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精準扶貧譜華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

鳳岡:精準扶貧譜華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進化鎮通村路

在貴州北部,烏江之濱,有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鳳岡。

鳳岡地處山區,礦產資源稀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轄14個鄉鎮,86個村(社區),總人口44萬。因交通條件落後、基礎設施薄弱、信息閉塞等因素的制約,全縣經濟總量小、人均收入低、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現狀十分突出。2014年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時,共識別貧困人口 10871戶41754人,貧困發生率10.48 %。

吹響衝鋒號 立足精準發力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鳳岡縣委、縣政府順應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過上富裕生活的強烈願望,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立下“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誓言,以“全力以赴補短板,凝神聚氣壯產業,爭分奪秒抓搬遷,幹群一心強幫扶”的決心,全面打響鳳岡脫貧攻堅戰。

貧困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我們的責任是不讓一人掉隊。鳳岡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嚴格按照“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要求,全縣上下傳導壓力,形成共識,把脫貧攻堅作為 “三農”發展的重大機遇,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落實責任、合力攻堅。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繫分包鄉鎮和縣、鎮、村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形成了“一次規劃、分年度投入、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排出時間表、路線圖。36名縣級幹部、114名科級幹部靠前指揮,3620名幹部組成作戰隊吃住在村;所有縣直部門以“一對一”或“一對N”的形式結對掛幫86個村,8098名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對子,並逐級逐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職能部門、行業部門的脫貧攻堅幫扶任務,做到脫貧攻堅“人人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為脫貧攻堅凝聚了強大合力。

打好攻堅戰 夯實致富根基

作為山區農業縣,基礎設施是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鳳岡以“脫貧攻堅、同步小康、交通先行”為統攬,堅持縣、鄉、村聯動,加快構建“路網完善、質量監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橫貫全境的杭瑞高速路(鳳岡段)建成通車,讓鳳岡融入了遵義市一小時經濟圈、貴陽兩小時經濟圈和重慶三小時經濟圈,帶動全縣生態工業、有機農業、生態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升級了326國道、河閃渡碼頭,實施通村水泥路1307公里、“組組通”公路硬化826.247公里,硬化串寨及連戶路10000多公里,群眾出行更加方便。與此同時,全力攻克水、電、訊等基礎設施短板,建設集中式工程性飲水項目1072個、電力項目60個、通訊基站122個。

“真的感謝政府,幫我們搬進了城,還幫我們在家門找到了工作,生活環境好了,也不用去肩挑背磨了。”易地搬遷戶陳秀堅說。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在鳳岡絕非個案,為讓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快速擺脫貧困,共建設縣城、集鎮、中心村安置點5個,搬遷2023戶8618人,其中縣城鳳翔南路安置點搬遷1505戶6432人。同時,健全配套設施“便民”、盤活農村三地“惠民”、強化就業創業“富民”“三民工程”確保搬遷對象有保障、能致富,讓貧困群眾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用好土資源 發展特色產業

穿行在鳳岡大地,處處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日趨完善的公路,將一片又一片綠意盎然的茶園有機聯結,構成一個個茶海里的迷宮;冬去春來,寒來署往,時時處處可見茶人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聲迴盪在鋅硒茶鄉大地。

“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種田、養雞為了鹽巴錢”是鳳岡群眾以往的生活方式。要脫貧致富,產業支撐是關鍵。鳳岡結合土地資源、氣候條件實際,確立了“以茶富民,以茶興縣,以茶揚縣,以茶奔小康”和“人均1畝茶”的發展目標,用茶產業推動大扶貧戰略落地。鳳岡現有茶園50萬畝,涉及全縣14個鄉鎮70個村居。2017年投產茶園40萬畝,總產量達到4.5萬噸,產值35億元,綜合產值60億元,直接帶動6.3萬戶20餘萬人從事茶產業相關的工作,其中2萬餘戶貧困戶因種茶、採茶、製茶而致富,戶均增收2500元左右,真正實現了茶葉改變鳳岡的目標。按照全域有機、全產業鏈有機的“雙有機”發展模式,發展優質水稻18.2萬畝、烤煙12萬擔、商品蔬菜10萬畝、肉牛存欄15.6萬頭、生態雞50萬羽、萬壽菊5萬畝,同步發展了蜂蜜、食用菌、蠶桑等特色農產品。

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催生了體制機制的變革。鳳岡以 “三變”改革為契機,培育112個縣級以上扶貧龍頭企業、44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企業+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加群眾收入。發展工業企業459家,實現就業10300餘人。同時,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開展全員就業培訓,僅2017年全縣培訓貧困勞動力1800人次,實現轉移就業521人。同步開發生態護林員、河庫保潔員、公路保潔員等崗位解決貧困人員就業。打造了茶海之心AAAA級景區和一批A級景區,2017年共接待遊客61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6億,帶動 2800餘名貧困群眾脫貧。目前,全縣正傾力打造“東有龍井·西有鳳岡”“禪茶瑜伽·養生鳳岡”“鋅硒茶鄉·長壽鳳岡”“良心產業·有機鳳岡”四張名片,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抓好“三保障” 落實惠民政策

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鳳岡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遵循“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基本方略,在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發展生態經濟、教育培訓、醫療保障、基層黨建、金融扶貧等方面精準發力,開啟了一扇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一直以來,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是教育問題、就業問題、健康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對此,鳳岡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力補齊民生短板。全面落實學前貧困幼兒資助和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兩助三免”和高校“兩助一免”資助政策,教育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達100%。構建了基本醫保、小額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醫療扶助為一體的“五重醫療保障”體系,全面落實貧困群眾“先診療後付費”和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報銷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內補償比例達90%以上,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面實施農村安居工程和人居環境改善,整合投入資金5億元,改造農村危舊房20151戶,實施“三改三治三化”30275戶,確保了貧困家庭住房安全、環境整潔,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大幅度提升。

打好組合拳 用活社會資源

為了同一個莊嚴承諾,上海奉賢區對口支援,省監獄管理局傾力傾情幫扶;為了同一個小康夢想,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在貧困山村播撒希望。

鳳岡縣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全面深化與上海市奉賢區對口幫扶工作,累計獲得上海市及奉賢區幫扶項目21個、幫扶資金2288萬元。組織開展“百企聯村幫戶”行動,縣內企業和商會有崗出崗、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技出技、有錢出錢,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共計捐資8900萬元,解決就業崗位5000餘個。省監獄局、市發改委等掛幫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592萬元,有效破解了扶貧資金瓶頸。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鳳岡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弘揚“和善仁孝·創新自強”的鳳岡精神,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鄰里帶頭示範”活動、“持家、發展、家教”培訓、廣泛召開“話脫貧、感黨恩、謀發展”院壩會家庭會、搭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精準扶貧劇場》巡迴演出等方式,全面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形成了“齊心協力路途廣,共同富裕天地寬”的良好局面。

四年的征戰,譜寫了一曲曲決戰脫貧的英雄戰歌。截止2017年底,鳳岡縣已實現4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469戶34437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84%,取得了脫貧攻堅階段性戰果。脫貧攻堅統攬下的鳳岡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先後被列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案例”“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中國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先行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