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所謂“生活”,通常分兩個層面,物質和精神。物質是生活的基礎,至少要不愁吃穿。只要不瞎折騰,又沒遇到兵荒馬亂,解決吃穿相對容易。稍麻煩的是“精神生活”,它有太多該有或不該有的講究,標準也各異。

所謂古玩,即是有些年頭、又可作收藏品的東西。我們雖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但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好東西,或被標榜“文明”的洋人搶走了,或在“文革”中毀了。倖存的,很多好的寶貝流傳在民間!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傳統的古玩經營模式基本上是守株待兔式的經營:放在店裡或家裡,客人來了,遇到喜歡什麼就賣什麼。一句話:我有老貨我怕誰!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古玩屬“雅好”,也是財富的象徵,幾乎能為“高大上”代言。“我有一件元青花……”便有人肅然起敬。當然,那份“敬意”更多是想到它能賣多少錢,民間其實有很多珍寶,寶貝都是很好的,但是都苦於沒有一個流通渠道,所以部分民間珍寶除了以遠低於競拍價在“收藏圈”內流轉外,私下朋友的交易,目前基本沒有出路。

很多藏友問到,該選擇什麼渠道才有百分百的保障?流通之路該何去何從?什麼樣的機構才夠權威鑑定?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中藝委鑑定評估證書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鑑定、評估證書封面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太平洋保險藝術品保單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第一個流通方式:國內的六大知名拍賣會送拍,例北京保利,中國嘉德等大型知名拍賣行進行引薦,藏品經中藝委機構鑑定確定到代的藏品,並出具鑑定評估證書,以機構單位形式可以給民藏家提供大型拍賣會送拍的相關信息。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保利拍賣現場

第二個流通的方式:上市企業洽購。什麼意思呢?就是藝術品可以直接和上市公司洽購!(海外上市公司直接洽購),因為藝術品在通過中藝委專家團目鑑確定是到代,並且出具的證書上是有藝術品的估值的!比方說藝術品估值是五百萬,或者說是五十萬,那麼到時候就可以憑藉這個評估證書的估價和上市公司洽談,直接回收你手裡的一個藝術品,實現變現。洽購藏品只有一個要求,保真,別的門坎是沒有的,價格的高低沒有門坎,對藏品的類型也沒有要求,價值幾十萬的,幾百萬或千萬的都會要,只要到代,統一洽購,收購後上市企業會組建成一個資產包,這個資產包發行上市成為股票,目前注入洽購資金大概在二十億左右。藝術品+金融+互聯網全面進行中!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藝術品金融全面開展

第三種流通方式:金融機構質押,金融機構可以理解當做典當行,藏品不想出手,但是缺乏資金週轉等,可以通過質押,典當,銀行貸款等方式。利息很低,還不上藏品會進行沒收,可以理解為質押典當借款。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太平洋保險指定承保

第四種流通方式:通過國家各大文博會,博物館,中藝委會安排到各大文博會,博物館展覽。(包括私下洽購,就是公司藏家的私下洽購)

如何打破藝術品有價無市尷尬局面?

文博會、博覽會

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文化政策不斷出臺,國家的重視,權威機構的成立,藝術品資產行進中,真正的辦實事,讓民藏家手中的藏品更加規範化流通,打造一個更加安全規範的市場,讓民藏家安心,放心,並且可以大展宏圖,我們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