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借不能讀,買了就不讀

非借不能读,买了就不读

圖:謝馭飛

家貧的黃生向功成名就的袁枚借書,袁枚附贈《黃生借書說》一篇,提出了一個在後世中國流傳甚廣的概念:“書非借不能讀。”天子擁有七略四庫,富貴人家的藏書汗牛塞屋,讀的書卻不多。像黃生這樣家裡窮但是認識袁枚的,才有機會借書來讀。如今印刷品價格便宜,網上分享的電子文件更是不要錢;普通人不必做天子也能擁有七略四庫。所以所有人都在抱怨這個社會不讀書,或者自己沒有時間讀書。也許是因為買書太方便了,無論是新書舊書、武俠言情、古文外文。結果大家如今都在刷手機。

買而不讀的紙書的另一個功能是軟性傢俱。精裝書出版商某種程度上來說多少等於家居品質設計。雖然《美國眾神》我已經讀過中文版,但還是在結婚紀念日之前訂了一本插圖非常精美的精裝本作為紀念日禮物。有次逛書店,配偶看中了上下兩本希臘神話,書頁鑲銀邊,戀戀不去,猛找購買理由:說可以送給岳父作禮物。我失笑道你岳父不讀非教材非論文的一切英文作品,買來我們自己留著看就好了。其實希臘神話耳熟能詳的那些我們都早讀過好多遍,這美麗的銀邊書主要是擺在書架上寄託對印刷品的戀慕。有些人的辦公室擺著一架架古老的書籍,灰撲撲厚墩墩,遠近都看不出書名。那些書不知什麼時候起就在那裡,到他們離開還在那裡。有些看著是書,其實是暗門。有些看著是書,其實裡面藏著烈酒。

自己買的書自己不讀,但是有誘導別人讀的功能。如果引導得當,家長可以用這種反間計讓自己的孩子讀書。我看過一部關於托爾斯泰的紀錄片,一個俄國青年回憶自己讀托爾斯泰的經歷:在他11歲那年,他的母親(一位俄國文學教師)嚴肅地對他說:“這個書架最上面一層擺的是《戰爭與和平》,俄國文學的巔峰之作。你現在年紀太小,讀不懂,不要碰。”當然母親一出門他就踩著椅子把書拿下來讀了。事後回想,應該是中了母親的計。

大家都在看這些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誰是“新一線”」

非借不能读,买了就不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