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

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註釋:

1、薰風:南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2、水沈:即“水沉”,木質香料,又名沉水香。

3、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4、玉盆:指荷葉。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5、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譯文:

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雨後的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溼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美麗女子正在清池邊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濺起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傳統文化詩詞之《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賞析:

《阮郎歸·初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表現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組成一幅幽美寧靜的初夏美人圖;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全詞以描寫為主,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寫人寫景細膩精緻,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