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一個人“喜歡”什麼?

分倆層次:

一種是偏好;一種是境界。

“偏好”是指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口味不同,有人喜歡川菜,有人喜歡粵菜;有人喜歡流行音樂,有人喜歡古典音樂。“偏好”是在許多選項裡自由地遊走,今天可以喜歡甲,明天喜歡乙,後天可能又回到喜歡甲,不存在誰優誰劣。

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境界”是指逐級而上,例如有人幾年前喜歡古典畫派,後來喜歡印象畫派,再後來喜歡簡約畫派,境中人層層遞進,不會回頭。但是,身入其境後,境界中人只有少數保有自知之明,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在境界不高,需要進步。大多數人都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的品味最高,已經身在最高層級。

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我們旁邊的人有時候會熱衷於做某件事,如何判斷他是基於“偏好”還是“境界”呢?一言以蔽之:“偏好”是會迴轉的,而“境界”是不可逆的。“偏好”像花蝴蝶,可以飛來飛去;而“境界”像學習課程,讀過了小學就升到中學、大學,不會再返回去。

“偏好”沒有什麼爭議,各自隨性。問題是“境界”,當局者迷,境中人在某個“境界”時會看不起其他“境界”裡的人(如喜歡某個畫派的人往往會看不起其他畫派的人),因為人們都以為自己是在最高“境界”,都以為自己的“境界”比別人高超。

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禪宗裡描述“境界”有個說法,未修行時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修行時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修行覺悟之後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修行前和覺悟後雖然都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境界”卻截然不同!

問題就在於你如何判斷他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修行前還是覺悟後?如果你的“境界”沒有他高,你是難以判斷他的“境界”的。而且這種“見與不見”、“是與不是”是層層晉級的,覺悟也有不同的“境界”,沒有入門的旁人基本無法判斷其“境界”級別。

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開創人生,要區分“偏好”和“境界”,還要在人生路上謙虛地提醒自己,可能別人的“境界”比我高,他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尤其在道德、信仰和智慧領域,不要隨便看不起某個人的行為和思想,說不準過個幾十年你才能領悟他的“境界”!

請區別“偏好”與“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