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零售2.0,7-Elenen創始人的零售哲學

不是日本的公司,而是美國的南方公司。日本7-Eleven是1974年由鈴木敏文引入日本,剛開始只是美國南方公司在日本的代理商。但是,就是這個代理商在1991年收購母公司,現在全球有60000家店鋪。

中國沒有零售2.0,7-Elenen創始人的零售哲學

鈴木敏文說:消費即是消費戰,零售更是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心理肉搏戰。《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 作者鈴木敏文,日本7-Eleven的創始人,加盟7-Eleven時遭到公司以“他並沒有銷售的經驗”的理由諷刺他,但他說:正式我的沒經驗,能夠我站在不同角度市場。並且現在已經把7-Eleven開到了全球60000家店鋪。

中國沒有零售2.0,7-Elenen創始人的零售哲學

鈴木敏文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賣方市場指的是以賣方為主導位置的零售,通常情況下出現在物質匱乏的時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人早就已經脫離了物質匱乏的年代,轉而需要的是能夠滿自身需求的商品。這個市場也不再是以賣方市場為主導,而是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現在對於做產品的人有句話直擊人心:做這個產品後,你自己願意花錢去購買它,使用它嗎?自己都不願意花錢去購買它,使用它,顧客怎麼會願意去購買它,使用它呢?

《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中說:判斷一項事業是否具有可行性,應該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以消費者的觀點,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不是“為了顧客”而是站在顧客的立場考慮。現在企業在做產品、營銷、銷售的時候,都是從為了顧客好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站在顧客的立場考慮。比如,超市裡推出一項新的產品,這是超市認為這個東西對於顧客是有價值。本質上,顧客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這個東西,或者提供這個東西雖然有新的進步,但是從性價比和實用性上來說還不如之前那些舊的東西。

現在大家都在強調“以用戶為中心”,但是到底應該如何以用戶為中心?是為用戶提供價值還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中有這麼個例子:顧客怕晚上12點過後,便利店就關門了。但是在日本7-Eleven剛開始就開始實行了24小時營業,顧客就會說:還在營業太好了。從我們普通的角度出發,24小時營業誰能確保一定能夠盈利?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問題,當顧客晚上下班後想要去便利店買東西,這時候顧客的心情沮喪。

中國沒有零售2.0,7-Elenen創始人的零售哲學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企業總是習慣用專家的角度去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總是在想,我們要是這樣做了,顧客會怎麼想,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在不斷的切換自己的心理和顧客的心理。這並不是站在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直接的辦法是你就是一個顧客。你去店裡買自己做的一個東西,你會是什麼感覺,這東西好貴、這東西樣子不好看、質量不好。這才是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自己就是顧客,自己的感受最直接。

馬雲提出“新零售”這個概念。很幸運的是,中國經歷了零售1.0,以賣方市場為主導。出現了:華潤萬家、大潤發這樣的企業。現在互聯網的出現,直接讓中國進入了零售3.0的時代。3.0是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同時加上互聯網的工具和大數據的分析。

《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講述的是零售2.0,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在這塊中國是空白的。鈴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很清晰的說了買方市場,零售2.0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