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華濤眼中的科幻片創作難關到底是什麼?

“我就愛做沒把握的事,探索未知的東西,這才是做導演比較好玩的地方”。上海電影節期間,滕華濤在談到《上海堡壘》時這樣說道。

與之前執導的眾多成功的商業影視作品不同,滕華濤此次執導的《上海堡壘》屬於科幻戰爭片。一般來說,科幻片創作週期較長,製作流程更加複雜,對於創作團隊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多。滕華濤坦言,做這類科幻電影也是經歷了一個從外行到內行的過程,科幻電影與一般電影的最大區別在於概念設計。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創作上的滕華濤對電影始終有著自己的信念,或許也只有這樣才能打磨出一部部好的作品。

滕華濤眼中的科幻片創作難關到底是什麼?

導演滕華濤

概念設計、實景搭建對科幻電影非常關鍵

2012年拍完《等風來》後,滕華濤導演便開始籌備《上海堡壘》這部電影的相關事宜。但從2013年開始直到2017年9月,《上海堡壘》才從文字過渡到真正拍攝。目前,電影還在後期製作階段,預期一年半能夠完成。滕華濤導演坦言,做這類科幻電影也是經歷了一個從外行到內行的過程。從小說到劇本,《上海堡壘》按照傳統的模式進行,反覆了好幾稿,大到世界觀設置,小到劇情,做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滕華濤導演去美國瞭解一些電影需要做的特效,發現之前的很多時間還是浪費了。

《上海堡壘》作為一部科幻戰爭電影,即使將小說文字轉成了劇本文字,但對於科幻背景,所有人根據文字理解在大腦中形成的想象與導演的想法仍會有很大不同。這就體現了科幻電影與一般電影的一個很大區別,即概念設計的重要性。由此,《上海堡壘》開始花費大量時間在概念設計的反覆推敲上。通過導演與概念設計師多次詳細的討論,最終形成的概念圖中包含了比如攻擊地球的外星人從哪裡出來、外星人是機甲類還是生物類、飛船與上海堡壘的高度設置等諸多細節。滕華濤導演表示,概念設計圖出來後,場景搭建的材質、人的比例大小等才能夠細化,才能按照需要的實景去加工,才能更明確的讓全組人知道,要拍幾個鏡頭,從什麼角度去拍,準備多少道具以及多少輛車,這對於後續的實際拍攝速度有很大幫助。同時,概念設計對劇本也有一定積極影響,因為編劇在看完概念設計圖之後也會產生一個非常形象的想法。

與明星高片酬佔據電影製作成本比例過高不同,《上海堡壘》初步預算的3個億中,主演片酬控制在10%,其他將近90%都在製作方面,這個費用尚不含宣傳發行部分。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上海堡壘》的實際拍攝佔製作成本的50%,後期特效佔據40%左右。

目前,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在拍特效電影時,我國並不太重視實景搭建,而更多是讓演員在綠棚裡奔跑,在綠幕前表演,之後高度依靠後期公司做特效。對比來看,美國在拍攝特效電影時,綠幕拍攝的比例很小,在前期時就將能夠完成的實景搭建及道具製作都儘可能完成,後期再利用特效技術做出令人震撼的畫面。在拍《上海堡壘》時,團隊在上海、無錫等地制景,其中,從去年8月份到12月份在無錫四個棚中集中制景,而在上海更零散些,各個景也都在加工。團隊將前期各項事務準備到位,實景部分能夠搭建的都搭建完成,包括一些比較細節的地方,以使電影更具質感。在後期特效方面,《上海堡壘》以三家韓國特效公司為主,一家英國公司為輔。滕華濤導演對此感慨,其實中國電影工業化和國外電影強國的差距不僅是在特效上,也在於整個前期的過程上。

製作團隊中西結合,導演為電影創作賦予意義

《上海堡壘》的製作團隊中,國外的工作人員佔據了一定比例。如在前期製作中,概念團隊分成兩組,其中,由一位好萊塢PD帶領的小組完成了電影主要的概念設計部分。

當從洛杉磯回到上海,製作團隊正式進入籌備期之後,國內大量年輕有經驗的概念設計師團隊開始加入進來,同時,工作也逐漸從概念設計過渡到更細化的道具、服裝等。

對於概念設計師,滕華濤導演談到,根據自身經歷來看,外國的團隊更好止於拍戲之前。“外國的團隊有著自己的工作習慣。在好萊塢,團隊的概念設計通過導演同意之後,幾乎都是100%執行。而中國的工業水準與美國相比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都按照他們的概念設計要求去做的話,首先,我們這邊的國內團隊很難達到,其次,如果真的從國外請很多的人來的話,可能我們的預算承受不起。”

在世界電影發展中,電影工業十分成熟的好萊塢於上世紀30年代出現了製片人中心制,而在我國,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支撐。滕華濤導演也提到,以他在美國參與《功夫熊貓3》的製作經歷來說,在整個製作過程當中,都是以導演帶領各個部門創作為主,製片人更多是在流程中給予管理和組織方面的支持。每個導演對於同一場戲都會有不同的拍攝想法,因此並不能拋開導演去談整部電影。滕華濤表示,“在所有的電影創作當中,還都是以導演想拍什麼想表達什麼為主,不然的話電影也變得沒有什麼意義。”

想嘗試往未來跨一步,創作本身是唯一出發點

自2014年、2015年以來,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便不斷被提起,但至今仍未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科幻大片出現。與歐美等科幻工業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科幻電影仍屬於小眾,觀眾普遍對國產科幻片的內容、技術並不看好。在滕華濤導演來看,中國科幻的概念可能與美國還不太一樣,一般來說,發生在未來世界,更具哲學性、更需要世界觀的電影類型被稱為科幻片,而我國科幻片還並沒有強調世界觀上的複雜性,如人與機器人之間關係的處理,更多的還是在單純探討技術層面怎麼完成。

相比科幻片,我國的玄幻、古裝類型片現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其實,隨著科幻文化的發展,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觀眾對科幻題材還是有所期待。因此,很多影人將目光投向未來,想在科幻片這種電影類型上進行探索和創新。滕華濤導演在2013年確定執導《上海堡壘》後,便將全部精力放在了這個電影項目上,去探索未知的未來世界。雖然電影創作的過程漫長,但滕華濤表示,自己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根據自己在看到文字時所產生的創作衝動和想法去一步步將電影完成。

作為第六代導演,滕華濤先後執導瞭如《蝸居》、《裸婚時代》以及《失戀33天》等多部成功的商業影視作品。但他也坦言,自己在創作時,並沒有對市場有太多考慮,作為一個導演,創作本身是自己唯一的出發點。

在尋找劇本時,滕華濤會先閱讀小說,只有喜歡這個故事,才會決定去拍,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從市場反推作品。滕華濤導演笑稱,“有好多經紀公司在我拍了好幾部電影、電視劇之後,拉著我說滕老師你幫我看下這個電影能成功嗎?我每次看一眼都說挺好的,我又不是算命的,我根本沒辦法去判斷在未來能不能取得成功。”

近些年,大量資本湧入影視行業,對於促進行業做大做強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為了迎合市場,迎合資本,出現了重演員輕製作,重形式輕內容的怪現象,導致出現了一些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影視作品。其實,中國像滕華濤這樣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導演並不少,也創造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雖然資本對於產業發展來說是必須的,但電影作為內容產業,電影人持有的信念,對內容本身的專注才是產業發展的真正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