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前有房有車有1000萬現金,可以辭職且不愁養老了嗎?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近日,一個話題被網友們推上了熱搜:“一線城市,如果40歲前有房有車有1000萬現金,可以辭職且不愁養老了嗎?”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主客觀現實,激起了圍觀群眾們對於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大討論。更有網友從理財模型的角度,測算了這筆資產的使用年限,結論引起了各路網友的圍觀。

40歲前有房有車有1000萬現金,可以辭職且不愁養老了嗎?

考慮到未來通貨膨脹率和個人理財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每個人不同的年均開銷都很難用簡單的數額來測算。於是,有網友將通貨膨脹率、理財收益、個人年均花費作為變量,將1000萬現金作為定量(默認房子和車為使用剛需,暫時沒有變現需求)。那麼用超額收益模型來測算一下,就得到了上面那張表格。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理財收益率超過通脹率3%的話,理論上可以靠這1000萬的現金,早早地考慮辭職養生,安度晚年。但是如果理財收益率與通脹率持平,或者跑輸通脹的話,小夏建議,各位最好不要停下工作的腳步, 在財富安全邊際做出來後再考慮退休的問題。

這裡,小夏這裡要和大家聊一聊上面表格中“超越通脹”這個變量。

根據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自2008-2017年,這十年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均值為2.62。看上去貌似理財收益想要超越這個值壓力並不大。但是居民在日常消費中實際感知到的通脹,往往高於這個數值。同時,若考慮“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因素的話,那麼全國各地過去十年的通脹均值大約在10%-11%之間。再把資產價格、租金等因素考慮進來,用M2增幅和GDP增幅的差值來核算通脹率,則過去十年的年均值大概在7%左右。

40歲前有房有車有1000萬現金,可以辭職且不愁養老了嗎?

不同方法測算出來的通脹率數值各有不同,但我們也可以大約估算出過去十年國內的真實通脹情況。更關鍵的是,這1000萬,如果未來孩子想要留學常青藤、家裡老人生場大病、自己想換輛好車,換個大房,都會增加不小的壓力。在這個背景下,如果不進行足夠的資金儲備或者儘早佈局養老資金,晚年可能依然會面臨一定的財務壓力。

所以,一線城市,如果40歲前有房有車有1000萬現金,就想辭職且不愁養老了嗎?想必看到這裡大家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