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力的第三境界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只願意進行淺層次的思考,幾乎人人都希望能進行深度的思考。但希望並不等於會。《麻神理工深度思考法》就是能教會我們如何進行深度思考的一本絕佳教材。

在這裡,大家不要被“麻省理工”幾個字和書封面介紹中的“系統動力學”幾個字嚇住,整本書其實還是蠻流暢,寫得相對通俗易懂的。

但我又不得不說,真正能從頭到尾通讀下來,也並不是太容易。畢竟書中的內容容量比較大,又借“系統動力學”概念來談思考方法,多少還是有一些挑戰的。

下面,我從三個角度來談談我讀《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收穫。

1.思考時,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捕捉事物的本質

我們都講,思考問題,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問題是,怎麼抓呢?大家給出來的方法各不一樣。在過去這些年的學習和實踐中,我覺得各種方法都有其可取之處,當然,也有其不足之處。

但在我讀過的有關談思考方法的書籍中,有兩個人談到的“麻省理工”,雖然側重點有不同,但內核一致,就是思考方法要“科學”。可見,在麻省理工的讀書和學習,對他們兩個人影響有多大。

我說到的兩個人,前一個人,就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他在《思考的技術中》,提到了他在麻神省理工學習時給他的啟示。他認為,在解決問題之前,對問題要不斷重複假設、驗證、實驗。他得到了一個最寶貴的經驗,就是結論一定是被實驗驗證過的。

第二個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平井孝志。他則藉助了麻省理工斯隆學院的明星課程“系統動力學”的概念,談了如何從模型和動力機制兩個方面,來觀察事物的本質,以及如何用四步法建立深度思考模型。

如果在閱讀中,能將他們兩個人的觀點互相印證的話,會更加理解在思考時,使用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大前研一在麻省理工的時候,學的是核物理,是個純粹是所謂理工男,而平井孝志則是做學術性研究的。

2.從模式到模型,才是深度思考的真正關鍵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會經常閱讀一些談思考方法的書籍。在過去,我學到的最對我最有用的思考技巧,就是框架式思維,也就是所謂的結構化思維模式。

比如,SWOT。在商業上,SWOT是最常被用到的一種框架模型。S(Strength)是指優勢,W(Weakeness)是指劣勢,O(Opportunity)是指機會,T(Threat)是指威脅。這是一種典型的2×2矩陣式思考模式,也是一種信息整理的有效框架。

我覺得這種思考模式,在思考商業問題上,可以讓我們迅速展開相關資料的收集,並歸類填入到不同的框架裡面,有助於我們快速理解相關問題。

有趣的是,平井孝志也引用了這張圖,並補充了一些新的東西進去。我先給出圖,大家也可以觀察一下,跟我們慣常應用的SWOT有什麼不同。然後,下面,我談談我對平井孝志的看法。

思考能力的第三境界

在這個圖上,平井孝志加了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個也就是時間軸,從過去、現在、未來看SWOT;另外一個,是結合了優勢與機會,劣勢與威脅,推導出了4種策略。

也就是說,平井孝志讓思考變得立體了,通過他添加的這些內容,我們再掉過頭來用同樣的工具來分析原來的問題的話,視角會變得更全面,而且維度變高了,有一種原來只是在地面上看,現在變成了空中俯瞰的感覺。

甚至還有視野瞬間擴大,具有了穿透能力和環視能力的感覺。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工具,他從經向增加了“內部自由度”、“外部環境”分類,緯向將優勢與機會結合,劣勢與威脅結合,這就有了一種2×2×2×2矩陣思考方式。在這個矩陣中,我們的思考方式由從四個要素方面思考變成了360°無死角的思考模式。

而時間軸的使用,則是對問題分了層,讓我們思考的時候,有了從過去探究現在成因的概念,有了從現在預測未來發展規律的意識。這種分層的思考方式,使得我們在思考完全變成了立體模式。

實際上,這就是平井孝志整本書裡所將的深度思考的秘訣。也就是,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是照搬模式,去搜集信息,而是要打破思維定式,通過挖掘和觀察和建立事物背後的模型和動力機制,從而真正弄明白事物的本質。

在這裡,有兩個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模型和動力機制。

所謂模型,就是指剝離了細枝末節後的抽象概念圖。如下圖:

思考能力的第三境界

(插播一下,如果有朋友讀過我寫的《高緯度思考法》的書評的話,應該記得,在那本書中,細谷功曾說,抽象化是人類思維的一種高級模式,是人類智慧的一次飛躍性進步。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句話,不妨回去再翻翻那篇書評。)

在這裡,建立模型是為了瞭解全貌,把握問題的整體構造,將它們提煉出來,精簡併抽象化,從而用於更有效率地理解和觀察事物的本質。

所謂的動力機制,是指引入時間軸,從而用於觀察隨著時間變化,會出現怎樣的動態。比如:

思考能力的第三境界

3、思考能力的三個境界

這個部分想談的內容,不是純粹來自《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而是來自我最近聯連續讀過的三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

前一段時間,大約是4月份,我讀了《極簡思考》。在《極簡思考》中,我對結構化思維印象深刻。讀完後,我寫了一篇書評,叫《比你優秀的人,不是比你更聰明,而是比你更加會結構化思維》,題目就是我想表達的中心意思。現在,再回頭重讀,我覺得,能嫻熟使用結構化思維,在遇到問題後,能應用模式進行快速思考,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一個境界。

兩個多月之後,也就是7月初,我讀了另外一本談思維的書,叫《高維度思考法》,因為與讀《極簡思考》時間隔的很近,所以讀的時候,我很容易就將兩者的內容聯繫到了一起。在這本書中,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升維思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在能應用結構化思維快速思考的技術上,並能升到高維思考,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二個境界。

通過讀《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我的最新收穫是,在觀察事物和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僅要會嫻熟應用結構化思維,懂得升維到高維思考問題,還要學會突破結構化思維和高維思考的限制,不要陷入到模式化中去,懂得用觀察模型×動力機制的方式去觀察和思考的話,這樣能讓我們更深層思考問題,這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三個境界吧。

橫跨幾個月,對三本書的閱讀、學習和實踐,使得我對思考方法的理解、認知和應用,完全躍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收穫還是蠻多的。所以,我建議你有空的時候,不妨也用我讀讀三本書類似的方法,做做雖然主題相似,但有一定跨度的書。有時候,這種讀書法,會讓我們產生一些書裡不曾講到意外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