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爲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宗祠即俗稱的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中國民族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祠堂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為什麼作為文化發源地的河南甚至北方卻很少能看到祠堂的存在?反而在江西、廣西、福建等南方各地隨處都可以看到祠堂,豈非咄咄怪事?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去過南方地區的人們都知道,那裡的鄉下,幾乎村村都有祠堂,每逢過年或是其他傳統節日,祠堂裡都熱鬧異常。祠堂是一個家族的祭祀之所,因此有祠堂的村子,往往是單一姓氏。一個村就是一家人,這在南方地區非常普遍。在華夏文化發源地中原河南,祠堂卻成為了稀有之物。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不止是河南,甚至整個北方,祠堂的身影近乎絕跡,甚至一些年輕人,都不知道祠堂為何物。甚至年齡在六七十歲的老人對祠堂的印象都很淡薄。同時北方很少有單一姓氏的村莊,絕大多數村子都是多個姓氏。同樣炎黃子孫,同樣認祖歸宗,為何河南甚至北方偏偏就沒有祠堂呢?三個原因: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1.不敢建

祠堂真正的興起是到了明代——明代嘉靖十五年批准“許民間皆聯宗立廟”並取消只祭祀上溯五代的規定,但之後國家正式的禮儀典籍萬曆版的《大明會典》依然保存著《品官家廟》對家廟的建設予以規定。在江南地區,商業發展,有錢的土豪紛紛設立祠堂,但修建都很內斂簡樸,畢竟打擦邊球嘛,所以祠堂逐步建立起來並且逐步替代了家廟。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雖然明代中期對民間建廟立祠開了口子,但是靠近皇權中心的河南、北方建廟立祠依然是要慎重小心的。一旦觸動皇權,後果不堪設想。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2.破壞了

北方戰亂頻仍,河南地處四戰之地,每次大的統一戰爭都要在河南發生。戰亂之下,玉石俱焚。黃河頻繁改道,甚至還發生過黃河奪淮的事情,所以黃泛區的範圍很廣。向南能一直延伸到安徽西北,向東延伸到山東西部,整個河南的中北部,幾乎都是黃泛區。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災害導致逃荒,逃荒導致流動,流動又造成宗族觀念淡薄和貧窮,環環相扣。如此一來,活人都顧不過來了,怎麼會為去世的人修建祠堂呢?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當然,河南也不是完全沒有祠堂的,在一些山區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區,祠堂可以完整地保存下來。還有一些是後來才修建起來的。華夏民族不論走到哪裡都是炎黃子孫,根都在中國,在祠堂裡或者心裡。

遍佈南方各村鎮的祠堂,為什麼在文化發源地河南卻難覓其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