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最近的港交所有點忙,上市儀式大廳的鑼都不夠敲了。

12日,竟然有8家新公司集體上市,可以說是相當罕見了,臺上原來只放1個鑼,那天一口氣放了4個。原本9點開始的儀式被提前到了8點,因為人實在太多,拍照、祝酒、講話、敲鑼,時間都不夠用了。

據資料,未來一週至少有16家公司登陸港交所。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今年以來,內地新經濟公司紛紛赴港上市,近期最熱的就是小米,此前還有平安好醫生、獵聘網等。接下去,還有一大批獨角獸即將登場,包括51信用卡、寶寶樹、美團、同程藝龍等。

據德勤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為全球首位,將有超過100家公司完成IPO發行,同比增加49%。接受上市申請的公司也遠遠多於往年。

上市的公司雖多,破發的公司也很多,被稱為港股“新經濟四劍客”的眾安在線、閱文集團、雷蛇、易鑫集團全部破發,估值一路下調的小米也同樣遭遇了破發。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內地獨角獸扎堆赴港上市的情況,急著上市目的何在?對股市來說有什麼影響?對投資者來說是機遇嗎?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王世渝

企投會首席學術委員

富國富民資本董事長

這波獨角獸上市根本目的是融資

非常不建議中小散戶購買

今年以來獨角獸扎堆赴港上市是一股浪潮,一種趨勢,也可以稱之為一個風口。

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也曾出現過一輪互聯網公司上市的浪潮,是以新浪、騰訊為代表的媒介公司,現在看來已是古典互聯網公司了。

最近上市的這波獨角獸,是在技術進步下成長起來的,尤其是最近四五年以來的互聯網+模式,即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生態。比如小米是互聯網+傳統手機制造業,滴滴是互聯網+傳統打車產業,美團是互聯網+傳統餐飲行業。

當然,也得益於資本市場政策的修改,監管審核理念的改變等原因,所以形成了新的上市浪潮。

從週期看,以往傳統產業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在產品、品牌、技術、市場等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後才會上市,週期較長,一般都是掙了錢才上市。

而目前的獨角獸還沒掙錢就要上市,以小米為例,創辦至今不過8年,投入很大,即使這麼高的市值下依舊在虧錢,對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

顯然,融資是這波獨角獸選擇上市的根本原因,如果不上市,就無法維持現金流。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獨角獸扎堆上市可以稱之為現象級事件,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投資者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機構投資者要加強專業研究,中小散戶我不建議購買,因為這類獨角獸畢竟成立時間太短,只代表一種商業模式以及其代表的某種趨勢,回報高、風險和不確定性也高,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一種考驗。

A股散戶本來就已經被一輪一輪地割了韭菜,對這類公司既沒有很強的專業判斷能力,也沒有太大的風險承受能力。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觀念也要及時更新迭代,不能再用傳統產業的那一套慣性思維來看待當前的獨角獸,這類公司成長快,也有可能一夜之間消失,如果還用舊思維會很焦慮,也很難懂,還有可能會犯錯。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管清友

企投會資本運作學術委員

如是金融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

港股、美股積極擁抱新經濟公司

只有A股還停滯不前

最近扎堆上市的多為科技類、互聯網類公司,這類公司若在A股上市,需要審核利潤和營收,顯然跟企業特點不相符。

再加上,今年港交所推出了“同股不同權”的新政策,以及修改了其他的一些規定,對於內地互聯網及科技公司還挺有吸引力的。

當然也有公司赴美上市,在美股上市相對規則比較多。總的來說,幾個資本市場各有各的優缺點。

不過,港股和美股的共同點是,正在積極擁抱新經濟公司,只有A股還停滯不前。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說到這些公司扎堆上市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其實不必擔憂,因為在香港上市,會根據市場投放的流動性情況,由上市公司和交易所共同商定何時發售、集資多少等問題。這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短期內會吸納流動性,但不像A股採取核准制對流動性的衝擊較大,港股基本上影響不大。

對於投資者來說,要注意A股和港股之間的差異化,要考慮到結算貨幣、交易制度、匯率等多方面的因素。

尤其要注意的是,好公司不等於好項目,港股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若發行價過高會破發,今年以來基本上70%的公司都破發了,投資者要注意風險。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丁道師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

原速途研究院院長

輿論不要過度關注身價上億、財富自由

投資者尤其要注意投資風險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這是近20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規律,今年又迎來了新的窗口期。但這次無論是上市企業的數量,還是大多企業本身的體量,都超過以往的任何一次,說明產業互聯網時代真的已經到來,傳統企業紛紛通過互聯網思維和渠道實現了轉型升級。

這麼多公司扎堆上市一定會對股票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存在小米、虎牙、愛奇藝、美團、拼多多、螞蟻金服這些大體量的公司。

拿港股來說,之前科技股比重較小,如今這麼多科技公司的進入將進一步調整優化股市的結構,至於利弊現在還很難說。

獨角獸急著赴港上市,投資者可別急著買買買

最後,我想說,上市是經營好一家公司的方式之一,不上市也同樣可以把公司做得很偉大。反觀目前的輿論,過多地關注股價的漲跌、創始人身價過億、高管實現財富自由等,只會徒增大眾的焦慮情緒,更應該關注企業本身的價值。

對於企業家來說,上市之後也不能掉以輕心,上市只是階段性的開始,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後要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