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胸悶氣短該怎麼辦?

Mis梁


說起胸悶氣短,作為心內科的醫生,首先也是常常見到的臨床症狀,很多胸悶氣短,經檢查無明確的器質性問題,那麼今天就來說說,那些年,我們看過的胸悶、氣短!

1、:這也是最讓人恐懼的,就是心臟問題,心絞痛!常為活動後胸悶、氣短,常伴胸痛,亦有休息狀態下發作,多為心臟供需氧失衡所致,為陣發性,心絞痛常10分鐘之內好轉,如果短於1分鐘則不考慮心絞痛,如果為持續性的,心電圖無動態變化,則排除心絞痛。有的時候心律失常的表現也是胸悶、氣短,常伴有心悸,注意自測脈搏鑑別,如果方便當然心電圖是最好的。心包疾病也多有胸悶症狀,同時伴有心率快、血壓低等,這些症狀都需及時就醫診治,從專業的角度,鑑別診斷。



2、:原發性肺部疾患肯能引發胸悶氣短,比如嚴重肺炎、支氣管炎也有胸悶症狀,或者一些氣道堵塞疾病,或者結核疾病也有相關症狀。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可怕的,肺栓塞,常有胸痛,呼吸困難,伴隨著血氧飽和度下降和血壓的降低,常有血栓的危險因素。亦需要及時救治,不然後果嚴重。

3、“”:此心非彼心,臨床上也很常見,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女性,持續性的胸悶,氣短,反覆就診,均未查及明確的異常。焦慮明顯,睡眠質量差,嚴重影響家人及自己的生活質量,其實只要放寬心,保證睡眠,多運動,很多這方面問題迎刃而解!

一些年輕人,胸悶氣短也不要掉以輕心,注意排除心肌炎的可能性。注意觀察有無發熱、感染的前驅表現。

其實,此類症狀不好分析,因為確定一個人有病,難;確定一個人沒病,更難!

但是結論還是,不要沒有問題因為害怕自己生病,而擔“心”,也不要有病不看,隨便放寬“心”!越早越好,讓醫生,去給您鑑別診斷。


心血管王醫生


胸悶氣短,相信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在青少年以及中老年身上都會發生。往往感覺到胸部沉悶、壓抑、氣短難續、只有不時地深呼吸才感舒適,嚴重時深呼吸也難以奏效。如果經常出現胸悶氣短症狀的話,就需要特別注意了。那麼,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呢?

胸悶氣短是一種主觀感覺,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可能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也可能是人體發生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狀。一般情況下,胸悶氣短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功能性胸悶

即無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胸悶氣短症狀。在門窗密閉、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逗留較長時間,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與別人發生口角、爭執,或處於氣壓偏低的氣候中,往往會產生胸悶、氣短、疲勞的感覺。經過短時間的休息、開窗通風或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思想放鬆、調節情緒,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鍊,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

2.病理性胸悶即有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胸悶氣短症狀。專家指出,胸悶不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於身體內某些器官發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胸悶。引起病理性胸悶的原因常見的有呼吸道受阻、肺部疾病、心臟疾病、膈肌病變、體液代謝和酸鹼平衡失調等。

病理性胸悶可以突然發生,也可以緩慢發生。突然發生的多數是由於心臟病急性發作、急性肺梗塞、急性外傷性或自發性氣胸、急性哮喘、急性氣管內異物等。緩慢性的胸悶則是隨著病程的延長,症狀逐漸加重。兒童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縱隔腫瘤;青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自發性氣胸、縱隔腫瘤、風溼性心臟瓣膜病;老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肺氣腫、冠心病等。


中華醫學科普


胸悶氣短一種主觀感受,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甚至暈厥的症狀,引起胸悶氣短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功能性胸悶氣短,另一種是病理性胸悶氣短。

一、功能性胸悶氣短:原因是在封閉黑暗的空間裡面待過長的時間;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不規律,經常性的熬夜;突然因為某些事情導致情緒波動過大,不能自己控制;工作、學習帶來的巨大的壓力,一時間難以承受調節等都會突然出現胸悶氣短,全身乏力,汗出等症狀。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注意遠離密閉黑暗的環境,時刻保持良好心態,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按時早睡早起,保持足夠的睡眠,鍛鍊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胸悶氣短的症狀就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本期答主:孫亞萍,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胸悶氣短,絕對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因為其原因很多,許多種疾病都可以導致胸悶氣短,所以,需要先行鑑別出示那種原因,才能做出決定該怎麼辦?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感到胸悶氣短有哪些可能,需要怎麼辦?

一、心臟疾患


二、肺部疾患

三、神經官能症


四、其他疾病

比如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腦部疾病,糖尿病,惡病質,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也會出現胸悶氣短,需要我們仔細鑑別,才能做出如何處理的決定。

你們說呢親?


心健康


胸悶氣短的感覺

氣短(特別是睡覺或躺下時):半夜或早晨起床時感覺無法深呼吸或者喘不過氣來。特別是用力或躺下時,胸口有壓迫感,無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氣。很多患者不得不墊高枕頭或選擇在椅子上睡覺,這樣才感覺更舒適些。

胸口重壓感或“下沉感”:很難描述這種異常感覺。很多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物壓迫,類似於“溺水”感,還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時候感覺肺部似乎充滿液體。少數患者感覺胸痛。

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  

一般而言,胸悶氣短是我們人體的一種主觀感覺,常常發生於人們突發心臟問題之後,因此,很多時候,一旦出現胸悶氣短,很多人就自然的將其與心臟病聯繫起來。胸悶氣短的患者常常會感到胸口特別的沉重,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嚴重的會引發呼吸困難。胸悶氣短有時候是人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有時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

胸悶氣短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心律失常:最常見原因。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頻率適合生理需要。休息時跳動慢些,運動時跳動加快;兒童跳動快些,老人跳動慢些。心臟的規律跳動靠其特殊組織“竇房結”發出的微弱電信號的規律刺激,若這種電信號的產生和傳導出現問題,心跳就會過快、過慢或不規律,這就是心律失常。

左心衰竭:多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等。先兆症狀表現為睡眠時喜歡把枕頭墊高,常被胸悶憋氣攪醒。突然發作的夜間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狀。

肺栓塞:多見於心瓣膜病,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症狀,需警惕。冠心病冠狀動脈供血不全時,老年人常感胸部憋悶,最好及時做心電圖檢查。

肺癌、晚期肺結核、矽肺、支氣管哮喘等都有氣短的症狀。

胸悶氣短怎麼辦


紫陌未央


感到胸悶氣急應分兩種情況:

劇烈運動時由於全身所有贓器對血、氧供應需求顯著提高,即使心率和呼吸加快,仍然會產生缺血缺氧症狀,這是生理性的胸悶氣急,屬於正常現象。

1.一般活動時就會胸悶氣急,可能你的心肺功能已下降(當然要考慮你有無心、肺方面的疾病)。

2.有些人會在休息、安靜、睡眠、或工作緊張、壓力過大、人多空氣不流通、或在密閉的環境中產生胸悶氣急,一般與心臟或肺的疾病無關。(哮喘與氣道痙攣有關,病史和發作規律及能聽到的哮鳴音等可區別)。這種胸悶氣短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由於各種心理因素如:抑鬱、焦慮、恐懼(包括疑病、驚恐發作等)、強迫等均可因為五羥色氨、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水平低下引起交感神經或付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導致心臟的微小冠狀動脈痙攣(心臟X綜合症)或肺的細小動脈及細支氣管痙攣產生缺血、缺氧而產生的胸悶氣短,這是一種真實的感覺,但不是心臟、肺患有器質性疾病,而是與情緒相關的功能性“疾病”。

二.驚恐反作或呼吸性鹼中毒:由於安靜時胸部隱隱不適、鈍痛、刺痛、壓迫感(往往是胸肋關節非特異性勞損或慢性肋軟骨“炎”產生的症狀),雖然很輕微,但由於緊張、恐懼心臟出問題了,而無意識地過度換氣,呼出過多CO2,碳酸是血中重要的酸性因素,CO2是酸根,因此引起呼吸導致的鹼中毒:胸悶、氣急、頭暈、口唇及手指發麻,嚴重時手會抽搐。

三.另外由於醫源性(來自醫生的暗示)或查看了相關醫療方面信息後自我暗示擔心自己的心臟或肺有疾病,經常不由自主地去感受心肺有沒有不適,擔心、恐懼漸漸形成了一種強迫意念,而老覺得胸悶氣短。

怎麼辦?


我想說點真話


胸悶氣短不一定是心臟病,動動這裡就能好!

其實,這很可能是另一種疾病——胸椎小關節紊亂症。這是一種在運動創傷中非常常見而又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疾病,常被誤當心髒病。

一、什麼是胸椎小關節紊亂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是指胸椎小關節外力作用下發生解剖位置的改變,表現為關節囊滑膜嵌頓而形成的不全脫位,且不能自行復位而導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病症。傳統醫學又稱為胸椎錯縫、胸椎小關節錯縫、胸椎小關節脫位、胸椎小關節滑膜嵌頓、胸椎小關節機能紊亂等。

二、造成胸椎小關節紊亂的原因

1、急性外傷

有明顯的外傷史,多因持物扭轉或撞擊,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導致關節滑膜、韌帶、神經、血管等受到嵌頓擠壓、牽拉等刺激,發生紊亂,並反射地引起肌肉痙攣。

2、慢性勞損

(1) 由於胸椎間盤退變變薄,椎間隙變窄,胸椎後關節的關節囊,韌帶鬆弛,而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在人體正常的生理呼吸運動中,胸椎小關節(後關節)活動範圍很小,擠壓或用力不當的扭挫傷,甚至咳嗽、打噴嚏等也可引起關節錯位。

(2) 長期在不協調姿勢下工作、學習,使背膂部軟組織經常處於過度收縮、牽拉、扭轉,而發生慢性勞損。由於這些軟組織的緊張,痙攣等外平衡的不協調,促使內平衡不協調,而致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

急性胸椎小關節紊亂:

患者呈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多為前傾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軸線,後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損胸椎節段椎旁軟組織可見有觸痛、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

三、胸椎小關節紊亂檢查

1、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勢病史。(驟然上舉、轉側,長期伏案、扭身等)

2、臨床症狀及體徵。

3、觸診:錯位節段胸椎棘突有明顯壓痛、叩擊痛或偏歪(超過1mm)。棘突旁(約1.5cm)軟組織可有不同範圍和程度的緊張,甚至痙攣,觸之常可感覺有條索狀物,壓之疼痛。

4、X線平片、CT影像: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屬於小關節解剖位置上的細微變化,其X線攝片常不易顯示。(但也有的認為,其病變棘突歪斜、小關節間隙不對稱存在1mm寬度差異的陽性率為100%)。

X線平片、CT影像檢查,可除外胸椎結核、腫瘤、骨折、類風溼等疾病。

5、分型

根據發病情況,分單純型和複合型:單純型以脊背疼痛為主證;複合型常兼有肋間神經痛和胸腹腔臟器的相關症狀。根據病變節段,分為上胸椎(T1-5)型、中胸椎(T6-9)型和下胸椎(T10-12)型三型。本病上段胸椎損傷主要表現為頭、頸、胸腔臟器和上肢的感覺異常及功能紊亂,而中下段胸脊椎主要表現為腹腔實質性器官和結腸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

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檢查比較難,即使CT拍片也不易發現,要靠專業的X光片分析以及醫生經驗和觸診。“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發生,可以是活動體位不當或經常性疲勞以致局部軟組織長時間僵硬,導致胸椎局部勞損、水腫、粘連,壓迫神經,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產生臨床症狀。對很多患者而言,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是解剖位置上很細微的變化,所以就算拍片也不容易發現。本病基本上是靠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及醫生在患者脊柱上的觸診而發現的,有些人甚至在發病過程中,由於背部疼痛的症狀不明顯或沒有自覺性的疼痛而被忽略。

四、日常注意事項

長期從事低頭或者伏案工作的人員,如司機、會計、需長時間用電腦的白領等,由於頸背部肌肉經常性處於緊張的狀態,特別容易引起胸椎小關節紊亂。對於那些無法避免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應該調整好桌和椅的相對高度,以減少頸肩部的慢性勞損。出現不適時,要及時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胸椎小關節紊亂後,有些人馬上就會出現疼痛,有些人則在損傷後初期比較輕,一段時間後逐漸加重,或長期反反覆覆,時輕時重。比較輕的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可以自行緩解,但是比較重的時候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的背部疼痛、心慌、胸悶等症狀也給患者帶來不少痛苦。

防範:從以下四個最基本的方面開始,保護好脊椎。

1、避免久坐、久站、過勞。

2、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改正不良姿勢。

3、多參加體育運動。

4、定期做專業脊椎矯正



脊近完美康復



奉善堂中醫


我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所以最有發言權。首先您應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對胸悶氣短主要要先進行心臟、肺、腦等進行全面檢查,如果檢查後發現不是這些引起的,那我建議您去查查你的頸椎,很有可能是您的頸椎出了問題。回想十年來我每天都會經歷的胸堵、心慌、瀕死感、胃痛、胃脹、嘔吐、腹瀉、多汗、頭痛頭暈、視力惡化、失眠、記憶力下降、性慾減弱等,是心臟病、頸椎病、植物神經紊亂還是抑鬱症,這些都是我每天睜開眼睛在分析的第一件事。在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裡,我不知道誰能幫我。誰能治好我,我還有治癒的可能嗎?我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兩年前,也許是命中註定,也許是上倉眷顧,迎來了一位“救命貴人”,他綜合判斷後斷定我是多種類型交叉的頸椎病,並親自指導我,以一個枕頭加一個茶飲讓我徹底擺脫了痛苦。有緣的朋友可以細心關注我,並與我取得聯繫,我將無償提供茶飲方子

所以說,朋友們,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沒事的,一切終會變好的!


用戶72606406697


最後,祝朋友們吉祥永伴,健康平安!

20170813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