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碰撞C羅:「梅羅會」

梅西和C羅這兩個註定要拴在一起的名字,在世界盃賽場的初次相遇——如果發生的話——那未免來得太晚,這年梅西31歲,C羅33歲。比起無數次激盪而澎湃的“國家德比”,他們分別代表阿根廷隊和葡萄牙隊,在過去3屆世界盃竟都未能相見。

淘汰賽賽制就只有一條生存規律,只要走得夠遠,終會相逢。這一次我們假想的首度“梅羅會”,前提是他們能在1/8決賽分別淘汰法國隊和烏拉圭隊,這在他們自己的球迷看來都沒有十足的底氣。如果相遇,註定太早;若不湊巧,緣鏗一面。

所有結果中最好的一種是,梅西和C羅中的一人親手淘汰另一人,勝者笑著挺進四強。雖然想起來就如此殘酷,我們卻還希望這不大的概率,得到命運的眷顧。即便只是匆匆,也比從未發生來得強。

因為勝者的笑容無法永駐,失意的背影也不代表永遠的終結,或許換一個賽場,各自在生活的漩渦裡再出發。

梅西碰撞C羅:“梅羅會”

C羅和梅西毋庸置疑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兩位球員

當我們都成熟到不再為“生日”寄託更多意義

雖然梅西和阿根廷隊此番走得磕磕絆絆,但全隊在梅西最心灰意冷的時分,為他慶祝31歲生日,還是這次俄羅斯之行難得的暖心一幕。其實梅西也是挺佔便宜的,因為他的生日——6月24日——正好在各種大賽進行的時段,動輒就有全隊慶生也不奇怪。

用生日記錄一個球員生涯的里程碑時刻,這是體育記者偏好的寫法。事實上,梅西應該不會忘記他在19歲生日當天,踢了人生中第一次世界盃1/8決賽。那是2006年德國世界盃,對手是墨西哥隊。佩克爾曼在第84分鐘,兩隊打成1-1時換上梅西,頗有些生日送大禮的意味。梅西也的確打入一球,但被判越位在先。好在馬克西·羅德里格斯加時賽中的那記驚天抽射,讓梅西在世界盃上的第一個生日收穫了甜美的結局。

C羅則是2月5日出生的水瓶男。那應該趕不上世界大賽,而是聯賽結束冬歇期重裝上陣的時段。對於職業生涯高光時刻無數的C羅,要給他的某個生日賦予某個里程碑,並不困難,但他記憶最深的恐怕是這一回——2007年2月6日,22歲生日後一天,他在與巴西隊的友誼賽中第一次戴上了隊長袖標。這是當時的葡萄牙足協主席卡洛斯·席爾瓦要求的,而他在2月4日去世,讓這個請求變成了遺願。

生活就是如此。作為一年365(或366)天中最特殊的日子,生日承載的未必是喜悅和狂歡,更多時候是無數情感的混雜與交織,呈現生活本來的顏色。梅西也曾在11歲生日前經歷了外婆去世的悲痛,也曾在18歲生日當天與阿根廷成年隊簽約。然而嚐遍百味,臻於成熟的表現之一可能是,不再為“生日”寄託更多的意義。

梅西要迎來他的第四次世界盃1/8決賽了,並不在他的生日,但前三次他都贏了;C羅依舊戴著隊長袖標率領葡萄牙隊前行,距離他2008年7月被奎羅斯任命為“永久隊長”,也恰好10年。

數字的巧合意義都是外人強行賦予的,對榮耀的渴望才是內生的動力,與任何數字無關。

梅西碰撞C羅:“梅羅會”

兩位都是各自國家隊的領袖

當我們都無法攥住命運時,有人沉默,有人幸運

看球稍晚的球迷,都很難想象哪個教練把梅西按在板凳上是什麼場景,不論在阿根廷還是巴薩,不論他狀態是否最佳。但是2006年,當梅西在與塞黑(當時尚未解體)的小組賽中攻入一球,在與墨西哥隊的1/8決賽替補亮眼之後,佩克爾曼卻固執地決定,在與德國隊的1/4決賽中沒讓他出場。

19歲的少年尚無資格抱怨,只得眼看著球隊在點球決戰中敗北,留下一個哭泣的坎比亞索。2010年和2014年,已然成為球隊領袖的梅西,兩度在淘汰賽中獲得手刃德國隊實現復仇的機會,但先是一個恥辱的0-4,後來是一個綽號叫“大胸娃”的德國人從他手裡奪走了大力神杯。

就當梅西和隊友們希冀著連續第四次和德國隊短兵相接時,勒夫的球隊卻在一場觸底般的失利後打道回府。這有點像是《我不是潘金蓮》裡,女主十多年如一日告前夫,前夫卻車禍身亡的離奇劇情。你的一個執念破滅,而你能做的只有繼續生活。

2016年夏天,法國的聖丹尼斯大球場,當C羅在歐洲盃決賽中再也無法帶傷堅持,強忍著淚水躺上擔架時,他恐怕也以為要品味命運從指間溜走的苦澀。絕對主力因傷告退,又面對著東道主球迷山呼海嘯的吶喊,但本已經傾斜的天平,愣是讓一個跟梅西同年紀的埃德爾扳了回來。這並不是C羅理想中的奪冠方式,但這份幸運足以沖淡先前的傷痛。這又像是生活開的一個善意玩笑,然後受眷顧的,似乎永遠不是梅西。

因為就在C羅這份幸運來臨前的2周,梅西連續第二年,在美洲盃決賽中輸給了同樣的對手智利隊。那是為了紀念美洲盃創辦百年而舉辦的特殊一屆,而實現復仇和“百年之王”的誘惑,讓梅西對這個冠軍充滿了希冀。這也能解釋為何決賽失利後,他立即宣佈退出阿根廷國家隊了。彼時,他的國家隊榮譽簿上,只有已經塵封的世青賽冠軍和世界盃銀牌。

當時梅西退出的決定就被許多反對者視為無擔當之舉,但換個角度想來,經歷了生活的諸多玩笑之後,卻仍選擇報之以歌,也算是梅西而立之年後的頓悟。至少他在射失點球之後,還能對生活送上個無奈的苦笑。

C羅的堅韌與擔當毋庸置疑,能從他個性十足的張揚、宣洩中展露無遺;但梅西也何嘗不是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堅持,只是以一種大音希聲、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姿態。

梅西碰撞C羅:“梅羅會”

國家德比的強強對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我們似乎剛開創一個時代不久,人們卻已在討論我們的接班人

從C羅和梅西兩人剛出道就關注他們的球迷,恐怕多數都會有種“他們還年輕”的錯覺。畢竟C羅剛揚名時被國內媒體叫做“小小羅”,以區別於羅納爾多和羅納爾迪尼奧。他2003年首度躋身五大聯賽頂級豪門,披上曼聯隊7號球衣之時,也被當成是貝克漢姆的替代者。當然,另一個駐顏有術的原因,是因為C羅的確很注重個人保養和形象打造。

至於梅西,一方面是他迷你而瘦削的體型,一方面是在國青隊時期創造的輝煌,讓人對他的人物畫像永遠停留在那時。可是這次在俄羅斯,當你看到面色深沉、鬍子拉渣的梅西幾度為命運凝眉時,也不免感慨,歲月沒有繞過任何一個人。

從2008年開始,人們對金球獎的評選結果存在的唯一疑問就是,那第三個人是誰?當然這些年有一次意外狀況,2010年的評選,伊涅斯塔和哈維因為世界盃冠軍的加成分列第二、第三位,梅西又一次習慣性地奪魁,而C羅經歷了一次非典型性的低谷。

但是就在梅西2012年再度當選,與C羅的獲獎數差距拉大至4:1,儼然毫無爭議地成為當今第一人時,大他兩歲的C羅才剛剛開始反擊。歐洲盃的加冕、歐冠冠軍三連莊的神蹟,讓C羅在最近5年還了梅西一個4:1。1985年的普拉蒂尼以來就無人能連莊的世界足壇最高個人獎項,彷彿被C羅和梅西兩人玩弄於足顛。

的確,我們誰也無法斷言到底誰是20世紀最初10年的世界足壇第一人——絕對統治力上的大小羅、齊達內,以及各有擁躉無數,也都曾威震一方的菲戈、舍瓦、小貝、卡卡、亨利、勞爾、巴拉克……但是到了20世紀第二個10年,所有問題變得簡單明瞭,因為我們唯一的疑惑是“第三人”到底是誰——伊布、內馬爾、蘇亞雷斯?也曾有過盛極一時的小白+哈維、羅本+裡貝里這樣的組合,但唯一肯定的,就是沒人能取代梅西和C羅。

C羅在葡萄牙隊“黃金一代”末期完美承上,無縫銜接,開創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以及葡萄牙足球最輝煌的時期。而梅西與他所要承接的輝煌,即馬拉多納的時代,前後相隔近20年。雖然其中也有巴蒂、奧特加、克雷斯波、貝隆等頂級巨星撐場,但真要回到昔年兩奪世界盃的高度,阿根廷人的眼睛裡只有梅西。

永遠在追,卻永遠與理想相隔一步,這或許才是理想存在的意義——觸不可及,卻永遠激發你的鬥志。就在我們還沉浸在兩人的追逐剛開始的假想中時,卻發現,更年輕的球迷已經開始討論誰是下一個梅西,或是下一個C羅了。

我們所期盼的“梅羅會”最殘酷的部分就是,這或許真的是兩人的最後一屆世界盃了。

梅西碰撞C羅:“梅羅會”

C羅梅西出席16/17賽季歐足聯最佳頒獎典禮

相聚的意義,以及告別的意義

我們記憶中最出彩的梅西和C羅,仍是披著巴薩和皇馬的球衣。在國家隊中雖然也有高光時刻,但這10多年來也經歷著各自的苦澀,不可言說。梅西曾說,他和C羅關係很好但平時沒有聯繫,每次的“國家德比”,以及每年一度兩人都不會缺席的頒獎,就是兩人互動的全部了。

世界盃上的短暫的相聚和別離(如果兩人都贏下1/8決賽)之後,C羅很有可能在今夏離開效力了9載的皇馬。若是那樣,從今往後的“國家德比”與“梅羅會”再無交集。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走得更遠的那些球員,勢必也會誕生足以挑戰他們二人獎項壟斷的年輕翹楚,一如2010年的小白和哈維一樣。隨著年歲的增大,頒獎禮上的一年一會,恐怕也要慢慢淡出歷史舞臺。

這是世界足球新老交替的必然規律,也是他們兩人早已熟悉的——生活所開的各種玩笑的一部分。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我想送上法國電影《祖與佔》的插曲《生命的漩渦》中的歌詞,給這場未必能發生,開始即結束,然而我們又翹首期盼的“梅羅會”:“我們相遇,再相遇;我們失散,再失散;我們重逢,我們又分離;然後我們互相溫暖,我們在各自的生活漩渦裡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