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河「每日一讀」2018.7.2

幸福之河「每日一讀」2018.7.2

每日一讀

刻板與混亂

想象一條寧靜的河流穿過鄉間,這就是你的幸福之河。每當乘坐獨木舟安靜地在水裡遊蕩,你就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

你對自己、他人以及自己的生活都有清晰的認識,當環境改變時你可以靈活地調整,使自己保持在平靜的水流中央。

不過,有時你飄飄蕩蕩,離河岸太近了,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問題一一取決於你靠近哪邊的河岸。

幸福之河「每日一讀」2018.7.2

幸福之河---引用自《全腦教養法》

一邊代表著混亂, 你會感到失控,不再漂浮在平靜的河中央,而是陷人湍急的河水,被困惑和焦慮包圍。

你需要遠離混亂的河岸,重新回到水流平緩的河中。

但是不要走太遠,因為另一邊的河岸也有危險。這是刻板的河岸,是混亂河岸的對岸。

和失控相反,刻板是指強行控制周圍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你完全不願意改變、妥協或與人商討。

在刻板河岸附近,水流似乎是靜止的,但岸邊從生的蘆葦和樹枝會阻礙你回到幸福之河的中央。

所以一個個極端是混亂,完全失去控制;另一個極 端是刻板,有太多的控制,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

我們總是在兩岸間來回移動,尤其是當我們學著做父母的時候。

越接近混亂或刻板的河岸,我們幸福之河就離健康心理和情緒越遠。

避開河岸的時間越長,就越能享受河水的寧靜。

很多成年人都是這樣前進的,時而在平靜中感受和諧,時而混亂,時而刻板,

時而在混亂與刻板之間來回往返。

和諧在整合中產生,整合受阻就會出現混亂和刻板。

在一條平靜的河流之中,你乘坐獨木舟安靜地順流而下,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這就是幸福之河。

河兩岸分別是混亂和刻板,無論靠近哪邊的河岸,都不能擁有平靜和幸福。

幸福之河「每日一讀」2018.7.2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小獨木舟,在自己的幸福之河中順流而下。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面臨挑戰,就是因為孩子不在水流中,要麼太混亂,要麼太刻板。

3歲的孩子在公園裡不肯與人分享具船(刻板),或是有人把玩具船拿走的時候,他會嚎啕大哭,亂扔沙子(混亂)?

你完全可以引導孩子回到幸福之河中,進入和諧狀態,避免混亂和刻板。

心理健康就是是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在一一條“幸福之河” 的中央


1、《全腦教養法》

幸福之河「每日一讀」2018.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