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記憶,80多年前西湖邊這場盛會竟是這模樣!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坐落在歷史氣息濃郁的杭州北山路41、42號。在法國梧桐的黃綠長落間,它靜靜地面對西湖,回憶著自己的過去,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張靜江

20世紀20年代,浙江的金融資本佔有顯赫的地位,傳統工藝與日用品生產也出現了許多著名商號。時任浙江省主席的張靜江,為扭轉軍閥混戰後經濟凋敝的局面,決定借西湖美名舉辦博覽會。

關於西博會的緣起,摘一段當年的原話:“西湖為天下名勝,凡遊覽西湖者,莫不頓起愛慕之心,此次博覽會,藉以徵集全國著名物產陳列,供國人研究比較,復冠以西湖名稱,並即在西湖開會,是欲使天下人移愛慕西湖之心以愛慕國產,則國產之發達,正未可限量。”

1929年6月6日,第一屆杭州西湖博覽會在萬眾期待中開幕。

開幕式來了不少重量級嘉賓,有國民黨中央黨部代表朱家驊、行政院代表蔣夢麟、監察院院長蔡元培、交通部長王伯群、農礦部長易培基、海軍部長楊樹莊、外交部長王正廷、訓練總監何應欽、上海特別市市長張群等。張靜江主持並致詞,據說觀眾達到10餘萬人。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一進西博會,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中間兩根朱柱上的對聯。上聯是:“地有湖山,集二十二省無上出品大觀,全國精華,都觀眼底。”下聯是:“天然圖畫,開六月六日空前及時盛會,諸君成竹,早在胸中。”這座大門設在斷橋東首橋堍,門樓為宮殿式外形城堡建築。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博會的出入證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博會的有獎遊劵

整個西博會的展區左起斷橋、孤山至西泠橋,右以寶石山、葛嶺為屏障,並延伸至嶽王廟、金沙港,面積約5平方公里,環行一週約4公里。

以一島孤峙湖中而著名的孤山,是湖中最大島嶼,西博會的多數展館設在這裡。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總辦公處——新新飯店

當時共設八館、二所和三個特別陳列處。八館分別為:革命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農業館、教育館、衛生館、絲綢館、工業館;二所是:特種陳列所、參考陳列所;三個特別陳列處為:鐵路陳列處、交通部電信所陳列處、航空陳列處。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申報》西博會特刊

有意思的是,展館大多利用現成的湖邊場所,包括祠堂、廟宇、私人莊舍等,新建了小部分房舍。展示空間和場地的佈局錯落有致,展館間彼此借景,層層依託。山、林、路交融,花木、粉牆、青瓦、迴廊、亭院相容相映。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總報告書

展館每天開放時間從上午8點到晚上8點,持續到10月20日閉幕,前後137天。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的水上大門(老照片)

經過歲月滄桑,只有工業館主場館成為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新建場館中唯一倖存的建築。

「重生」老照片解密城市记忆,80多年前西湖边这场盛会竟是这模样!

絡繹不絕的西博會工業館(老照片)

工業館可以說是西湖博覽會博物館最大的展品,此館始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由此可見當年“提倡國貨,獎勵實業”為宗旨的西湖博覽會對工業的重視程度。當時工業館借用布展作為展廳的還有第二館王莊、第三館菩提精舍、第四館抱青別墅,工業館主要分98個陳列區,展出輕工、重工、機械、手工、電子、化學、電力、食品、菸酒、日用品等物品數萬件。而當年之所以將工業館建成大工廠的模樣,目的就是要使“參加者入其中,恍如身處一處巨大的工廠,視察配置機械”。據史料記載,70多年前,這裡曾展出一個活動的火車車頭模型,並有軌道可行,使參觀者流連往返。

作為我省近代保留下來的極少數大跨度公共建築,工業館極具特色。建築平面呈回字形,外觀中西合璧,西式古典主義的石柱配以中式的鐵質鏤花窗,精製大氣。其不僅保持原建築人字形木質衍架為特色的基本面貌,又在口字形天井上方添蓋了一座玻璃頂棚,使建築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又滿足了博物館內部功能的要求。2003年改建為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如今西博會每年舉辦,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百姓和中外遊客的歡樂節日以及杭州的金字招牌。

部分資料:都市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