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 ◆ ◆ ◆ ◆

僻地寒楼的主人名叫张雁。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在做民宿前,她已经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经营建材生意也算小有成就,年薪三十万不在话下。

在上海置产后她把母亲接到城里生活,可能是住在山里太久,母亲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再加上空气不好,母亲身体有些异样,最后严重到眼睛都开始看不清东西。

张雁见到这种情况被吓坏了,赶紧把母亲送了回去,然而就跟奇迹一般,回到家乡,母亲的眼睛居然开始好转,没过多久就完全康复了,而且精神也变得更饱满了。

母亲的这场病让张雁重新开始思考未来的生活:享受大城市的繁华还是回归故乡去追随田园生活?

不能将母亲再次带回上海,又不能让母亲一人生活在山里。想了很久,张雁决定放下大上海的事业,回到家中陪伴母亲。

回到乡下,生活还是要继续。

虽然这里碧水蓝天风景秀丽,但是生活还是需要经济来源,这时候张雁注意到了家中的老房子。

这栋房子是82年父母手头上有80块存款的时候盖的,木头的框架,夯土墙面,是那个时代最普遍的房子。

如何改建让张雁思考良久,她曾联系了一位专业的设计师,但听到最后报价要240W时,张雁改变了主意:“我做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钱,那还不如放下手头的工作自己来装修。”

于是她找来了身边的朋友,请他们帮忙给出建议,最后由于家人念旧且反对,所以屋外一地一石一木一物,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貌。

除了技术性很强的装修和建造工序,张雁几乎亲力亲为,所有的老式家具经过改造之后废物利用。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在张雁的规划里,尽量保留和还原农村的古朴风味,也就有了现在这座以80年代记忆为主题的原生态民宿。

特色设计被称为深山中的霍比特人小屋

圆屋和树屋是僻地寒楼的特色,是由张雁自己设计和村里的砖瓦匠共同建造的。

圆屋名叫望月,因为里面有一个玻璃穹顶,在晴天填的时候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儿得名。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张雁在设计望月的时候考虑到环保并冬暖夏凉的一个概念,所以地上部分,全部是用石头堆的。沙子填进去,把石头放上去,然后撒上沙子,就是让它能调节干湿度,不至于非常的闷热或者干燥。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房屋本身是由两个圆球组成的套间,外球是客厅,内球是卧室。连里面的床也是圆床。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室内一堵墙设计成地球仪的一部分,新颖别致。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有趣的是,站在圆屋中央,说话会有回声。

曾有人来这里玩过后在网上发了一篇攻略,称这里是深山中的“霍比特人小屋”。张雁对此回应说:其实那幢所谓的“霍比特人小屋”是别人的主观看法,她最初本意并非如此,只是想象中圆房子肯定会很好玩,所以就建了,被人附会到“中土世界”是意外之事。

不过她受也了启发,还真打算在小溪另一边山地上建一个真正的“霍比特人的小村庄”。

树屋建在一棵被当地人称为“青柴”的树下。

最初想做树屋也是因为面积小,树屋可以架空建造,所以建好后树屋是完全是架在树上面的,想进入房里必须要经过一段扭扭曲曲的木梯。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这个树屋开始建的时候,张雁原本只是打算做个书房,建好了以后发现里面空间还是蛮大的,所以就把卫生间放了进去。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与木屋并排的是一棵枇杷树,树屋底下是山溪,小溪外是竹林,整个木屋都被浓郁的童话氛围包围着。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除了一间树屋和一幢别致的圆形套房,僻地寒楼还有四间鹅卵石彻的乡村瓦房,一次可以接待十多位客人。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房屋在后院的山坡上,因地就势,错落铺陈,周围是竹林、溪流、柿树、栗树、菜园。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房屋外形与山乡融合,而内部则是简洁舒适的现代生活,恰到好处的舒适,即不多余铺张,也绝不缺少设施。

这一间叫做原石的房间真有半面墙是原石,还有一个壁炉。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仅凭口碑便成为小有名气的民宿

建造僻地寒楼的这块土地因为是属于张雁的,所以在改建过程中没有太大压力,她只管按自己的想法去建造。

在僻地寒楼的建造过程中,张雁秉持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天然环保的改造理念,墙体是会呼吸的硅藻泥,用木蜡油取代油漆,杜绝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用品。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僻地寒楼提供的食物都异常新鲜,这是张雁每天一大早亲自去附近的菜市场购买得农民自家种养的食材。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到后来她自己还在山上开辟了一块地,只为吃到绿色无污染的蔬菜。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因为讲环保,这里拥有自己的沼气池,沼气烧饭做菜,沼液返田返林;厨余垃圾做成环保酵素用来灌溉菜地,不用任何化肥农药,竹林中还放养着鸡鸭鹅,吃到的美食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曾经有人建议她置几张麻将桌,买一套卡拉OK设备,被她一口回绝了,张雁说她只想只接待趣味相投的客人。

她想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真正的享受一段放松发呆的时光,让日子过得简单一点,所以僻地寒楼里没有棋牌室,没有K歌房,甚至房间里面连电视都没有。

但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会感到无聊。

这里依旧有很多其他事可以做:拿本书在任何角落,低头是书的海洋,抬头便是自然的诱惑;在阳光房里听着泉水叮咚喝山泉茶;去寒楼后山徒步一小时,去寻找岩石上的野果;合适的季节里,还能去小溪里跟小鱼虾一起游个泳;晚上看场户外电影,或者烧堆篝火看星星;也可以选择尝尝老妈烧的土灶菜。

她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将36年前用80块建的老屋改成……

张雁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很多人,开业之初她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最先只是上海的朋友来她这里玩,结果口碑相传,在上海杭州都小有名气。

在僻地寒楼的官网介绍上,张雁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用来提醒入住的客人不要浪费:

水:喝的用的都是泉眼里冒出来的山泉水,不收费,但是很宝贵;

菜:蔬菜大多是妈妈种的,粒粒皆辛苦吃多少点多少,且至少提前半天预定;

纸:都是原浆纸,一样用多少抽多少;

沐浴露和洗头膏:是加了酵素的洗手不伤手,洗发不需再用润发乳,洗完干净柔顺发亮。

不浪费是为了惜福。

不浪费是为了惜福,张雁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对如今自己的状态感到满足:少了对物质的追求,但是生活却变得更加充实。

◆ ◆ ◆ ◆ ◆

僻地寒楼的一物一景都将人的记忆停留在了80年代,那些似曾相识而“面目全非”的每一个细小摆设,由旧物改造而来,勾起无尽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