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35年穿越來的區塊鏈,目前還是一把割韭菜的刀

從2035年穿越來的區塊鏈,目前還是一把割韭菜的刀

最近,刷朋友圈想躲開區塊鏈著實很難。它的火爆,讓人想起了當年的VR,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如果說VR是一個跟你講講你還能懂,甚至可以用破盒子體驗一下的概念。那麼輪到區塊鏈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這個突然爆火的概念似懂非懂。但卻因為輿論的瘋狂、概念股的反常和投資人的躁動,不得不去研究一下,否則就覺得缺少知識安全感。

知乎“大神”用支付寶交易、B向A借錢等作比,說的頭頭是道。但說實話,細度下來還是一知半解。百般無奈我在kindle裡買了基本關於區塊鏈的書。

1.所謂懂區塊鏈的人,都容易把自己講蒙

硬啃了幾本書之後,我發掘很多作者本身其實都並不是很懂區塊鏈。因為它還沒成熟,因此很難用簡單的描述讓普羅大眾都理解。

幾個作者也都用不同的口徑表達,短時間內要想跟一個人講明白區塊鏈,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區塊鏈對於人的知識結構是有要求的。

理智的行業數據分析來看,區塊鏈的爆發應該在2035年左右。那麼區塊鏈在2018年的爆發,是為什麼?大眾傳播中,不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更容易被傳播和討論嗎?區塊鏈為什麼引發了飽含模稜兩可意識的群體狂熱?

我想,因為區塊鏈有它在這個時間點特殊的使命,當下而言,與其說它是一項技術,不如說它是一把割韭菜的刀。

引用一位作者的話:

虛擬幣和區塊鏈的技術文檔越高深,理解門檻越高,大眾越是著迷,他們的理解與其真實價值就越脫節,也越容易被“權威人士”牽著鼻子走。

所以,區塊鏈目前最大的價值是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大家都不怎麼懂。大眾不知道它的能力邊界在哪兒,那麼它的輻射能力就會變得無限大,進而形成一種“莫須有”的價值。

2.當一個創業者被投資圈牽著鼻子走的時候,悲哀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個“風波”還沒涼, A 股多個區塊鏈概念股連續漲停。

接著,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也在邵亦波在朋友圈評論,稱自己看好區塊鏈的中長期價值,但目前的 ICO 和區塊鏈融資,是在賭博。

然而,2013 年的智能硬件、2016 年的虛擬現實,那可都是投資人們嘴裡口口聲聲說的“未來”、都“具有長遠價值”。我見過一個投資人,一個季度他們投了7個VR項目,全部死在當年。偶爾,還能在朋友圈看到某清醒的VR從業者,轉發區塊鏈的內容並配上:怎麼感覺跟當年的VR一毛一樣。

3.韭菜實際也是一種草,隨風動是天性,被收割是天理

在股市方面,看懂區塊鏈給股市帶來的變化的人,就應該能明白,其實就是一群當年被一波深奧概念忽悠買了垃圾股票而被套了好幾年的資深韭菜們,十分需要一個新的概念能騙一波新的韭菜入場讓自己解套。這就是為什麼說,有人把區塊鏈當刀用。

1月8日,遊久遊戲宣佈將遊戲研發與遊戲運營業務轉入區塊鏈遊戲領域,同時旗下游久網上線區塊鏈遊戲頻道,將用最優的資源為新興區塊鏈遊戲提供服務。消息公佈後,原本股價低迷的遊久遊戲迅速成為“區塊鏈概念股”熱門,連續兩天股票漲停。1月11日,遊久遊戲應交易所要求停牌。

1 月 12 日,互聯網金融協會的一紙通知再次讓迅雷股價暴跌。這份名為《關於防範變相 ICO 活動的風險提示》直接點名迅雷的“玩客幣”,稱其是一種變相 ICO,一種融資行為。

如果你仔細觀察,熱衷於宣傳“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全是類似遊久、迅雷這樣的“橫盤”公司。

他們根本不需要一個“能讀懂”的區塊鏈,而恰恰需要一個“讀不懂”的比特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