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福建人對於颱風的淡定?

鄭福良ZFL


其實,在福建,颱風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鄙人在廈門呆了三十餘年,遇到正面襲擊的颱風也不過兩次,第一次是1999年的14號颱風“丹恩”,第二次是2016年同樣是14號的“莫蘭蒂”,兩次颱風對廈門的破壞簡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然而,這種“慘烈”並不是對所有東西都有效,廈門,乃至福建的民居建築對抗颱風是綽綽有餘的,最受影響的是滿眼翠綠:園林綠化以及漫山遍野的果樹,至於城市鄉村簡易搭蓋、廣告招牌則是無一可倖免。

但是,福建人民對抗颱風是有經驗的,漁船隻要提早進入避風港,低窪區域做好防水,提前清淤,車輛停在高處,樹木做好支撐(香蕉只能看運氣了),損失是可以降到最低的。


之所以說颱風可遇不可求,在於颱風的路徑和特性。

颱風最大的破壞力在於以颱風眼為中心,半徑20-300公里的範圍,這個區域雖然大,但僅僅只是風大而已,最恐怖的是颱風過後傾盆而下的雨水,風雨交加才是破壞之王。

真正能達到最大破壞力的地方事實上也就方圓50公里以內,對於福建3300公里的漫長海岸線來說,能專攻一處實在機率不大。

再者小小的福建,其曲折的海岸線長度位居全國第二,如此坑坑窪窪的岸線和沿海高山,也足以使颱風在剛接觸陸地時便立即消減,因此我們在新聞中總是關心颱風登陸時間,卻從來不理會登陸後的走向,畢竟福建的高山歷來就是颱風最大的對手,一旦進入馬上消亡。

而更重要的是,福建在東南方向還有一個最大的保護傘臺灣,閩臺之間最高的山位於臺灣,其南北縱橫的中央山脈是颱風進入福建的第一道障礙,即使過了臺灣,颱風還未較弱,要在狹長的臺灣海峽前行,還要考慮氣流對臺風的影響,颱風在閩臺之間太容易轉向了,這是地形的嚴重影響。


因此,有臺灣的第一道屏障減弱,臺灣海峽的第二道轉向,福建海岸線的第三道消減,真正到達福建的颱風已經是屈指可數或者小的可以忽略了。

敬告各位遊客,想要在廈門親歷真正的強颱風,真的很難得。


圭海四記


福建人淡定的颱風,多數擋在前面的臺灣,可就一點也不淡定了!

誰都知道,多數颱風的路徑,都是從東邊往西邊走,當然,有少數奇葩颱風有很奇怪的路徑。而只要是東西向、東南西北向的颱風,到福建之前,一定先到臺灣。幾乎所有登陸汕頭以北、寧德以南的颱風,都是登陸過臺灣的"二手臺",這些颱風威力已經腰斬,因為打不過中央山脈這座"護國神山",以及"護閩寶島"!

臺灣人喜歡用"護國神山"這樣的來稱呼中央山脈,其實,這也是不盡公平的,中央山脈擋下臺風之時,臺灣東部的花蓮、臺東往往都是第一線、第一手的遭受摧殘,那也是國土呀,也是百姓呀!

另外,颱風其實來去很快,就像2018年的8號颱風瑪莉亞,風速每小時30公里,一天就可以跑720公里了,而臺灣海峽只有130-300公里,不要半天就通過。但是,多數"穿心臺"只要經過中央山脈,結構被破壞、速度放慢,需要在臺灣西部重整,後遺症是: 颱風滯留時間拖長,暴雨下不停,風災可能少了,但是水患更為嚴重。護國神山是功是過,是誰(臺灣西部、福建)的護國神山,也是常被質疑的!

廣東是全中國颱風登陸最多的地方,其次是海南、臺灣與福建。所以,相較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有一個臺灣當天然屏障,比廣東、海南、臺灣淡定一點,也是正常吧!

颱風,是一個需要小心、敬畏的大自然災害!



臺灣自由行


1、見的多了。當地民眾對於颱風並不陌生,特別是現代天氣預報出現之後,結合預報信息,什麼級別的颱風,造成什麼程度的影響,基本瞭然於心,所以如何應對、防範,經驗也極為豐富,很多時候就早早做足了準備,在真正風雨到來時,在我這個外人看來,就不是那麼慌了。

2、臺灣島功不可沒。臺灣島對於颱風的削弱作用,還是比較明顯,前兩天還在學習中科院大物所的報告,關於臺灣中央山脈對於颱風的影響,造成副環流效應的研究,可以說,即使不登陸臺灣,也能颱風稍弱一些,福建受災程度減輕一點點。

3、颱風也是有用的。夏季副高西伸北抬,對於廣袤的東南地區來說,特別是“七下八上”的時候,幾乎都是高溫少雨、伏旱為主的天氣,倘若沒有雨水的補充,旱象就要顯露,時間一長,甚至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所以颱風有時能夠適時地提供這方面需求。


天師卞贇


你這樣說是有失偏頗的,誰說福建人對於颱風淡定了?你去問問沿海的漁民、農民,或者問問沿海的政府工作人員,看他們對臺風淡不淡定?這樣才能全面的看待問題嘛

不過也確實,福建人,包括廣東、海南人在列,並不會很懼怕颱風,不會聽到颱風就談虎色變。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這些地區經常遭受颱風侵襲,在防颱上已經有相當充足的經驗。現在的預報技術日趨發達,颱風路徑預報準確度大幅提高。氣象局基本上可以提前1-2天,確定颱風要登陸什麼地方、影響哪些地方。沿海的颱風預警機制,在這些年也逐漸成熟。颱風登陸在當代已經是一件可預料、可預防、可預備的事情,因此只要不是太強的颱風,大家也沒有太慌張的必要。淡定但有所準備,是最好的態度。

其次,颱風的到來也不全是壞事,有時候人們恰恰需要颱風。如果長時間沒有颱風影響福建,那麼可以推知,這段時間裡福建很可能有不少地方遭遇酷暑、乾旱。這就是颱風對於我們的必要性。在適當的時候,它是解暑、消災的功臣。

最後一點,也是福建獨有的一點:登陸福建的颱風,特別是廈門以北、寧德以南的颱風,一般不會太強。為什麼呢?因為颱風在登陸這些地方之前,極大可能已經登陸了臺灣。颱風登陸臺灣,基本上強度都要折半,到了福建自然殺傷力也就降低了很多。不過這不意味著就不需要防颱了。舉幾個例子:2005年的龍王,是登陸過臺灣的“二手颱風”,但其暴雨使福州全城癱瘓,百餘人喪生,殺傷力極大;2015年的蘇迪羅,同樣也是“二手颱風”,但福建沿海幾乎無一處倖免,基本上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經濟損失極大。

2005年臺風海棠

2015年臺風蘇迪羅

這提醒我們:颱風不是什麼牛鬼蛇神,面對颱風不需要過度慌張。但是過度的淡定,不置一問,絕對是錯誤的態度。對於許多福建人,2016年的莫蘭蒂,2006年的桑美,必定還印象尤新。對於福建沿海,必須每時每刻都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樣才可以有淡定的資本。


中國氣象愛好者


一,我們大胡建作為南部沿海省份,經歷颱風是正常,記得有一年好像颱風很晚才出現,我們還有點覺得反常。

二,確實,我們福建省經歷的大多是二手颱風,可能這個比例可以達到百分之98。大部分都是經過了臺灣,經過臺灣的中央山脈一攔阻,颱風的威力確實也會減少非常多。

三,如果有颱風是從南面正面登陸大胡建,那這將會是波及全省,甚至整個華東或華北。這時我們不可能淡定的。

四,颱風的預報,颱風信息的傳達,還有我們自己千百年來的經驗,這些都能讓我們對於颱風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可以做到不必非常擔心。

五,八山一水一分田。我們福建省的地形地貌主要是以丘陵山地為主。且水文條件是沒有大江大河,水系較不發達,這就造成我們雖然地處溼潤氣候,但我們自然蓄水能力有限,沒有大江大水和湖泊儲水。

這裡說個題外話,我們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至達全國前列的,森林覆蓋率並不是為了吹噓,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做到涵養水源這個功能。

颱風最主要的正面作用是為我們帶來降水,為整個秋冬少雨做準備。


隔壁牆頭的貓


很淡定。第一,如果沒有颱風。福建的夏天是悲催的,副高的高溫和乾旱。第二,和廣東浙江不同的是,福建往往有臺灣擋一下,因此往往受到傷害低於廣東浙江。除非沒有被臺灣擋住的桑美和莫蘭蒂。第三,我們經歷過桑美和莫蘭蒂的人,已經對臺風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準備。第四,沒經歷過的人和小孩們都殷切期盼來來一個大臺風感受下。這種屬於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總之,我們是有準備的淡定。


beingxm


首先科普一個文化知識,然後再進入正題。所謂的“颱風”:

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東南沿海一帶,對於這種風暴就跟假期旅遊一樣,(一般)在每年的特定季節都會遇到。也不排除因為地球的氣候異常,導致的反季節風暴。


歸就櫃蘇


對於土生土長的福建人來說,颱風來臨前的天氣可以悶到你懷疑人生,都會盼著颱風經過下點雨帶來一絲涼爽。

說到淡定,誰淡定過啊,總是想著最好別在本地登陸,颱風的威力非常的大,破壞力也非常大,福建人希望的是帶點雨而不是風,不管是沿海地區還是靠內陸,都不會淡定的,只要是登陸到某一個地方,人們才會心安。


城哥80708146


唔~~~~應該跟小日本碰到地震一樣,見慣不怪了。


Hugh86701457


沒臺灣的存在福建人肯定不會對臺風如此淡定,比如2005年海棠,泰利,龍王,假如沒臺灣的話那年福建連續三個超強颱風登陸,超強颱風破壞力什麼概念,你看看桑美時的蒼南和福鼎還有莫蘭蒂的廈門,還有威馬遜的海南和雷州半島,要是這種級別颱風一年連續來三次哪個地方受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