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高樓平地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萬丈高樓平地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2691點是最低點嗎?這個問題讓很多股民困惑,要是我們不要去過分在意某個最低點,而是看做是重要的地基!那麼萬丈高樓就是從這個地基上逐漸建起。

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三底合一就是真正的底部,而這三個底匯聚於一天出現的概率幾乎為零,往往市場悲觀情緒讓市場的估值底逐步形成,隨後就是政府看見下跌過頭再出來喊話,給政策,在這二者作用下,市場底才會最終出現。​

大家也要注意,市場底不代表就是最低點!因為市場底的最主要形成條件是市場恢復信心,大家開始敢於進場,成交量得以放大,為此最恐慌的時刻不是市場底形成的條件,而估值底伴隨著就是恐慌下殺。​

基於此判斷,回暖放量是形成市場底的重要條件,如果按介入主體分類,一般估值底出現的時候公募基金、QFII等大型機構入市,他們採取左側交易法,越跌越買,不會因為恐慌殺跌而退步,這在目前的陸股通就很好的詮釋,從大盤3000點跌破以來,北上資金沒有退出,反而流入。​

政策底則是國家隊伴隨著政策喊話、利好消息而來,對於權重股直接干預,讓市場的恐慌情緒有緩解的空間,工商銀行7月3日開始一路五連陽,就是在大盤不斷探底的時候形成,這個買手背後就是國家隊資金。​

市場底的介入群體就是大部分投資者,既有基金機構也有散戶大戶,大家隨著信心的恢復開始資金搬家到股市,這個時候就容易產生主流熱點,人人沿著熱點紛紛投入資金,反作用於熱點更加產生賺錢效應。

為此,以目前狀態看,估值底不用多說,很多分析報道都告訴你,現在估值和1664點差不多,甚至某些權重品種估值都達到了998點的位置,只要下半年宏觀經濟不會變壞,價值底肯定出現了。政策底則也可以從近期四大證券報、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發改委等等部門的表態看出,特別是央行降準充裕流動性,以及為應對中美貿易戰、美元升值、美國加息等外在環境可能的放鬆金融監管、加大流動性,這都是政策底的痕跡。​

唯獨市場底我們需要耐心,一般而言A股市磨底特徵,因此這個市場底可能在七月八月進行磨出來,屆時就會有一個清晰的主流熱點出現,就跟去年五月六月磨底,最後出現一波上升,熱點就是價值投資、供給側改革漲價。​

今年真正起行情的月份可能是九月,也就是金秋行情,磨底過程中也有短線機會,但想要掀起大行情難度很大,畢竟人氣被打散,要積聚不是一朝一夕的,這就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但需要時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