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一股英雄氣,在華北大地上縱橫馳騁


傍晚時分,下著毛毛細雨。與石家莊太行國賓館一牆之隔,就是著名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原本肅穆的這裡因為天氣,沒有幾個人,顯得更加幽靜。

此前來過陵園,是隨著集體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這次不同,一個人散步,可以完全靜下心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走進那段歷史的深處。

石家莊是“國家園林城市”,其實於街頭並無感覺。但是,一走進這座陵園,立刻就有濃濃的綠意撲面而至,除了蒼松翠柏,更有高大繁茂的法桐肅立在道路兩旁,像列隊的戰士,英姿颯爽。

陵園位於市中心地帶,70年前由朱德提議修建,毛主席親筆題詞“為國犧牲 永垂不朽”,安葬著歷次革命戰爭時期犧牲在華北地區的318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著名抗日英雄、回民支隊創建人馬本齋就長眠於此。

烈士紀念碑的正西方和正東方,分別為白求恩墓和柯棣華墓。兩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白求恩、柯棣華的犧牲地都在河北唐縣,他們的墓也在同一座陵園內,遙遙相對。

紀念碑北側的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前,塑有董振堂、趙博生、周建屏、李力、常德善、王遠音、李永安、王先臣、周文彬、馬本齋等十位著名烈士的半身銅像,以及“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的大型銅雕。董振堂、趙博生同為河北人,陵墓分別在甘肅張掖、江西寧都,這裡為他們修建了紀念碑亭。

歲月帶不走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一股英雄氣,在華北大地上馳騁縱橫。國家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其中安葬於此,或在此建有紀念碑亭、銅像的,就有馬本齋、白求恩、戎冠秀、趙博生、董振堂等五位。燕趙自古多豪傑,誠哉斯言!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如今的烈士陵園地處鬧市區,除了發揮紀念、教育功能外,也為人們提供了休閒旅遊的獨特場所,已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國家AAAA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