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作者 / 樊煙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其實,就目前而言,國內各平臺現有的電影評分系統相對北美來說,並沒有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准入及運作機制,大多都是由觀眾自行評分。而由於每位觀眾對影片的觀感及標準的不同,以及各平臺之間在觀眾覆蓋方面的差異,也因此常常出現影片口碑與評分兩極分化的情況,而各平臺之間在同一部電影上出現較大差異的評分也就屢見不鮮。

不過,拋除評分差異這一點,從目前市場反應來看,投資7.5億的《阿修羅》正無可避免的走向票房頹勢,票房預測難以過億;而在逆襲無望之下,該項目的虧損也就變得顯而易見。

總體而言,《阿修羅》目前的市場表現正在為業內敲響警鐘:近年來一貫注重特效、忽略劇情的古裝魔幻電影,若僅靠特效這一點優勢,已經不足以支持觀眾走進影城為影片買單了。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2400個特效鏡頭的《阿修羅》,視效方面並無瑕疵,硬傷在劇情

《阿修羅》的監製由楊真鑑擔任,他曾於2008年及2012年,先後擔任《畫皮》和《畫皮2》的藝術總監及營銷總監。楊真鑑曾表示:“現在,年輕的觀眾們觀影審美的提升速度已經超過了中國電影製作人制作能力的成長速度。這樣下去,這些主流年輕觀眾們會拋棄我們的。所以我們必須往前跨半步,向世界級的電影靠近才能對得起觀眾。”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就在2013年業內還在猜測《畫皮3》何時啟動時,寧夏電影集團和楊真鑑旗下的真鑑影業悄然啟動了《阿修羅》。或許是由於此前《畫皮》項目的成功經驗,或許是出於向“世界級電影”邁進的創作理念,又或者是由於對東方魔幻電影的情懷,總之,楊真鑑本人對《阿修羅》這個東方魔幻項目報以極大熱忱。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該片先後在寧夏青海等地取景,並在美國進行了為期15個月的後期製作,視效部分費用佔到了全部預算的25%。該片共計有2700個鏡頭,其中有2400個是視效鏡頭。

該片主創人員涵蓋35個國家,共有200多位國外工作人員和1600名中方工作人員,在《阿修羅》劇組聘請的國外專業技術人員中,不乏參與過許多國際知名項目的,例如,美術總監Oscar Chichoni,曾參與《霍比特人》《環太平洋2》等;服裝造型師NgilaDickson同時是《指環王》三部曲的服裝造型師;視效總監Charlie Iturriaga參與過《本傑明巴頓奇事》《速度與激情7》《死侍》等;攝影指導Patrick Murguia則是《荒野獵人》攝影師的長期搭檔;聲效總監MartinHernandez,同時也是《荒野獵人》的聲效總監。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關於投資部分,楊真鑑此前曾表示,“為保持《阿修羅》的純粹血統,沒有要一分錢國外的投資,就是怕別人說這不是中國電影。”“目前中國電影界和美國合作的基本模式是美方提供題材,負責全程製作和發行,我方出資金。因此在好萊塢人看來,中國人來了就意味著錢的到來。但這次區別以往,這次和好萊塢團隊的合作是我們出題材和藝術理念及標準,我方擔任producer,我方承擔全程製片管理工作。這樣的工作模式要求中方最主要的製片管理的核心人員必須通曉製作、通曉藝術本身,以達到和世界頂級電影人的無隙溝通。當然,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當然,片方做出的努力觀眾也都看在眼裡,但是特效場面並不能彌補劇作方面的硬傷。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脫離實際的國產古裝魔幻電影,大多受題材所限難以吸引觀眾

近年,在內地電影市場一直都不乏古裝魔幻影片,但在這其中,除了鄭寶瑞的《西遊記》系列、許誠毅的《捉妖記》系列,以及周星馳的《西遊》系列之外,大多數都飽受觀眾詬病,其中很多項目連收回成本都很困難。而在這其中,以經典IP支撐的魔幻電影票房成績普遍比架空題材的要高。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此前的《封神傳奇》《大話西遊3》《鮫珠傳》《降魔傳》等,製作成本都相對較高,但觀眾評分和市場表現卻大都不盡人意。在上表內的作品中,儘管大多數影片在貓眼、淘票票的評分達7分及以上,但豆瓣評分卻大都在6分以下,且無可避免的受到觀眾的吐槽和詬病。因此,目前國產魔幻片即使能夠取得高票房,但大多數口碑也只在及格線上下浮動。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而造成這類影片普遍評分較低且難以回本的原因,主要在於題材問題。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而特效製作以及明星片酬往往都會花掉相當一部分預算,當這兩者無法為影片票房做擔保時,無形之中就抬高了這類影片收回成本的風險,眾星雲集的《封神傳奇》就是一個例子。

近兩年,隨著電影市場逐漸趨於理性,以及《前任3:再見前任》《我不是藥神》等現實題材影片的大賣,觀眾也越來越重視影片的內容質量。魔幻電影如果不能做到“借古喻今”,劇情不能戳中觀眾,即使特效再如何美輪美奐,明星數量再多,也無法避免影片內容流於表面。而隨著觀影審美的提高,觀眾已經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能分辨一部影片的好壞。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在電影創作重心從“明星效應”、“流量效應”逐漸迴歸到“內容效應”中的當下,與現實生活普遍難以產生聯繫的魔幻影片,在劇情創作環節相比其他類型的影片,要求更高。如何靠內容質量取勝,如何使特效水平與劇情水準並駕齊驅,是當下魔幻電影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重視效輕內容,忽略世界觀構建,是魔幻片票房虧損的“緊箍咒”

近年來,絕大部分國產古裝奇幻電影,都將影片的重心放到了視覺特效製作上,卻沒有深挖電影內容質量。以《悟空傳》為例,該片視效曾提名中國臺灣第54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但是電影的完成度與故事的完整度都並不高,情節的連貫性、邏輯性一再遭到觀眾詬病。當然,這類問題在近年大多數魔幻片中都有所體現。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總體來看,重視效、輕內容成了魔幻電影口碑及市場表現較差的主要原因。經過好萊塢大片多年來的視覺特效轟炸,以及國內特效製作水平的提升,觀眾對於華麗的視覺特效場景已經產生審美疲勞。與單純追求視效相比,現在觀眾越來越關心電影內容質量如何。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當前很多國產魔幻電影在影像技術方面運用得非常嫻熟,但卻屢遭市場滑鐵盧。究其本質原因,除了故事情節有所欠缺之外,最大的弊病在於影片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觀。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曾提到:“龐大世界觀的營造才是一部好奇幻類電影的核心。”而如何搭建影片的世界觀,對魔幻電影的質量至關重要。

相比較帶有魔幻元素的現實題材影片,古裝奇幻電影對於世界觀的構建及完成度要求較高。因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的世界觀,為故事情節推進提供了最基礎的邏輯準 則,並且能夠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並走進影片所展現的世界當中。而這一點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在影片開篇用旁白介紹幾句故事背景就能達成的。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縱觀好萊塢優秀的魔幻電影,如《指環王》《霍比特人》《哈利波特》等,都有著十分完備且經得起推敲的宏大世界觀,即使是架空,也能令人信服,並讓觀眾為之折服。

回顧國內目前的魔幻片,除去劇情方面的硬傷,“不中不洋”的故事設定也往往是觀眾詬病最多的一點。因此,在特效方面向好萊塢看齊是正確的,但就故事內核來說,如何講好本土故事、讓劇情和人物更加貼近東方文化設定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阿修羅》目前暴露的弊病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目前國內魔幻影片的普遍性問題,如何解決故事內容與特效齊頭並進、“兩條腿走路”,是此類型影片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投資古裝魔幻片還需謹慎。

為什麼投資7.5億的《阿修羅》卻連1個億也賣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