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俄羅斯兩大在敘軍事基地的地理位置涉及其全局性的戰略敏感

原本,俄羅斯在敘利亞只有一個軍事基地,塔爾圖斯(Tartous)海軍基地,位於地中海西岸的塔爾圖斯港。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2015年,在介入敘利亞戰爭之後,俄羅斯獲得了第二個軍事基地:赫邁米姆(Hmeimim)新空軍基地。這個基地位於敘利亞的一個風景優美的著名港口拉塔基亞港。所以我們也可以方便地稱其為拉塔基亞軍事基地。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原本是俄羅斯在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唯一的軍事基地,這是一個軍事補給基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無論客觀條件如何困難,俄羅斯都得想辦法克服出兵敘利亞,幫助阿薩德政府穩住陣腳,否則此後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與中東說話就再也沒有分量了。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拉塔基亞海岸邊的酒店

但是在此之前,俄羅斯不能失去黑海的出海口,否則整個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將失去基本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假若沒有,那麼地中海有再多國家願意提供港口或基地也沒有意義。所以,俄羅斯必須先著力重點解決與烏克蘭關於克里米亞的爭端問題。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黑海與地中海的地理位置的地圖示意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克里米亞在黑海中的位置

解決好克里米亞問題後出兵敘利亞,俄羅斯重建海外軍事基地

本來,當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交好時,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問題。但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在黑海和亞速海有數個基地,其主基地是克里米亞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所以,當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鬧僵時,以俄羅斯族為主,並且歷史上本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它涉及到整個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如果俄羅斯失去克里米亞的出海口,其實就相當於一個人斷了一條腿。所以,克里米亞是一個高度戰略敏感的地方,要是認為克里米亞問題不是西方人在背後耍陰謀,那簡直是在開國際玩笑。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塞瓦斯托波爾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位置

克里米亞2014年3月宣佈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俄羅斯總算解決了黑海的出海口問題。2015年9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此前這個前蘇聯盟友國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唯一有還外軍事基地的國家,從2011年初起已經打了近五年的內戰了,若不是什葉派軍人為主的忠誠以及伊朗的支撐,巴沙爾早就被推翻了。但是此前,俄羅斯自己內部的戰略空間一大堆問題,根本就顧及不了。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敘利亞在中東的位置示意

俄羅斯軍隊一出兵敘利亞,整個敘利亞的戰局便徹底改觀。在基本解決問題之後,2017年12月俄羅斯便撤軍了,這是上策,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海外駐軍其實根本不是上策,既耗費軍事預算又容易引發各自難以預料的問題。但是俄羅斯保留了兩個軍事基地的基本駐軍。

新增加的軍事基地在塔爾圖斯(Tartous)海軍基地北方大約70公里處的拉塔基亞海港城市。2015年出兵敘利亞後,俄羅斯在拉塔基亞附近的巴西勒·阿薩德國際機場附近設立臨時的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在撤軍的同時,俄羅斯也與敘利亞政府簽訂協議將此臨時基地轉為永久基地。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俄羅斯的兩大海港軍事基地所在位置示意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2016年8月份的局勢圖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敘利亞與周邊國家的大致示意圖,以色列在黎巴嫩、約旦中間與敘利亞相鄰

敏感的戰略位置引發連續的炮轟與暗算

我們觀察俄羅斯的這兩個軍事基地的地理位置,不難發現剛好一北一南控制了整個敘利亞的海岸線,也就是說敘利亞在地中海的出海口,現在其實已經由俄羅斯重兵幫助敘利亞政府防守了。

位置這麼敏感,所以肯定不平靜。2017年12月31日,敘利亞叛軍炮擊俄羅斯位於拉塔基亞的赫邁米姆(Hmeimim)新空軍基地,至少有四架蘇-24轟炸機,兩架蘇-35S戰鬥機和一架安-72運輸機以及一個彈藥庫被炮擊摧毀。這麼強的火力,背後是由誰提供的不言而喻,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叛軍的武裝就能具備的,其實背後必有大國搞鬼。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最近被盤踞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的“征服陣線”用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的俄羅斯蘇-25攻擊機殘骸

對中東局勢有微妙催化作用的,美俄目前都在全力拉攏的庫爾德人,其夢寐以求的出海口已經全部控制在俄羅斯人與敘政府手中

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反恐戰爭中,中東第四大民族庫爾德人的表現可謂傑出,他們對ISIS打擊可謂從不手軟,不像中東第三民族的土耳其人總是對此頗為曖昧。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庫爾德聚集區在整個中東的位置示意圖

庫爾德人總人口超過3000萬,但是這個古老的民族,卻一直沒有自己獨立的國家,而是分散聚居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等國。而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都有較為頭疼的庫爾德分裂勢力問題。而這其中,尤以土耳其為最,土耳其庫爾德人是堅決要求獨立的,這與土耳其人的沙文主義政策恐怕不無關係;目前其他三國相對為輕,主要還是謀求高度自治的訴求為主。伊拉克人雖然已經建立了庫爾德自治區,也成功通過了獨立公投,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宣佈獨立。

伊拉克庫爾德人在外交、軍事、財政等已皆有較大自主權力,事實上儼然已成為一個“準國家”,但是為何最後卻還是沒有勇氣宣佈獨立呢?固然一方面是很難承受外來的軍事壓力,若真獨立的話,可能會引發伊拉克乃至土耳其與伊朗的軍事幹預;但從根本而言,其實是因為庫爾德人完全沒有自己的出海口。連接成片的四個國家中的庫爾德人是徹底被團團圍住的。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位置示意

沒有出海口是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的。理由很簡單:其地界上的石油怎麼運出去?這意味著哪怕眼前對著石油,財路也會眼睜睜地看著被徹底斷掉。世界上就幾乎很好有較大的內陸國家經濟能發展起來的,更何況是一個與周邊國家全部對其敵對的內陸國家。所以,事實上沒有出海口的庫爾德人的獨立是完全不現實的,謀求自治,進行政治妥協是更為明顯的理智的現實的選擇。

而最接近出海口的庫爾德人是敘利亞庫爾德人他們居住在敘利亞北部的土敘邊境。他們謀求的其實與土耳其庫爾德人不一樣,獨立不是他們的主要訴求,他們訴求的是自治。

而對於歷史上曾經被土耳其人統治了500年,與土耳其人有著深深的愛恨交加情節的敘利亞人來說,其實北方的敘利亞庫爾德聚集區是很好的面對土耳其的戰略緩衝。敘利亞的阿拉伯人,對土耳其的感情恐怕有兩種滋味,有一大批遜尼派穆斯林是親遜尼派穆斯林比例極高的土耳其的,然而什葉派穆斯林則是對土耳其高度警惕的。後者甚至恐怕有時視前者,頗有我們視“漢奸”的那種感受。

當前敘利亞局勢的基本格局

而問題是,敘利亞雖然是中東難得的一個世俗化國家,但是穆斯林畢竟也佔到了85%,而其中大約80%是遜尼派穆斯林,20%是什葉派穆斯林。什葉派雖然是少數,但佔據了統治地位。阿薩德家族所屬的阿拉維阿拉伯人是整體屬於什葉派的。

由此,我們就不難知道土耳其所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敘利亞自由軍”基本上都是遜尼派穆斯林。美國前期也支持這支武裝,但後來發現其與恐怖分子糾葛太深,而且受土耳其影響太深,已經基本上放棄明裡的支持了。但恐怕還是有一些暗裡的合作的,通過其在中東的各派盟友而實現。實際上,在敘利亞局勢中,土耳其與卡塔爾結盟,而沙特、約旦及以色列則另站一隊,後者與美國的關係深但勢力已較弱;而前者則常與美國既合作又有所衝突,勢力較強但已被嚴重打擊;並且這些勢力與恐怖組織的關係畢竟比較曖昧,有許多是見不得陽光的東西。所以,這迫使美國只能在明面上以大力支持庫爾德武裝為主,而這又觸發了與北約盟友土耳其之間的深刻矛盾;迫使其經常倒過來轉向與俄羅斯尋求合作。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敘利亞當前基本局勢示意圖,感謝 @一號風手

紅色:敘利亞政府陣營(俄羅斯、伊朗、真主黨、親政府派民團武裝);白色:敘利亞反對派(沙特);綠色:敘利亞反對派(土耳其、卡塔爾);黃色:庫爾德人(美國);

黑色:ISIS



於是乎,目前的敘利亞格局經常會出現所謂“敵友難分”,大家既合作又相互防範的局面。

而美國目前所明確支持的“敘利亞民主軍”則有一半人是庫爾德武裝,並且主要控制在庫爾德人手中。支持其的原因也很簡單:反恐!這是一支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混合的軍隊,其中的阿拉伯人許多是從原先的“敘利亞自由軍”中退出的。這支軍隊的思想其實也不統一,主導的庫爾德人其實並不真正反敘利亞政府,而是其中的遜尼派阿拉伯人才是真正的反政府武裝。

所以,當土耳其軍隊以“敘利亞自由軍”為先頭部隊入侵敘利亞北部邊境阿夫林地區打擊庫爾德武裝,要求美國人停止武裝庫爾德人,並且撤軍曼比季將其讓給土耳其軍隊的時候,敘利亞庫爾德人與敘利亞政府及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更進一步微妙起來了。

俄羅斯人、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庫爾德人已經邁出了實質合作乃至結盟的第一步

而在最近幾天,我們發現黎巴嫩的媒體報道,阿夫林地區的庫爾德組織

和俄羅斯已經達成協議,將由敘利亞政府軍接管阿夫林地區南部的數十個村鎮和一處軍事基地,而這協議目前已經開始兌現:敘利亞政府軍第五軍的兩個營兵力已經進入阿夫林南部接防。 而敘利亞阿勒頗的軍事消息來源也表明,大批庫爾德武裝車隊從曼比季出發經由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阿勒頗北部進入阿夫林地區。

深度局勢|俄羅斯以在敘利亞的兩大軍事基地撬動了整個中東

此前,受囿於認為庫爾德人被美國控制,不可能與敘利亞政府和解乃至合作與聯盟的人為此大跌眼鏡。

事實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只能與敘利亞政府軍合作,並且具有合作基礎,因為:

  • 首先,這兩者的代表人口都是少數派,不管是在當前的對土耳其及其所支持的“敘利亞自由軍”的軍事鬥爭中,還是在未來索契大會後開啟的圍繞“重新制憲”後的權力分割的政治鬥爭中,兩者都需要聯合起來對抗土耳其主導的遜尼派反對派。

  • 其次,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掌握了整個中東地區的庫爾德人唯一可能的出海口,如果沒有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的合作,未來庫爾德人聚集區別說獨立了,哪怕就是爭得自治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 第三,事實上只要敘利亞庫爾德人放棄獨立,而敘利亞政府關切敘利亞庫爾德人自治的合理訴求,雙方合作的基本政治基礎便已經宛然存在。


而一旦俄羅斯促成敘利亞庫爾德人與敘利亞政府的進一步實質結盟之後,我們會發現:

敘利亞庫爾德人便成了敘利亞政府防範土耳其影響力的戰略緩衝,並且以敘利亞庫爾德人為支點,以敘利亞的地中海海岸線及港口為誘餌,敘利亞的影響力將會撬動整個中東的庫爾德人板塊。而俄羅斯在(先於美國)曾經武裝庫爾德人後放棄,將又可再度因為土耳其人對庫爾德人的現實威脅,從美國人那裡虎口奪食,慢慢組成中東什葉派穆斯林與庫爾德人的聯合。這種新的洗牌格局,將不僅是敘利亞局勢的峰迴路轉,我們將會看到中東格局大變的前夜也已經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