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漢柔情!格鬥教練出身的他,竟成爲數百名地震孤兒的「爸爸」


胡源忠把歌曲《成都》重新填詞,教給孩子們彈唱:“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畢業的愁……餘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揮揮手……和我在夢中的安康走一走,直到所有往事都模糊了,也不停留。”

1970年出生的胡源忠來自貴州,行伍出身的他,儘管退伍多年,仍保留了軍人的威嚴。作為成都雙流安康家園的園長,從管理戰士到管理672名震後孤困孩子,他說這9年也是自己的一種成長。“9年前來採訪的記者見到我,都會一愣,覺得我實在不像安康家園的園長。”行伍出身的胡源忠,曾擔任武警女子特警隊的擒拿格鬥教練。軍人不怒自威的形象,不僅讓媒體懷疑,也讓當年初到安康家園的孩子們懷疑。

安康家園的孩子,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孤困兒童。安康家園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共同發起設立,712名孩子在北京、日照的安康家園生活了一年,有一部分後來又陸陸續續找到了父母,最終672名孩子於2009年8月回到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


早上6點不到,讀初中的小杰和小皓就起床,並自己整理好床鋪。他們的學校離安康家園有半小時車程,每天家園會安排車接車送,安康媽媽早上送他們去上學,晚自習後接他們回家園。除了胡源忠,安康家園裡的慈母角色,多由家園裡的“安康媽媽”來完成。這個團隊曾榮獲過“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早上的食堂,安康媽媽領著五個讀初中的孩子吃早餐。目前,安康家園裡還有48個孩子。胡源忠說:“這些孩子受過創傷,會更敏感,需要時間癒合。但我們不能只是同情,而應努力讓他們生活地跟其他孩子一樣,面對現實,找到自信。”為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他把自己的兒子也接進了安康家園。

吃完早餐,安康媽媽帶著五個讀初中的孩子上車去學校。“園裡的孩子都認自己的‘安康媽媽’,走出去的孩子也都經常惦記自己的‘安康媽媽’。我管不了的孩子,她們都能照顧得服服帖帖。沒有她們在,也許我也堅持不下來。”胡源忠說。


平時的安康家園,冷清了許多。家園的文化牆上,是許多孩子的新舊照片對比,還有他們對家園的寄語。安康家園已先後有624名孩子高中畢業,或步入大學,或就業或參軍。

安康家園的一間宿舍裡,一個孩子這樣留言:“我希望當一名醫生,救助那些在生死邊緣掙扎的人! ”

沒有了孩子打鬧的喧囂,胡源忠更多是坐在辦公室裡。園裡的一條流浪狗丁丁,時常跑來躺著他身邊。和孩子們共處9年,胡源忠覺得自己的性格也變柔軟了。“現在來採訪的記者,眼神裡已經沒有了我9年前看到的懷疑。”他說,9年時間,自己這個“老男孩”,帶著一幫“小男孩”一起長大。

時隔9年,山東日照安康家園的安康媽媽李向南來雙流安康家園看望自己曾經照顧的幾個孩子。那時,還沒當母親的李向南,帶著這四個還不滿5歲的男孩度過了汶川震後的第一年。

李向南帶著孩子們看舊照。她說,當時是四個孩子裡最大的小瑞最先叫自己媽媽,其他三個男孩也就跟著叫了。2009年,孩子們要回雙流安康家園時,無論她怎們動員,幾個孩子都哭著不想走。

小楷和小瑞在宿舍完成當天的作業,安康媽媽王晨在一旁清掃。從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開始啟用,王晨就來到了這裡。上崗前,她參加了前後4個月的心理疏導知識培訓。

王晨發現小楷的球褲破了個洞,就找來針線給縫合好。“現在他們都熟到叫我‘老王’。”王晨說,9年下來,她看到這些敏感又堅強的青春期孩子在不斷長大。

胡源忠拉著從職高放學的小武一起練拳。安康家園建立後,胡源忠帶著4歲的兒子一起住進了安康家園。他時常帶著兒子一起練拳,其他男孩也紛紛湊過來開始學,教他們習武與做人。

胡源忠聽說在成都武侯區工作的小萍想找對象,而且想找軍人,立刻當起了“紅娘”,給老戰友打電話聯繫。

在棠湖中學讀高二的小華正在學校操場體訓。8歲就進入安康家園的小華,平時叫胡源忠“老漢兒”。他很喜歡向“老漢兒”學習拳擊和擒拿格鬥,還得過武術比賽的獎牌。

除了威嚴,會彈吉他、拉二胡、吹笛子的胡源忠,讓孩子們見識了他的“鐵漢柔情”。週末的時候,胡源忠拉著小俊和其他孩子一起排練他改編自《成都》的歌曲《安康》。胡源忠說,新詞寫的是孩子和安康家園、和安康媽媽的一些故事。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畢業的愁……餘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揮揮手……和我在夢中的安康走一走,直到所有往事都模糊了,也不停留。”胡源忠說,新詞寫的是孩子和安康家園、和安康媽媽的一些故事:“我其實又琢磨了一下,第一段還得改一改。孩子到底是愁畢業還是愁離家?我得再琢磨琢磨。”

安康家園有一個家園微信群,胡源忠時常拉著還在園裡的孩子一起自拍合影,發到群裡給離開家園的孩子們一起看。胡源忠說:“咱們的孩子從家園出去以後,更多的是獨自面對。其他孩子出門摔跟頭,家裡還是有父母在做後盾。我常跟孩子們說,你們有這麼多兄弟姐妹,這麼好的‘安康媽媽’,還有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這是你們的溫暖港灣。”


對於家園的未來,胡源忠說,最小的幾個孩子讀初二,再過4年也要高中畢業了。那時候,安康家園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我現在一心一意在家園,打完這場14年的持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