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U17國際足球冠軍賽博卡捧杯 恆大華夏收穫經驗

恆大U17國際足球冠軍賽經過5輪20場比賽的激烈爭奪於5月1日晚鳴金收兵,決賽中博卡青年與瓦倫西亞戰成1比1,通過點球大戰5比4勝出,捧起冠軍獎盃。賽後,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舉行了隆重簡潔的閉幕式,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許建平和恆大集團副總裁兼體育集團董事長史俊平為博卡青年頒發了冠軍獎牌和獎盃。廣州恆大在五六名爭奪戰中以0比1負於之前小組賽戰勝過的對手鹿島鹿角,最終名列第六,另一支國內參賽隊華夏幸福0比2負於國際米蘭,位列第八。

恆大U17國際足球冠軍賽博卡捧杯 恆大華夏收穫經驗

本次四大洲8支青年軍的高水平對決對參賽的中國球隊鍛鍊意義巨大,東道主恆大U17梯隊被分入“死亡之組”,同組的歐美兩強最終奪得賽事冠亞軍,另一支亞洲球隊鹿島鹿角也實力強勁,在小組賽和排名賽先後有擊敗瓦倫西亞和國際米蘭的不俗表現,本次比賽對東道主恆大U17梯隊來說,可謂是一次真刀真槍的“特訓”,高水平賽事的鍛鍊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恆大U17梯隊在頭兩場面對博卡和瓦倫西亞的比賽中,暴露了實力上的差距和經驗的欠缺,球員心理壓力過大發揮失常,但通過教練組的調節,恆大U17梯隊在隨後的比賽中卸下包袱,敢於發揮,在隨後的比賽中力克亞洲勁旅鹿島鹿角、大勝全國冠軍華夏幸福,一批有潛質的新星在高水平實戰中打出實力,讓球迷看到恆大足球后繼有人的希望。後防中堅隊長王世龍甚至得到瓦倫西亞主帥的讚許,安赫爾說,恆大隊的隊長反應快、站位好,預判能力強,有球隊領軍人物的氣質。鋒線尖刀譚凱元本次賽事一共打進3球,其銳利的突破和門前敏銳的嗅覺頗有一隊于漢超的風範,被觀賽的媒體稱為“小於漢超”。

據恆大足校負責人介紹,創辦此次高水平的U17冠軍賽既是恆大響應國家青訓戰略落地的舉措,也是完善自身青訓體系、實現人才規模化成長的重要一環。據瞭解,恆大足校8-12歲學生按照原汁原味的皇馬青訓模式,在校本部接受5年專業訓練;在此基礎上,每年選拔25名13-16歲的優秀球員到海外分校留學4年。由於海外分校球員17歲回國後,面臨高水平比賽較少、難以踢上職業聯賽、技戰術水平進步較緩的瓶頸。為此,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的大力支持和促成下,賽事水平高、參賽隊伍強的恆大U17國際足球冠軍賽正式誕生。由此,不僅標誌著恆大足校原有8—15歲學生在足校培訓、16歲以上進入俱樂部培養的青訓“一條龍”模式,正式升級為“5+4+3”人才培養體系,也填補了中國青少年國際高水平賽事的空白。恆大足校負責人表示,通過三年的國際高水平賽事鍛鍊,恆大有信心為俱樂部一線隊乃至各級國家隊輸送更多優秀青少年人才。

中國足協不僅大力促成了U17冠軍賽的舉辦,更對賽事在政策和技術上給予了充分支持和指導,保障了比賽的順利進行。據中國足協副秘書長戚軍介紹,為了全力支持兩支同年齡段國內最優質的球隊與各大洲強隊進行充分學習交流,找出差距,“早在去年我們就將U17冠軍賽的需求結合到今年全國青訓競賽整體設計中。”

前來報道比賽的媒體對U17冠軍賽的意義表示認可,一位記者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他說:“中國球員以前可能沒跟格雷米奧踢過,現在他們才知道,原來足球可以這樣踢,人家可以做出成年球員的動作,這樣你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不會再坐井觀天閉門造車了。”

而業內人士也認為,中國足球青訓要徹底“脫貧”,真正提高水平,就不能諱疾忌醫,害怕刺眼的比分出現,正視差距才能迎頭趕上,“恆大U17冠軍賽對中國球隊的鍛鍊價值極大,這種賽事對中國足球青訓來說,非常及時,應該堅持辦下去。”

附:恆大U17國際足球冠軍賽榜單

金盃組:冠軍博卡青年,亞軍瓦倫西亞,季軍格雷米奧,殿軍突尼斯希望

金碟組:第一名鹿島鹿角,第二名廣州恆大,第三名國際米蘭,第四名河北華夏幸福

公平競賽獎:鹿島鹿角

最佳球員:卡帕尼亞(博卡青年)

最佳射手:貝里馬-齊耶德(突尼斯希望,5球)

最佳教練:貝拉(博卡青年)

最佳守門員:拉斯特拉(博卡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