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先遠離中藥注射劑 這款中國獨創的「神藥」將迎來強監管

在藥物質量控制標準中,注射劑要求最為嚴格,其成分必須清晰、藥品純淨度高、療效有充分證據、毒副作用明確,這些中藥並不具備。但具有千億元規模的中藥注射劑市場,夾雜藥企、就業、部門利益等諸多糾葛,以致監管部門難下重手

讓兒童先遠離中藥注射劑 這款中國獨創的“神藥”將迎來強監管

(中藥注射劑生產線。圖/視覺中國)

“下一個是誰?”近來這個疑問懸在醫藥圈人的心頭。

從2018年5月29日始,短短半個月中,國家藥監局接連四次發佈公告,先後要求柴胡注射液、雙黃連注射劑、丹參注射劑、天麻素注射劑等中藥注射劑大品種修訂說明書,並針對兒童、新生兒、嬰幼兒做出禁用或慎用的要求。

“外行人或許很難理解這份公告的分量。”中國中藥協會中藥保護與創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林告訴《財經》記者。柴胡注射液是中藥注射劑的“鼻祖”,1939年誕生於八路軍簡陋的製藥廠裡。這份公告涉及隸屬73家企業的77個柴胡注射劑批准文號,牽扯麵很廣。

7月3日晚,國家藥監局又一錘雙響,要求清開靈注射劑和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幹)修訂說明書。

密集的出招,透露出中國獨創的藥品品類——中藥注射劑將迎來一場趨嚴的監管。

除了修訂說明書,研究啟動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制定再評價技術指導原則,亦是國家藥監局在“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

實際上,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於2001年11月首次發佈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就有雙黃連注射劑和清開靈注射劑的身影,兩者共造成過敏性休克51例,其中3例死亡。

此後17年中,中藥注射劑多次登上這一通報,為提示安全隱患。藥品監管部門也多次進行點或面上的治理,力圖解決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確有成效。

然而,目前的監管思路無法徹底洗清中藥注射劑的先天缺陷,在這個已然千億元規模的市場中,藥企生存、社會就業、部門利益等諸多問題糾葛,導致監管部門難下重手。此種情形下,儘快讓所有兒童遠離中藥注射劑是應有之舉。

先天缺陷

新晉國家藥監局領導上臺伊始,就推倒了首張多米諾骨牌——柴胡注射液。當得知國家藥監局要求修訂柴胡注射液說明書的消息後,李林為之叫好。

要求修訂的主要內容為:警示本藥品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

將中藥和注射給藥方式“創新”地結合在一起的中藥注射劑,源於缺醫少藥的年代,在1965年掀起的大搞中草藥的群眾運動中,實現了“大躍進”式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已有1400多種中藥注射劑,形成了現代藥物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觀。

在科普作家、生物學博士方舟子看來,“中藥注射劑是一個不中不洋的怪胎”。它源自中藥,但不是吃的,而是注射的,這種用藥方式是傳統中藥沒有的,所以說它不中;靜脈注射是現代醫學才有的用藥方式,因為是要直接注入血液的,所以對注射劑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必須高度純化,而中藥注射劑裡卻含有大量的雜質,所以說它不洋。

出身問題本不重要。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是國際藥品的基本原則。但用此原則來對照,會發現中藥注射劑存在難以彌補的先天缺陷。

作為注射劑,就會繞過具有阻隔、排洩有害物質的人體腸胃屏障,直接把藥打到血液裡,具有較高的危險性。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滴注,這是國際公認的用藥原則。

在藥物質量控制標準中,注射劑要求最為嚴格,其成分必須清晰、藥品純淨度高、療效有充分證據、毒副作用明確,這些中藥並不具備。

要知道,即使是單味中藥,其中的化學成分也是十分複雜的,複方中藥注射劑的藥味更多,化學成分更加複雜;更有甚者,有些中藥注射劑所使用的藥材本身就有毒性,如參附註射液中需要的附子、烏頭。

將不明成分的複雜混合物注入血液,“顛覆”了現代醫學的基本原則,帶來相當大的用藥風險。

首要問題就是過敏原。方舟子分析,在中藥注射劑大量的雜質裡難免會有過敏原,過敏原如進入血液中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中藥注射劑容易導致過敏,嚴重的過敏會導致休克、死亡。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顯示,被中藥注射劑奪命的患者大多死於嚴重的過敏反應。在本輪多箇中藥注射劑的說明書修訂中,都要求警示該藥品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朱文濤認為,由於中藥注射劑成分複雜,過敏反應物質的不確定性及過敏反應種類眾多,無法通過預試驗減少,因此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存在不可預知性。

中藥注射劑的先天缺陷,還有容易被熱原汙染。熱原是細菌產生的內毒素,能刺激人體發熱,並由此得名。方舟子稱,注射劑在生產、儲存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受到細菌汙染,否則熱原被注射到血液後,會使病人發高燒,甚至死亡。中藥材的生長、儲存環境難免會受到細菌汙染,許多中藥注射劑的生產工藝沒有過硬的純化過程,藥材裡的熱原就會進入中藥注射劑中。

北京市曾在1995年至2000年間,檢查了250批次的中藥注射劑,其中近六分之一質量不合格。

不過,藥物的使用需要權衡利弊。儘管存在引起不良反應的較大風險,但並不意味著中藥注射劑就不能用,而是要看有沒有必要使用。

中藥注射劑的療效因缺乏紮實的臨床數據支撐,常被質疑。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曾坦陳,早期批准上市的以中藥為原料生產的注射液,安全性、有效性基礎研究薄弱,部分生產企業偷工減料、使用假劣原料、擅自改變生產工藝,嚴重影響了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中國獨創產業

藥企不遺餘力的背後是一個千億元市場。儘管用現代醫學原則衡量,中藥注射劑難以稱其為藥,但在中國,它卻成就了藥品產業的一個支柱,甚至是有些上市企業的“當家花旦”。

中國已有上市中藥注射劑品種約130個,生產企業210多家。大約80%的中藥注射劑品種都獲批於1985年之前,按照當時較為寬鬆的地方標準執行,臨床有效性數據、安全性數據嚴重不足。

2001年12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生效後,全面廢止地方藥品標準,統一上升為國家標準。但許多已經落後多年的中藥注射劑地方標準,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升為國家標準,傅得興回憶,“這一點令人很費解”。有些中藥注射劑稍好一些,增加了含量測定的標準,但在安全性檢查上依然存在重大不足。

上述藥監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當時有中藥界專家也強烈反對中藥注射劑上升為國家標準,理由是中醫傳統都是口服或外用,從來沒有靜脈滴注。此前地方標準屬於小範圍應用,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是大面積使用,對中醫藥傳統影響不好。

彼時,國內化學藥發展迅猛,很多中藥企業奄奄一息,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看到這樣一個救命稻草,中藥企業做了很多“工作”,最終,被相關領導支持、中藥注射劑獲得 批准放行。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就控制不住了,大量品種獲批上市,直至2008年前後,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極少再批准此類注射劑。但這又導致已獲批品種往往成為獨家,由於壟斷市場,年銷售額可以輕鬆達到驚人的10億-30億元,其中暴利程度更是難以表述,公司上市猶如探囊取物、不在話下。

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周超凡亦曾指出,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歷史較短,有些不該研製、不該生產、不該銷售、不該進入的藥品,歷經公關處理,都被批准生產了。

然而,中藥注射劑的“後遺症”很快顯現,不良反應事件時有發生,其安全性開始受到各界的關注與質疑。2006年爆發“魚腥草注射劑事件”,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接到魚腥草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5488 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258例,死亡44人,魚腥草注射液被暫停銷售使用。中藥注射劑安全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藥注射劑排名前十的產品,合計銷售額超過493億元,銷售額超過40億元的產品有7個。

以上榜產品丹紅注射液為例,2017年的銷售收入約為43.81億元,佔步長製藥(603858.SH)營業收入比例的31.60%;丹紅注射液的淨利潤為7.80億元,佔步長製藥淨利潤的47.62%,是絕對主力產品。

Wind數據顯示,丹紅注射液在2012年-2015年間,毛利率分別為94.38%、95.04%、95.12%、94.53%,長期保持高位,無愧於步長製藥的“利潤之王”。

其他擁有中藥注射劑的上市公司,主營產品毛利率也都不低。如紅日藥業(300026.SZ)的血必淨注射液,2017年,毛利率高達91.27%。

然而,不良反應總是懸在中藥注射劑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截至目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已發佈76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共涉及藥品76個,其中有17箇中藥注射劑產品,佔比22%。

在中藥注射劑的使用上還有一個尷尬現象:就是大量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多是西醫,中醫反倒很少給病人用。

禁用還是慎用?

誰知藥液剛輸入約五分之一,患兒開始胸悶不適,繼而呼吸急促、煩躁、驚叫,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心率驟降至40次/分,口唇發紺,脈搏消失。被診斷為過敏性休克。院方立即停用清開靈,開始搶救,然病情未見好轉,相繼出現昏迷和呼吸衰竭死亡。

這是《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在2001年首次記載的兒童因使用中藥注射劑導致死亡的病例。

由於兒童臟器發育尚未完全,對藥物更為敏感,耐受性較差,這一群體在使用中藥注射劑後,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高於成人。如華西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一份關於柴胡注射液的系統評價中,收錄了10例因使用柴胡注射液導致的死亡病例,其中6例是兒童。

對於國家藥監局修訂多箇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的舉措,醫藥圈多發讚譽之聲。

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此舉做得不夠徹底,僅區分了兒童、新生兒、嬰幼兒不同群體,限制措施也分為禁用和慎用兩種。李林就建議,應該好事做到底,“一刀切”將所有中藥注射劑都對兒童禁用,即把最容易發生用藥不良反應的人群先剝離出來,降低用藥風險。

此外,研究啟動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制定再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已被列入國家藥監局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這可能是對行業影響更為深遠的變革。早在2009年曾經啟動過一輪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現在舊事重提,顯然當初設定的目標未能很好達成。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曾稱,“中藥注射劑不僅要評價安全性,還要評價有效性,有效性是藥品的根本屬性,如果沒有效這個藥品就沒有價值。”

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再評價難度相當大。中藥注射劑品種多、成分雜,生產工藝也不一樣,制定再評價標準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而且,對生產和質量控制環節的風險排查還好說,但是涉及中藥注射劑的致敏原、有效成分等未明確的核心研究內容,目前幾乎沒有解決方案。

自在4月28日最早被國家藥監局要求修改說明的參麥注射液,至今已有7箇中藥注射劑品種遭遇“限用令”,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大理藥業(603963.SH)、神威藥業(02877.HK)、上海醫藥(601607.SH)、華潤三九(000999.SZ)、雲南白藥(000538.SZ)、亞寶藥業(600351.SH)、華潤雙鶴(600062.SH)、中恆集團(600252.SH)等。

如果不經任何鋪墊和緩衝,就將中藥注射劑的監管一嚴到底,整個產業鏈都可能斷掉,從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再評價只能是漸進式的。

“只有通過儘可能地少用,才能將(中藥注射劑)臨床不良反應降至各方可接受的範圍內。”上述藥監人士對《財經》記者說,這也許是唯一之路,因為沒有哪位領導敢於一刀切撤銷全部文號。

藥智網有個“神藥”數據庫,收錄了全國各省市限制用藥、輔助用藥目錄。2018年以來,新增2112條限用信息。其中,入圍前30名的藥品全部為注射劑。丹紅注射劑居首,2015年至今被重點監管頻次高達26次,涉及11個省市及地方醫療機構。

限用的效果已然顯現,步長製藥2017年報顯示,兩種丹紅注射液劑型(分別為10ml/支、20ml/支)生產量分別同比下降11.35%、11.33%,銷售量下降幅度分別為1.66%、1.35%;紅日藥業的血必淨注射液,2017年銷售收入為6.84億元,同比下降39.13%;中藥注射劑佔公司營收半壁江山的神威藥業,注射劑產品銷售額同比減少11.5%。

限用是對中藥注射劑巨大存量市場的控制,隨著用量的下滑,中藥注射劑市場出現萎縮幾成定局。

與此同時,中藥注射劑的申報口子也大幅收緊。監管部門的總體思路是:嚴格控制口服制劑改注射製劑,口服制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製劑上市。嚴格控制肌肉注射製劑改靜脈注射製劑,肌肉注射製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不批准靜脈注射製劑上市。

限用、再評價、嚴格審批,三大舉措合力補漏中藥注射劑的頑疾。這是一劑“慢藥”,像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力爭用五年至十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但作為消費者,則可以理性選擇,用腳投票。

(本文首刊於2018年7月9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