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入汛以來成都市平均降雨量已達到常年汛期降雨總量的86%

数据:入汛以来成都市平均降雨量已达到常年汛期降雨总量的86%

封面新聞 記者楊晨

近期,成都市持續經歷區域性暴雨過程,針對此次降雨情況,成都市水務局聯合成都市氣象局、成都水文局在14日19時對雨情、水情、汛情進行回應。

全市平均降雨量已達到常年汛期降雨總量的86%

入汛以來,成都市降雨過程總體呈現“來得早、來得密、來得猛、範圍廣、成災重”等特點。已發生8次區域性暴雨,13次局部強對流天氣過程,僅6月23日以來,已經歷6次區域性暴雨。

全市平均降雨量為647.4毫米(截至7月11日),已達到常年汛期降雨總量(752.9毫米)的86%,較常年同期偏多1.5倍,居歷史同期第2位,僅比排名第一的2013年同期(661.4毫米)偏少約2%;全市1038個雨量站點的日降雨量共出現暴雨1259站次,大暴雨399站次,特大暴雨6站次,其中最大降雨在都江堰市玉堂鎮龍鳳村10社達367.5mm。

“7.11”強降雨天氣持續時間長,從10日20時~12日08時,主要降雨時段是10日20時~11日20時。降雨10日晚發生於成都中部,11日凌晨移動到成都北部,11日白天再移動到成都中部。過程累計雨量大,全成都出現暴雨,成都中部、北部、東南部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主城區降雨達到120~180mm(大暴雨級別)。小時雨強大,全市最大小時雨強70mm,中心區域最大50mm。

對於持續強降雨原因,相關部門解釋,高原降雨系統持續不斷移動到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而成都剛好是受影響區域,導致降雨日數多,暴雨過程多。

華南到貴州到四川盆地中低層,始終維持東南風、南風,把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到成都地區,給降雨提供了充足的“子彈”,導致雨強大,累計雨量大。西北方向移動來的降雨系統受四川盆地東部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颱風)的阻擋,無法快速東移出成都區域,導致降雨時間長。

中心城區累計降雨量達150~330 mm

入汛以來,特別是6月下旬以來,成都市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致使城區部分下穿隧道、街道路面、沿河居民區等低窪區域不同程度積水,造成了一定洪澇災害。

尤其是“7.11”大暴雨天氣過程,造成中心城區、彭州市、新都區、郫都區等地局部區域出現內澇積水,特別是金堂縣城部分被淹,給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7月10日~12日,中心城區及其上游都江堰、溫江、郫都、新都等地累計降雨量達150~330 mm。清水河、府河、錦江等流經中心城區的江河水量劇增,加之前期成都連續強降雨,導致上述河流高水位運行。錦江天府新區華陽等部分河段發生漫堤現象。成都市排水按重力流設計,河流上漲淹沒雨水入河排口形成頂託,致使排水系統排水能力大幅度降低,部份地勢低窪區域出現內澇積水。如:天府三街、天府五街、華府大道等路段積水。

強降雨形成的區間徑流是此次金堂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入汛以來,全市共有10條次河流超過警戒水位或保證水位,其中7月11日18時40分,沱江三皇廟水文站洪峰流量達7810m3/s,超過警戒水位4.44m,超過保證水位2.64m,為三皇廟水文站建站以來歷史第二大洪水。

金堂縣位於沱江上游,地處北河、中河、毗河三河匯合口,本次降雨過程中北河、中河、毗河三河上游來水不大,合計約2000 m3/s,其中來自岷江流域流入沱江流量僅為300m3/s。而7月10日8時至11日12時沱江流域的什邡、綿竹、廣漢、青白江、彭州、金堂、龍泉驛、新都等平原地區普降大暴雨,個別點位達特大暴雨,最大降雨位於綿竹市綿遠河金魚雨量站達267mm。強降雨形成的區間徑流是本次“7.11”金堂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