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中國零食界的大佬究竟是誰?腦海中馬上回響起三年級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沒錯!就是旺旺。除了健力寶、腦白金之外,廣告營銷做得最好的恐怕就是旺旺了。與其他兩家不同,旺旺的廣告增添了場景、劇情、表演類似於輕喜劇的形式。

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這就是"旺旺"的魔力,總能讓人會心一笑,回想起童年的滋味。旺仔牛奶、QQ糖、雪餅、仙貝現在想想都覺得很是美味啊!不過聽說旺旺最近又出了新產品泡麵和咖啡,不知道味道怎麼樣。

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高中時和老師發生衝突而退學,恰巧父親剛接盤了宜蘭食品廠,無暇管理,他便自動請纓去幫忙,按照現在偶像劇的情形,蔡衍明應該順風順水,成功逆襲。但是上天還是公平的一個沒有學歷也沒有閱歷的19歲孩子,根本不知道該從哪下手。

一年下來賠了一個多億臺幣,賠光了廠裡的資金只能找家裡援助,自此就落下個"敗家子兒"的稱號。

不過,蔡衍明也是個倔脾氣,為了自己的尊嚴,改掉了揮金如土的壞習慣,開始謀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臺灣的稻米資源過剩,正巧日本米果在臺灣很受歡迎,便想去做米果的生意。

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他前去拜訪日本巖冢制株式會社的會長,表示了合作的意願。但是會長根本不信任他,害怕敗壞了自己百年聲譽。不過蔡衍明並未放棄,秉承三顧茅廬的精神,多次去找會長,終於打動了會長,學習到了製作技術。

回到臺灣,他創辦了臺灣本土的果米系列旺旺,一經問世很受歡迎,迅速佔領臺灣果米市場的半壁江山。

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1992年,蔡衍明看到了市場的侷限性,開始謀求更廣闊的天地,旺旺在湖南設立了工廠,他在鄭州參加酒會時,簽署了300多個貨櫃的米果訂單,協議上都是款到發貨。但是到貨那天經銷商開始耍賴,要求賣完之後才付款。

一氣之下,他決定自己開店賣貨,但是雪餅仙貝太多了,他只好免費分給各級學校裡的學生吃,沒想到的是這一送,就打開了市場。很多食品商也瞄準了果米市場,蔡衍明當機立斷推出了四款低價果米品牌,讓競爭者措手不及。他認為面對競爭者,一定要斬草除根"。

當年,旺旺的銷售額達到了2.5億,蔡衍明也坐穩了"果米大王"的寶座。

1996年,旺旺打算上市,當時新加坡政府對華企業上市有很優惠的政策,所以他選擇了去新加坡上市。不過上市後旺旺表現的很一般,他看到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值水漲船高,十分眼紅,就決定轉投港交所。

2007年,他以個人名義向12家銀行貸款8.5億美元,用於收購在新加坡上市的旺旺流通股份,完成私有化後,轉投港交所。這無疑是個瘋狂的舉動,這意味著他每天都要揹負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長負債越高。不過200天,他完成了這個創舉。而且此次他還對公司進行了重組,將房地產、醫藥等另成立公司作為家族私有。

從“街頭混混”到“果米大王”,零食界大佬真的不一般!

2012年他成為了胡潤外來首富,身價500億元,當年的內地首富就是身價106億元的宗慶後,兩人佔據了傳統快消行業的半壁江山。

不過旺旺沒有建立自由的銷售網絡,造成了一些劣勢,不過蔡衍明看起來相當"佛系",表示不必過於完美,要給孩子們留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