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子星一立方厘米的物質瞬間轉移到地球上來會有什麼現象?

隔壁大老王頭哎


中子星物質密度極大,如果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被迅速移動到地球上,爆發的能量可能超過幾千億顆核彈,地球甚至有可能被炸掉一部分地球。

原子核間具有強大斥力,隨著原子核距離的減小,斥力迅速增加,但中子星是宇宙中的一種特殊天體,因為質量引力極大,可以使克服原子核之間的斥力,電子被壓入質子形成中子,因此中子星僅由中子組成,中子簡併壓支撐住了中子星,阻止它進一步壓縮。因此中子星的密度極其大,半徑10公里的中子星質量就可以和太陽相媲美。

而一旦中子星物質到地球上,地球引力太小,中子星物質先是密度極速減小,體積極速增大,光這一過程,1億噸中子星物質釋放的能量就不下於一顆大伊萬。在體積膨脹的過程中,部分中子又發生衰變,重新產生質子和電子,這個過程中會又質量損失,1億噸中子星物質可膨脹過程中消耗8萬噸質量,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通常10億噸以上,也就是在衰變過程中損失80萬噸質量。

80萬噸物質瞬間轉變為能量,爆發出的能量可能超過了地球歷史上遭受的最大的小行星撞擊,會造成地球環境急速惡化,生物不能適應大量滅絕。地球在這樣巨大的能量衝擊下,相當於安了一臺巨大的發動機,將地球推離現在的軌道。


來看世界呀


中子以中子態聚集在中子星內部,中子星是密度極其緻密的天體,緻密到何種地步,即使你有再好的金剛鑽你也不會敲出來一塊中子星物質。況且中子星的表面溫度超過了1000萬攝氏度。

中子星物質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當然中子星也是分層的,越靠近核心部位,物質密度越高,1立方厘米的物質可能會達到10億噸重,如果再繼續向裡面挖的話,1立方厘米的物質重量可能高達20億噸之巨。

中子得以在中子星上穩定存在是因為有引力和簡併壓力的存在,所以中子很穩定,並不會進行貝塔衰變。而當中子星物質一旦脫離了中子星本身,那麼就失去了它能穩定存在的基本條件。

由題目知道,是瞬間被轉移到地球上來的,所以不會在運送的過程中就衰變了,那樣就看不到好戲的上演了。

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只有10分鐘又11秒,衰變的過程中釋放出來一個電子、中微子、反電子,同時中子本身衰變為質子,因為質子比較穩定。

在衰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質量變少了,為啥呢?因為有部分的質量被轉化為了能量釋放出去了。

最關鍵的是這部分能量,還有部分的,大約千分之一的中子會在衰變的過程中釋放出γ射線,所以能量與γ射線才是最致命的。

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達10億噸,在衰變的過程中,有大約0.15%的質量被轉化為了能量釋放出去,這部分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根據這個公式你就知道大概的結果了:E=mc²

有什麼現象,在10分鐘又11秒之後,地球變為一顆火球,謝謝。


一枚遊戲科幻迷


Neutrons are concentrated in neutron stars, and neutron stars are extremely dense bodies, so dense that even if you had the best diamond you wouldn't knock out a neutron star.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neutron star is above 10 million degrees Celsius. The density of neutron star matter is 10 of the density of wa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