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植物)

金銀花 ,正名為忍冬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金銀花,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本種最明顯的特徵在於具有大形的葉狀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華南忍冬,但那個種的苞片狹細而非葉狀,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捲曲的短柔毛,與本種明顯不同。這個種的形態變異非常大,無論在枝、葉的毛被、葉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長度、毛被和唇瓣與筒部的長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但所有這些變化看來較多地同生態環境相聯繫,並未顯示與地理分佈之間的相關性。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均效果顯著。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形態特徵

金銀花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及匍匐莖的灌木。小枝細長,中空,藤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葉子對生,枝葉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開花,苞片葉狀,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對生於葉腋,花色初為白色,漸變為黃色,黃白相映,球形漿果,熟時黑色。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長3~5釐米,頂端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總花梗通常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下方者則長達2~4釐米,密被短柔後,並夾雜腺毛;苞片大,葉狀,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3釐米,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苞片頂端圓形或截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頂端尖而有長毛,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時基部向陽面呈微紅,後變黃色,長 (2~) 3~4.5 (~6)釐米,唇形,筒稍長於唇瓣,很少近等長,外被多少倒生的開展或半開展糙毛和長腺毛,上唇裂片頂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花蕾呈棒狀,上粗下細。外面黃白色或淡綠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細小,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邊緣有毛。開放花朵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於筒壁,黃色,雌蕊1,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開放、色黃白或綠白、無枝葉雜質者為佳。

果實圓形,直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有光澤;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長約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兩側有淺的橫溝紋。花期4~6月(秋季亦常開花),果熟期10~11月。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生長習性

金銀花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乾旱和水溼,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溼潤、肥沃的深厚沙質壤上生長最佳,每年春夏兩次髮梢。根系繁密發達,萌櫱性強,莖蔓著地即能生根。喜陽光和溫和、溼潤的環境,生活力強,適應性廣,耐寒,耐旱,在廕庇處,生長不良。生於山坡灌叢或疏林中、亂石堆、山足路旁及村莊籬笆邊,海拔最高達1500米。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產地分佈

中國各省均有分佈。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在北美洲逸生成為難除的雜草。金銀花的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山東陝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廣東等地。

其中,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為金銀花的主產區,種植面積最大,野生品種居多,歷史悠久,約有50萬畝。金銀花多野生於較溼潤的地帶,如溪河兩岸、溼潤山坡灌叢、疏林中。

其次,封丘金銀花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梁代著名醫學家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中有明確記載。1984年封丘縣金銀花栽培面積已達10028畝,當年最高金銀花收購量為25萬餘公斤,被國家確定為金銀花生產基地。封丘金銀花的品種優良,花蕾粗長肥厚,色豔質佳,香氣撲鼻,藥用效力高。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栽培技術

金銀花的適應性很強,對土壤和氣候的選擇並不嚴格,以土層較厚的沙質壤土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壩、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繁殖可用播種、插條和分根等方法。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鹽鹼地均能生長。根系發達,生根力強,是一種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處都可種植,故農諺講:“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曬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種子繁殖

4月播種,將種子在35~40℃溫水中浸泡24h,取出攔2~3倍溼沙催芽,等裂口達30%左右時播種。在畦上按行距21~22cm開溝播種,覆土1cm,每2天噴水1次,10餘日即可出苗,秋後或第2年春季移栽,每1h㎡用種子15kg左右。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扦插繁殖

一般在雨季進行。在夏秋陰雨天氣,選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截成30~35cm,摘去下部葉子作插條,隨剪隨用。在選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m、株距1.5m挖穴,穴深16~18cm,每穴5~6根插條,分散形斜立著埋土內,地上露出7~10cm,左右,填土壓實(透氣透水性好的沙質土為佳)。

扦插的枝條開根之前應注意遮陰,避免陽光直曬造成枝條幹枯。也可採用扦插育苗;在7~8月間,按行距23~26cm,開溝,深16cm左右,株距2cm,把插條斜立著放到溝裡,填土壓實,以透氣透水性好的沙質土為育苗土,開根最快,並且不易被病菌侵害而造成枝條腐爛。栽後噴一遍水,以後乾旱時,每隔2天要澆水1遍,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整形修剪

剪枝是在秋季落葉後到春季發芽前進行,一般是旺枝輕剪,弱枝強剪,枝枝都剪,剪枝時要注意新枝長出後要有利通風透光。對細弱枝、枯老枝、基生枝等全部剪掉,對肥水條件差的地塊剪枝要重些,株齡老化的剪去老枝,促發新枝。幼齡植株以培養株型為主,要輕剪,山嶺地塊栽植的一般留4~5個主幹枝,平原地塊要留1~2個主幹枝,主幹要剪去頂稍,使其增粗直立。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整形是結合剪枝進行的,原則上是以肥水管理為基礎,整體促進,充分利用空間,增加枝葉量,使株型更加合理,並且能明顯地增花高產。剪枝後的開花時間相對集中,便於採收加工,一般剪後能使枝條直立,去掉細弱枝與基生枝有利於新花的形成。摘花後再剪,剪後追施一次速效氮肥,澆一次水,促使下茬花早發,這樣一年可收4次花,平均每667平方米可產乾花150~200kg。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田間管理

追肥:栽植後的頭1~2年內,是金銀花植株發育定型期,多施一些人畜糞、草木灰、尿素、硫酸鉀等肥料。栽植2~3年後,每年春初,應多施畜雜肥、廄肥、餅肥、過磷酸鈣等肥料。第一茬花采收後即應追適量氮、磷、鉀複合肥料,為下茬花提供充足的養分。每年早春萌芽後和第一批花收完時,開環溝澆施人糞尿、化肥等。每種肥料施用250g,施肥處理對金銀花營養生長的促進作用大小順序為:尿素+磷酸二氫銨,硫酸鉀複合肥,尿素,碳酸氫銨,其中尿素+磷酸二氫銨、硫酸鉀複合肥、尿素能夠顯著提高金銀花產量,結合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狀況以及施肥成本,追肥以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銨(150g+100g)或250g硫酸鉀複合肥為好。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收穫加工

金銀花采收最佳時間是清晨和上午,此時採收花蕾不易開放,養分足、氣味濃、顏色好。下午採收應在太陽落山以前結束,因為金銀花的開放受光照制約,太陽落後成熟花蕾就要開放,影響質量。不帶幼蕾,不帶葉子,採後放入條編或竹編的籃子內,集中的時候不可堆成大堆,應攤開放置,放置時間最長不要超過4小時。

金銀花商品以花蕾為佳,混入開放的花或梗葉雜質者質量較遜。花蕾以肥大、色青白、握之乾淨者為佳。5、6月間採收,擇晴天早晨露水剛乾時摘取花蕾,置於蘆蓆、石棚或場上雄開晾曬或通風陰乾,以1~2天內曬乾為好。曬花時切勿翻動,否則花色變黑而降低質量,至九成幹,揀去枝葉雜質即可。忌在烈日下曝曬。陰天可微火烘乾,但花色較暗,不如曬乾或陰乾為佳。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病蟲防治

褐斑病:葉部常見病害,造成植株長勢衰弱。多在生長後期發病,8~9月份為發病盛期,在多雨潮溼的條件下發病重。發病初期在葉上形成褐色小點,後擴大成褐色圓病斑或不規則病斑。病斑背面生有灰黑色黴狀物,發病重時,能使葉片脫落。防治方法:剪除病葉,然後用1:1.5:200比例的波爾多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或用65%代森鋅500倍稀釋液或託布津1000~1500倍稀釋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2~3次。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白粉病:在溫暖乾燥或植株廕庇的條件下發病重;施氮過多,植株茂密,發病也重。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白色小點,後逐漸擴大成白色粉斑,繼續擴展布滿全葉,造成葉片發黃,皺縮變形,最後引起落花、落葉、枝條幹枯。防治方法;清園處理病殘株;發生期用50%託布津1000倍液或BO-10生物制噴霧。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蚜蟲:危害葉片、嫩枝,引起葉片和花蕾捲曲,生長停止,產量銳減。4~6月蟲情較重,“立夏”前後,特別是陰雨天,蔓延更快。防治方法:用40%樂果1000~1500倍稀釋液或滅蚜松(滅蚜靈)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連續多次,直至殺滅。

尺蠖:茬花後幼蟲蠶食葉片,引起減產。防治方法:入春後,在植株周圍1米內挖土滅蛹。幼蟲發生初期,噴2.5%魚藤精乳油400~600倍液;或用敵敵畏、敵百蟲等噴殺 ,但花期要停止噴藥。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炭疽病:葉片病斑近圓形,潮溼時葉片上著生橙紅色點狀黏狀物。防治方法:清除殘株病葉,集中燒燬;移栽前用1:1:150~200波爾多液浸種5~10分鐘;發病期噴施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

天牛:植株受害後,逐漸衰老枯萎乃至死亡。防治方法:成蟲出土時,用80%敵百蟲1000倍液灌注花墩。在產卵盛期,7~10天噴1次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發現蟲枝,剪下燒燬;如有蟲孔,塞入80%敵敵畏原液浸過的藥棉,用泥土封住,毒殺幼蟲。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藥用價值

功效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症。其對於頭昏頭暈、口乾作渴、多汗煩悶、腸炎、菌痢、

麻疹肺炎乙腦流腦、急性乳腺炎、敗血症闌尾炎、皮膚感染、癰疽疔瘡、丹毒、腮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療效。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已生產的金銀花製劑有“銀翹解毒片”、“銀黃片”、“銀黃注射液”等。“金銀花露”是金銀花用蒸餾法提取的芳香性揮發油及水溶性溜出物,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兒胎毒、

瘡癤、發熱口渴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溫熱痧痘、血痢等。莖藤稱“忍冬藤”,也供藥用。金銀花的有效成份為綠原酸和異綠原酸。這是植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次生物質,其含量的高低不僅取決於植物的種類,而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氣候、土壤等生態、地理條件以及物候期的影響。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金銀花由於匍匐生長能力比攀援生長能力強,故更適合於在林下、林緣、建築物北側等處做地被栽培;還可以做綠化矮牆;亦可以利用其纏繞能力製作花廊、花架、花欄、花柱以及纏繞假山石等等。優點是蔓生長量大,管理粗放,缺點是蔓與蔓纏繞,地面覆蓋高低不平,使人感覺雜亂無章。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經濟價值

忍冬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上品。“金銀花”一名始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在“忍冬”項下提及,因近代文獻沿用已久,現已公認為該藥材的正名,並收入《中國藥典》。此外,尚有“銀花”、“雙花”、“二花”、“二寶花”、“雙寶花”等藥材名稱。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以藥養花、經濟效益顯著:在金銀花行間套藥材的種植模式可以使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金銀花生長前期套種甘草,其經濟效益和以上的分析基本相同。同時通過對甘草的施肥、澆水管理,金銀花從中得到了充足養分而旺盛生長。第一年可採收金銀花20kg,市價35元/kg,畝收入700元。第二年採收金銀花60kg,畝收入2000元,再加上套種甘草的收入,效益相當可觀。 第三年金銀花進入了豐產期,畝產乾花150~200kg,效益可達5000元以上。同時其行內形成了一定的隱蔽度,為喜溼、耐蔭的半夏生長提供了天然生存條件,所以半夏長勢良好,效益可想而知,可謂是一舉多得。

金銀花一蒂二花,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裁剪

金銀花廣泛的藥用價值和保健用途,給商家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國家商業部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的金銀花茶,產品俏銷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用金銀花提取的醫用原料“綠原酸”每公斤售價高達1000元以上,在國內外市場仍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金銀花也可以不經加工,烘曬成幹品後直接出口創匯,中國每年出口金銀花創匯達數千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