市西依安第斯山支脈(帕拉米洛斯嶺Sierra de los Paramillos),建設在由門多薩河沖積出的河谷之上。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2001年度的報告,門多薩市的人口為11萬餘人,較1991年略有下降,而居住在“大門多薩都市區”的約85萬人口則有較大幅度提高,依然保持阿根廷第四大都市區。

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斷了太平洋溼潤空氣的東進,使得這個山脈東麓的城市有著乾燥的氣候,特別在它乾熱的夏季,氣溫常常升至35攝氏度以上;相較而言,門多薩的冬季顯得溫和而溼潤。值得慶幸的是,由冰川融水匯流而成的門多薩河為這裡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該城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之上,活動頻繁的庫約斷裂帶穿過了整個城市,使得這個地區歷史上地震頻繁。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和所有的阿根廷城市一樣,門多薩處處洋溢著歐洲城市的風情。市區種植著大量樹木,它們依靠密如蛛網的市內水渠灌溉,這些植物構建的林蔭大道為門多薩炎熱的夏日提供了絲絲涼意。城市以獨立廣場為中心,在這裡一條名叫薩米安多路的步行街向兩邊延伸,穿過整個市中心。其他重要的道路包括與薩米安多路垂直的胡利奧九世路、聖馬丁大道,及與之平行的科隆大道、阿里斯蒂德新城大道和赫拉大道。

相比其他阿根廷城市,眾多的街心花園和小廣場是這裡的特色,獨立廣場、西班牙人廣場和自治廣場是其中最有名的,這些廣場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消磨閒暇的場所,還和這裡加固的建築、尤其寬闊的街道一樣,有著降低地震災害的功用。城西有著名的聖馬丁公園,它由世界著名的園藝建築大師卡洛斯·泰伊斯[ Carlos Thays]設計建造。值得一提的地方還有這裡的足球場,動物園和國立庫約大學。

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地標是為了紀念南美獨立英雄聖馬丁和他率領的安第斯遠征軍,而在今天的門多薩城西的格洛里亞山(Cerro de la Gloria,意即“榮耀之山”)的山巔矗立起了一座雄偉的“安第斯遠征軍紀念碑”,人們希望這些英雄能夠一直俯視著讓他們建立功勳和榮耀的城市。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阿空加瓜峰

阿空加瓜峰(Aconcagua),海拔6964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位於南緯32.39度,西經70.14度,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在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門多薩省的西北端。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 Cahuak)。

阿空加瓜峰,還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公元1897年,人類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峰,考察證實它由火山岩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是座典型的火山。經查閱有關該地區火山噴發的資料,沒有發現它在有人後還重新爆發過,因而它便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高的死火山。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從屬於世界的兩大山系帶之一的“環太平洋山系帶”。它北起美國的阿拉斯加,沿北美、南美大陸西境直達阿根廷的火地島,南北長達15000公里。這條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馬德雷山脈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脈組成。它的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氣候-生物帶,形成多種不同的垂直帶結構。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大陸西部,全長9000公里,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3倍半。它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這條山脈既高又陡,平均海拔3900米,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就有海拔6964米的西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火地島

火地島位於南美洲南端島群,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島嶼。主島火地島又稱大火地島,隔麥哲倫海峽(最窄處僅3.3公里)同南美大陸相望,面積4.87 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數百個小島和岩礁在內的群島總面積約了7.3萬平方公里,約 2/3屬智利, 1/3屬阿根廷。主島略呈三角形,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餘脈,地面崎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約甘山 2469米。雪線高度僅500~800米,現代冰川發育。東部和北部為平緩低地,海拔180~600米,覆蓋第四紀冰川沉積和火山灰礫,多冰川湖和沼澤溼地,較大的有法尼亞諾湖。

氣候寒冷,年均溫低於 10℃,多強勁風暴。西部受溼潤西南風和地形影響,年降水量高達2000~3000毫米;東部降水較少,不足500毫米。山區多森林,低地為叢生草原。人口稀少。原為印第安人奧那族等的居住地。1520年航誨家F.麥哲倫探險到達。1880年後,由於牧羊業興起和發現金礦,智利和阿根廷開始移民。1945年主島北端馬南蒂亞萊斯發現石油,火地島成為智利僅有的產油區。現主要經濟活動是養羊,集中於島的北部;其次是伐木、捕魚和狩獵。

工業僅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以及一些供本地消費的小型煉油廠、肉類冷凍廠等。 主島南端的烏斯懷亞為阿根廷火地島區的行政中心,世界最南的城市。烏斯懷亞城位於火地島的最南端,是阿根廷火地島的首府,常住居民16000人左右,旅遊旺季時,遊客可達5~6萬人,為世界最南的城市。烏斯懷亞西南面有一系列的小島,中間有條水道叫作比格爾海峽,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線。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Quebrada de Humahuaca)分佈在一條沿著壯觀的里奧格蘭德山谷伸展的最主要的文化通道上,其源頭起自安蒂恩高原上寒冷的荒原,然後向南部延伸,約150公里後與里奧利歐納匯合。山谷裡的遺蹟表明,距今一萬年以來,這裡一直是從安第斯山脈高原到平原人們交通與交流的至關緊要的通道。

有多處明顯的遺蹟表明,這裡是史前印加帝國(Inca Empire)時代(公元15-16世紀)狩獵者和客商進行交易的場所。這裡同時也是19-20世紀人們為獨立而鬥爭的戰場。於2003年7月2日世界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從聖薩爾瓦多出發,我們到達了這個通向高原的自然通道上。一排排的小村莊生動的展現在人們面前,土坯的房子、有歷史意義的小教堂、前西班牙廢墟,在這兒時間就好像停止了一樣。其中最美麗的村莊就數殖民地時期的布魯馬馬魯卡(Purmamarca)村莊了,背靠七色山,從其地層可以看出其不同的地質年代。

繼續往前,在Maimar就可以看到有明亮條紋的山脈所構成的峽谷,它以La Paleta del Pintor(藝術家的托盤)而著名。其中在這個峽谷裡最顯著的景點之一是Tilcara考古遺址,它是哥倫布發現大陸以前由Omaguaca當地人建造的加固城鎮。這裡有一塊巨石作為南迴歸線記號,每到6月21號中午,太陽就會投射到上面顯示出一個確切的垂直陰影,這時aborigines新年的慶典活動就開始了(又稱為Inti Raymi太陽節)。

德烏瑪瓦卡是在16世紀末被西班牙人發現的。它的教堂和狂歡節博物館展出很多地方風俗性的東西。大約12公里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一些神秘的廢墟,它曾用來作為正在成長的Coctaca的露臺。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河位於南美洲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在西班牙語中“拉普拉塔”是“銀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長4700公里,流域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其實拉普拉塔河只有320公里長,她彙集了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巴拉圭和阿根廷幾條重要的支流。

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東源,一個是西源。兩源都發源與巴西高原東南邊。東源叫東源格蘭德河,西源叫西源伊巴河,兩河在南緯20度相聚後就稱為巴拉那河。巴拉那河全長4000公里,流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在阿根廷接納了一條重要的支流--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發源於巴西西南部的巴雷昔斯山脈的東南邊,全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的部分河段構成了巴西、維多利亞、巴拉圭河阿根廷的部分國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北處,巴拉那河又接納了烏拉圭河,烏拉圭河全長1609公里,流域面積32.7萬平方公里。從此才稱為拉普拉塔河。

雖說拉普拉塔河的實際長度只有320公里,但她的寬度卻有50公里,河口最寬處可達230公里,是世界上最寬的河流。她的水深有18米,可航行巨型輪船。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的亞就建在河口附近的北岸。

拉普拉塔河流域實際上包括了巴拉圭河、烏拉圭河巴拉那河河拉普拉塔河流經的地區。拉普拉塔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她的大部分處在亞熱帶,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南美洲的經濟中心,象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羅薩里奧、聖菲、蒙得維的亞、派桑杜等城市和港口都在沿河兩岸。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烏斯懷亞

南極洲隔海相望的火地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最靠南的土地,它的首府烏斯懷亞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位於火地島的南部海岸,北靠安第斯山脈,面對連接兩大洋的比格爾海峽。它的緯度是54°49’,是世界上最靠南的城市。在當地土著部落亞馬納語中,烏斯懷亞的含義是“向西深入的海灣”、“美麗的海灣”之意,比格爾水道在這裡形成一個大海灣。這裡距南極半島1000公里,是南極科學家不可缺少的補給基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南極考察船隊都在此停泊過。

烏斯懷亞依山傍水,鬱鬱蔥蔥的山坡和巍峨潔白的雪山交相輝映,色調不同的各種建築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爾水道和青山白雪之間,水道對岸智利境內的雪山也歷歷在目,構成一幅絕美的圖畫。旖旎的風光吸引著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給這塊本來荒涼的土地注入生機。

烏斯懷亞市順比格爾水道沿岸而建,岸邊是寬闊的瑪依普大道,街道兩邊既有現代化建築,也有鍍鋅鐵皮蓋頂的簡易房屋,還有幾十年前的木頭房子,多是一兩層高,顯得樸實、寧靜。市區的主要街道是聖馬丁大街。這是一條商業大街,兩邊商店的豪華程度不輸於一個大都市。

這裡賣的主要是進口的化妝品、貴重菸酒等,這些物品免稅,價格比內地便宜許多。過去許多阿根廷人來火地島旅遊,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採購。對於喜歡美食的遊客來說,來到烏斯懷亞不能不品嚐來地特產蜘蛛蟹(SENTOLLA)。蟹肉味美可口,營養豐富,是當地重要出口產品。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坐落於阿根廷南部,這裡是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巴塔哥尼亞山脈東側,屬巴塔哥尼亞高原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冰川公園所在的冰川湖名為阿根廷湖,湖的面積達1414平方公里。

這裡地處南緯52度高緯度地區,離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已經不遠,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較為遙遠,有約3小時的飛機航程,最近的城鎮是30公里外的卡拉法特,所有旅行者必先到達卡拉法特然後才前來冰川國家公園。

冰川國家公園是一個奇特而美麗的自然風景區。有著崎嶇高聳的山脈和許多冰湖,其中包括一百英里長的阿根廷湖。在湖的遠端三條冰河匯合處,乳灰色的冰水傾洩而下,象小圓屋頂一樣巨大的流冰帶著雷鳴般的轟響衝入湖中。

巴塔哥尼亞冰原是地球上除南極大陸以外最大的一片冰雪覆蓋的陸地,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內共有47條發源於巴塔哥尼亞冰原的冰川,而公園所在的阿根廷湖接納了來自周圍幾十條冰川的冰流和冰塊,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雷諾冰川。

它的著名在於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現在仍然“活著”的冰川,在這裡每天都可以看到冰崩的奇觀,1945年阿根廷將此地列為國家公園加以保護,1981年被列-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今年3月發生的莫雷諾冰川大冰崩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兀沙拉冰川

兀沙拉冰川在阿根廷南部聖克魯斯省的巴塔哥尼亞南部,有約300平方英里的廣闊冰原。兀沙拉冰川(Upsala)是世界第三大冰川,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冰川的之一,整個冰川高出水平面60多米,長度跨越60公里,表面積595平方公里。冰川的風景,像會壓住人的胸口,寂靜得有點嚇人。它不是一般山脈草原河流裡的秋夏秋冬,那些風景裡總會有點生命動作,要不牛羊忙著吃草,要不花草忙著熱鬧,就算是嚴冬下大雪,至少也會有陣雪花飛舞的縹緲。

但冰川風景,就是出奇安靜、沉穩、明淨、無言、透視……四周雖是光亮的白晝,但也有萬籟俱寂感覺。偶爾,看到一隻遠遠掠過的南美禿鷹,當它劃過的剎那,風景上才偶爾劃出一條非常寂寞的痕跡。不言不語的冰川風景,外表簡直就像凝固。人只有突然聽聞到遠處傳來隱約但恐怖非常的冰雪崩潰聲,才猛然驚覺它是活的,原來冰川也會突然一聲嘆息。冰川狀態,是給人類目睹自然力量的無限壯大與無限神秘。它靜處自得,是大氣與水分的愛情喜劇,寫作的人真要到這裡非挖掘一點不可的話,那麼它倒可以提供一個引發立體思維的空間。冰川風景,十分乾淨,它無情、無慾、無念、無為,你看它什麼就是什麼,百分之百需要代入感。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位於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緊鄰智利和阿根廷兩國,是南冰洋的一部分,在巴拿馬運河開鑿之前,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海峽是以發現者16世紀英國私掠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德雷斯本人最後並沒有航經該海峽,而選擇行經較平靜的麥哲倫海峽。

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寬645公里,是南極洲與其他大陸最短的距離。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德雷克海峽以其狂濤巨浪聞名於世——由於太平洋、大西洋在這裡交匯,加之處於南半球高緯度,因此,風暴成為德雷克海峽的主宰。

海峽內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颶風狂浪,一年365天,風力都在八級以上。即便是萬噸巨輪,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也被震顫得像一片樹葉。這片終年狂風怒號的海峽,歷史上曾讓無數船隻在此傾覆海底。於是,德雷克海峽被人稱之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走廊”。

16世紀初,西班牙佔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亞洲和美洲的貿易,他們-了航路,嚴禁一切他國船隻的來往,使太平洋變為西班牙的私海。這時,英國人德雷克的販奴船在西班牙受到攻擊,德雷克僥倖逃脫後,為了報復就成了專門搶劫西班牙商船的海盜。1577年,德雷克在躲避西班牙軍艦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這一發現,為英國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從此,該海峽就以其發現者——英國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

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後,德雷克海峽運輸航道的作用日漸式微。然而,隨著南極大陸對人類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的關係越來越重要,世界各國對南極的關注也與日俱增,紛紛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與探險。德雷克海峽,這條從南美洲進入南極洲的最近海路、眾多國家赴南極科考的必經之路,因此有了新的戰略意義。可以預見,隨著人類對南極大陸科考與開發的深入,德雷克海峽的戰略地位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伊瓜蘇國家公園

伊瓜蘇國家公園(Iguazu National Park)處於玄武岩地帶,高80米,直徑2700米,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國界,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一就位於這個地區的中心。許多小瀑布成片排開,層疊而下,激起巨大的水花。周圍生長著200多種維管植物的亞熱帶雨林,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動物貘,食蟻動物,吼猴,虎貓,美洲虎和大鱷魚的快樂家園。

被譽為“南美第一奇觀”的伊瓜蘇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五大名瀑之一。“伊瓜蘇”在當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語中意為“大水”。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北部和巴西交界處、伊瓜蘇河下游,距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匯流點約23公里。伊瓜蘇河發源於巴西南部,沿途彙集了大溪小流,穿過維多利亞山口,以雷霆萬鈞之勢朝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平原奔騰。在伊瓜蘇突然受到阿古斯丁島的陰滯,河道為之鋪寬達3公里,形成一個水深僅1米左右面的湖面,湖水流到絕壁時,飛瀉成一大瀑布群。

伊瓜蘇瀑布呈弧形,平均落差72米,共有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組合成三大瀑布群,平均每秒鐘流量1750多立方米,雨季流量每秒鐘達1.27萬立方米。最高、最壯觀的瀑布群名叫“鬼喉瀑”,位於正中。因該瀑布在瀉入深淵時發出的轟鳴聲加上深淵內震耳欲聾的回聲令人驚心動魄,故而得此怪名。北翼的瀑布群在巴西境內,是兩層平臺組成的大小瀑。

南翼的瀑布群則在阿根廷境內,是兩組雙層的暴布群。汛期時,三大瀑布群連成一道垂掛於峭壁之上的天幕,水天一色。當陽光照射到水霧上時,四周就會映現出一條條五彩繽紛的彩虹,景色極其壯觀。伊瓜蘇瀑布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這時伊瓜蘇河水位猛漲,每秒平均達1萬多立方米的巨大水量覆蓋崖壁,共同匯成一道半圓形水幕,狂瀉而下,其聲勢之浩大,如萬馬奔騰。

阿根廷十大旅遊景點一覽

瀑布壯麗的景觀使其成為一個旅遊勝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眾多的遊客。阿根廷和巴西在瀑布的南、北兩側分別建有國家公園。阿根廷所建的公園稱伊瓜蘇國家公園,面積達5.5萬公頃。公園裡森林、沼澤廣佈,野豬、山貓、猿猴等動物出沒其間。每年8~11月是遊覽的最好季節。

在阿根廷遊覽瀑布,有兩條旅遊線路,可以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一路稱上路,即阿根廷在瀑布上游修有一座綠色欄杆小橋,長3000米,橋面蜿蜒曲折,可達瀑布邊緣,遊人站在橋上,憑欄俯視,可以看見伊瓜蘇河注入巴拉那河的壯觀景象;另一路以觀魔鬼峽瀑布為主,這一段瀑布像一把張開的摺扇,在它跌落山谷以後,就成為一條狹窄湍急的河道,而這段河道就是阿根廷和巴西兩國的國界。

在阿根廷境內有米特萊、貝爾格拉諾等4條瀑布,在巴西境內有費洛里亞諾等5條瀑布。9條瀑布凌空傾瀉,下赴絕澗。每當晴空萬里、陽光燦爛之際,光線投射到瀑布上,變幻為彩虹萬道,使整個山谷變成一個仙國夢境。

巴西在瀑布周圍所設國家公園,面積達17萬公頃,園內多野生動物,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護區。公園內設有自然博物館,還設有瀑布旅館,遊客住在瀑布旅館裡,不用出門,即可俯覽伊瓜蘇瀑布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