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能收回新加坡嗎?

用戶29389513


這裡有兩個誤會,第一個,新加坡本來就不是馬來西亞的。

第二個,雖然不是,但如果馬來西亞願意,新加坡分分鐘願意加入大馬。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講一下這兩個國家的淵源。

兩國最開始同屬柔佛王國。到了殖民時代,這一塊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就是因為英國的進入,而開始發展了起來。

到了二戰結束後,殖民主義玩不轉了,新加坡率先自治,李光耀當上了總理。

這時候,馬來西亞的名字還是馬來亞。其首相叫東姑。

大家相互的地理文化經濟都有聯繫,那想一想,可以把被子搬到一起嘛,這樣的情況在英殖民地很多,比如阿聯酋就是很多小國聯合的。

當時,新加坡的經濟比馬來亞要好一點,但沒有現在差距這麼大。

於是,兩者就合併了,不但兩者合併,還要拉文萊、沙巴、砂拉越。

為什麼呢?東姑是擔心民族問題,如果只是馬來亞跟新加坡合併,那華人的人口就超百分之四十,那東南亞就會出現一個華人大國強國。

東姑不是華人,他當然不願意,所以拉這三個入夥,降低華人比例。不過,文萊後來沒同意,人家單過,證明也是對的,現在文萊也是超富的國家。

這麼一搞,就是四個小夥伴一起,這樣才叫大馬來西亞,這是大馬的由來。

那新加坡曾經是大馬的一部分。這是1963年。

不過,很快大家就要鬧分家了,主要是大家心中各有算盤,新加坡想把馬來亞當成自己的商品銷售地,但馬來西亞雖然是一個國家了,還搞地域保護,現在的馬來亞到沙巴、砂拉越,還需要過關的,跟我們國內的特區一個樣。

而且,馬來亞的稅收高,這樣新加坡賺的錢,很大一部分就要交給馬來亞。

另一方面,東姑也不想合併了,為什麼,李光耀這個人太有魅力了,他要是參與到全國的競選,東姑就有可能落下風啊。

所以,大家就開始鬧分家了,僅僅一年,東姑就開會,把新加坡開除了大馬,按習俗,分手的宣言說了三次。

新加坡當時是不情願分家的,因為新加坡那會還沒有現在這麼牛,它是一個彈丸小國,這樣的小國怎麼發展?連淡水都沒有,所以李光耀當時就說,如果不能加入大馬,我們新加坡可能無法生存。

最後,新加坡還是被開除了。不過有協議,馬來亞必須供應新加坡淡水。

現在兩者之間,合併的可能性不是說沒有,但很低了,畢竟馬來西亞也並不窮嘛。他也不想合併,不然以新加坡領導人的競選魅力,那不是請別人來自己家當老大嘛。

知道這燈塔有什麼故事嗎?我們下回聊。


腦洞歷史觀


馬來西亞現在是不可能收回新加坡了,新加坡也不存在迴歸的可能性。因為新加坡本來就是馬來西亞一部分,然而當初是馬來西亞自己不願意要的,把新加坡踢出去的。

背景知識: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屬於英國海峽殖民地,而英國和法國這樣的老牌殖民帝國的實力在二戰中被嚴重消耗,已經無力維繼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因此二戰後,全世界範圍內展開一系列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大多數都獨立了。

在這樣背景下,1957年,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杜拉曼宣佈成立馬來西亞聯合邦;1963年,馬來西亞聯合邦(東馬來西亞)與沙撈越、新加坡共同組建馬來西亞聯邦(簡稱“大馬”)。然而馬來西亞聯邦建立後就有一個很尖銳的族群矛盾,就是馬來人和華人,兩個群體人口差不多,馬來人並不佔優勢,然而政權主導是馬來人,馬來人普遍有“馬來人至上”“馬來人優先”等原則,最後馬來人為了徹底解決後顧之憂,乾脆在1965年把新加入的華人人口集中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

這一下子就讓華人人口比例在馬來西亞境內徹底降下來了,馬來人再無人口比例的劣勢,而且不斷從印尼不斷移民馬來族人,更進步加大馬來人的人口比例。新加坡就是這樣被作為一個棄子被踢出,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只能帶著新加坡艱難前行,脫離馬來西亞聯邦那一天,還大哭了一場,對新加坡未來很是悲觀,也很無助。

————————

然而時過境遷,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大港口城市、躍居發達國家行列,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有外交關係,雖然國家很小,但實力不弱,在東南亞也是舉足輕重的。

今天馬來西亞再想讓新加坡迴歸,想都不用想,今天新加坡不是過去的新加坡了,新加坡早已經不需要馬來西亞的庇護了。“大正”用通俗話來形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關係,“

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大正看世界


收回?馬來西亞根本不想要新加坡好伐!

近代的民族獨立運動大多要經歷血腥的武裝鬥爭,幾乎每一場獨立戰爭都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無數的愛國志士為了自己國家的獨立不惜赴湯蹈火,以身許國。

但環顧世界,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像新加坡這樣是被迫獨立的。

更準確的說,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開除的。

(時至今日,新加坡國旗依舊保留著馬來西亞國旗上的“星月”標誌,新加坡國語依舊是馬來語)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都是英國的殖民地,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的《英荷條約》最終確立了英國對該地區地區的控制。

由於該地瀕臨馬六甲海峽,自古就是東西方海量的必經之地,明代開始就吸引了大量的華人來此定居。到英國人統治前夕,當地華人佔到了本地區總人口的近一半,與當地的馬來人勢力是不相上下 。

在二戰之後,英國國力大衰,無力再維持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對於位於東南亞的殖民地,倫敦也準備放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沙巴、砂拉越、新加坡四個政治實體共同組建馬來西亞聯邦。

這時的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加盟國,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十分憧憬建立一個在國際上有聲有色的的大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但在馬來西亞聯邦建立的基礎並不穩定,其在建國伊始,內部的政治鬥爭就接連不斷。特別是種族矛盾,一直衝擊著馬來西亞社會。

馬來西亞在建國之後一直奉行“馬來人至上”的民族政策,處處打壓華人,不給於華人平等地位,為此導致華人和馬來人多次爆發激烈衝突。

特別是在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在1964年7月及9月連續爆發了兩次大規模地種族騷亂,這讓吉隆坡方面十分頭疼。

馬來西亞在建國之初華人佔比曾一度超過50%,這其中有將近一般居住於新加坡。如果沒有新加坡的話,那麼大馬華人的數量將會大大減少,從而可以保證馬來人對國家的絕對控制。

有鑑於此,於是在1965年8月7日,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下令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中開除。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馬來西亞國會緊急修憲,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聯邦關係。

至此,新加坡正式被馬來西亞提出家門,想不獨立也得獨立了。

馬來西亞此舉徹底擊碎了李光耀大馬來西亞的政治企圖,他含淚宣佈了新加坡獨立,實在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奇景。

(李光耀說他一生只哭過兩次:一次是母親過世,一次是新馬分家。第一次他哭沒哭我不知道,但第二次他是真哭了,畢竟野心破滅了)

今天的新加坡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也是亞洲僅有的六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之一。

但要說馬來西亞想要再次吞併新加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理由跟之前一樣,新加坡這麼多華人,一旦合併將可能顛覆馬來人對國家的主導,馬來人傻嗎?!

(繁華地新加坡夜景)


千佛山車神


首先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需要明白以下幾點,第一,新加坡沒有收回的問題。領土收回一般有兩個條件,一是被收回地是固有領土,或者長時間統治的地方:二是,被迫失去,被割讓或者被侵佔。這樣的情況下,才有收回的問題,而新加坡從歷史上看,從來不是馬來西亞的領土,頂多就是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搭夥過過日子,以前在英國統治的時候,那都是平級的。所以第一個條件就不滿足,而第二個,新加坡的獨立,那不是被迫,而是馬來西亞把新加坡趕走的,當時新加坡被趕跑,馬來西亞還是很高興的。



第二,馬來西亞壓根不想要新加坡。在1963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成立聯邦的時候,馬來西亞就很討厭新加坡。因為新加坡都是華人,經濟實力很強,跟馬來西亞華人聯合,聲勢都蓋過了馬來族人,而當時馬來西亞的統治者都是馬來族人,他們主張一切是“馬來優先”,很害怕華人掌控經濟,又掌控政治。所以在1965年,直接國會決議將新加坡開除,不帶它玩了。而直到現在,馬來西亞華人和馬來族人的權力問題還沒有解決,因此,作為馬來西亞本身也不想讓新加坡回來。一旦回來,華人就佔據壓倒性的經濟優勢,這是馬來人不願意看到的。


第三,新加坡也不願意回來。現在新加坡在國際上炙手可熱,呼風喚雨。以一個城市創造了跟馬來西亞一樣多的GDP。小日子過的舒服得很,如果回馬來西亞,豈不是讓那些窮困地區分自己的錢麼?這是不可能的。而且,新加坡那是被趕出來的,也不可能回去,面子還是要的。所以,這個問題那是一廂情願,新加坡回馬來西亞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歷史真相背後


曾經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用這句話來形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關係可能比較貼切。當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同為英國殖民地,在二戰結束後都經歷了自治和獨立的過程。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新加坡全民投票,有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不過好景不長,彼此間的分歧凸顯。

對於新加坡而言,當年願意和馬來西亞合併是因為新加坡實在太小了,小的連淡水和蔬菜都需要從馬來西亞購買,如果和馬來西亞處理不好關係,新加坡都難以生存下去。不過合併後由於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加之冷戰意識形態的影響,新加坡華人居多,馬來西亞害怕是第五縱隊,其結果是兩者不得不分道揚鑣。

1965年完全獨立後,新加坡勵精圖治,發展迅速,經濟發展水平如今已經遠遠超過馬來西亞,而且軍事上投靠美國也能夠保證安全,作為國際自由港成為新加坡經濟繁榮的重要基礎,這也使得新加坡沒有必要和馬來西亞合併了。

對於馬來西亞而言,雖然會羨慕嫉妒新加坡,但畢竟新加坡已經獨立很久,並且此前也並非是馬來西亞的固有領土,因而想要讓新加坡迴歸無論是和平還是武力方式都不大可能,反而有可能費力不討好,所以也沒必要再讓新加坡回來,畢竟強扭的瓜不甜,還會惹出很多麻煩。


凌勝利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曾屬於一個國家,1965年新加坡獨立,成位一個重要的"城國",面積約700餘平方千米,人口560萬略多,新加坡面積雖小,可位置十分重要,其位於馬六甲海峽較窄的核心位置,為重要的十字路口。北隔1.5km左右的柔佛海峽與大馬相望,今已有大橋相連!新加坡現為主權國家,已得到聯合國公認!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因為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開除"了的以華人為主的州。由於政治等因素影響,很快得到歐美大國的承認。新加坡的獨立對馬來西亞雖有諸多不利,但也造就了新加坡傳奇!





新加坡國旗

新加坡位置圖,新加坡由60個大小島嶼組成,有200多條航線與世界600多個港口相連


海闊天空218505852


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並不是一個以馬來人為主的地區,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南洋華人聚集的地方,馬來西亞擔心的,是華人區的強大泯滅馬來族本身的東西,而又擔心馬來西亞又會像現在的新加坡一樣都是華人的天下,華人的聚集地,成了國家的主體,而李光耀在當時和他的黨羽卻差點成為了馬來西亞舉足輕重政治影響力的組織,可以說,新加坡現今的發展因為李光耀,也是李光耀及其家族導致了新加坡被迫獨立。馬來族除非在東南亞或亞洲遠遠超越華族群體人數,才有可能接受新加坡,李光耀執政時期甚至晚年,不斷地和大馬溝通加入問題,但始終都談失敗了。如果新加坡是一個馬來族主導的國家,李光耀不是馬來人,就不會有新加坡被迫獨立。短期內,並不知道將來的情況如何,但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地,沒有永久的不加入大馬,長久的人口等問題,資源,國土等等都是問題,新加坡不可能永久的當前這麼獨立下去


皇之貴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已經不存在收回以不收回的問題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獨立的2個國家,兩個國家互相依存的關係也非常重要,新加坡人喝的水都是從大馬過去的,新加坡人也有大量居住在馬來西亞的新山,兩個國家之間的人員也可以自由來往。

如果要說收回這個問題,首先先了解馬來西亞的體制,你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

馬來西亞是聯邦政府,成立於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個馬來州屬與海峽殖民地的檳城及馬六甲所組成。任何一個州都有權利退出聯邦政府,也可以有新的州屬加入聯邦政府。每一個聯邦成員在遵守聯邦憲法的同時也可以自行制定各州不違反聯邦憲法情況下的其他法律規定,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度。新加坡就是在1965年迫於種種原因退出聯邦的,文萊也是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的。

你如果居住在馬來西亞,你會發現每一個州在不同的節日放假的時間都會不同,有些州會放假,有些則不同,比如說雪州足球隊贏得冠軍,雪州甚至會宣佈放假一天,其他州則不會。中國的中元節有些州就放假,有些州則不同。各個州福利不同,待遇不同。

所以說,新加坡不是收回的問題,是他願不願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馬來西亞聯邦願不願意接受他的加入的問題。照目前的情況來說,馬來西亞聯邦是不會允許新加坡加入進來的,如果新加坡的加入華人比例就會大幅上升,到時候大選的時候就會出現華人和馬來人的勢均力敵,可想而知結果會怎麼樣?

馬來西亞很多州目前和聯邦政府有很多分歧,甚至像柔佛州的蘇丹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排除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的說話,沙撈越,沙巴這些州在移民法和一些法律上有高度自主權。

最後一句話,馬來西亞是相對民主的國家,我說的是相對,無論是加入還是退出是需要人民投票決定的,新加坡是否加入也是要投票的,不是一句話就可以決定的事。


夾趾拖


一、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割成為兩個部份: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連柔佛海峽與新加坡隔海相望)。其東部是加里曼丹島北部的馬來西亞沙砂兩州(南連印尼,文萊國夾在沙巴州與在砂巴越州中間)。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邦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與新加坡、東馬二州組成了馬來西亞。其時合併後的馬來西亞:馬來人口占50%,華人佔42%,印度人佔8%,經濟絕大多數掌握在華人手中,馬來人在人口方面也不佔優勢。為此,馬來西亞當局強行在1965年將華人人口占85%的新加坡驅"逐離出"馬來西亞,使李光耀等華人含淚宣佈新加坡獨立。 二、開弓沒有回頭箭!在華人領袖李光耀領導下,歷盡艱辛,齊心協力,充分利用海島區位優勢,迅速把面積719平方公里的島嶼建設成為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區。人口561萬人的新加坡GDP產值3141億美元,人均產值55985美元,已躋身於世界最發達的的國家。△而人口3120萬人的馬來西亞的GDP產值卻與新加坡不相上下,人均產均僅1萬美元,新加坡人均產值為馬來西亞的5.6倍,馬來西亞已經永遠失去了新加坡…


留研


不存在所謂馬來西亞收回李家坡的命題!因為假如按照國家概念來說,馬來半島(馬來亞)和馬來西亞從未獲得過李家坡的主權,因此,“收回”李家坡從何談過?

首先講馬來半島(馬來亞部分),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從未形成過一個統一的國家,其歷史要不受暹羅統治,要不就是幾個小土邦,甚至是作為一個無主小島而已。在這段相當長的歷史上,現代概念的國家~馬來亞/馬來西亞根本不存在!李家坡小島充其量就是無主土地,直至英國人的到來。

英國殖民者佔領馬來半島後,李家坡和檳城這兩個無主小島即被英國劃為直屬海峽殖民地,由英國直接管治,直接派駐總督。而馬來半島主體(即後來的馬來亞)則由英國間接管治,即名義上保留各土邦,由英國通過土邦邦主進行間接管治。這段時期,李家坡、檳城與馬來半島(馬來亞)各土邦是各自獨立關係,唯一有牽扯的僅僅是都由一個主~英國人統治,僅此而已(或者可以形容為類似印度和緬甸的關係?)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撤出殖民地時為了後殖民地的利益而並湊了一個“馬來西亞”方案~即把所有英國南洋殖民地:馬來亞、海峽殖民地即檳城和李家坡、沙撈越、沙巴、文萊合併為一個國家(其中文萊最早退出)。這個就是“李家坡屬於馬來西亞”的誤解的來歷!實際上,李家坡從來都不屬於馬來亞/馬來西亞,它僅僅是英國人強拉而短暫加入馬來西亞而已。一句話,馬來西亞是一個人為構建的國家,其實是由馬來半島幾個土邦加上海峽殖民地和沙撈越、沙巴而構成“馬來西亞”從法理上說對李家坡、檳城、沙撈越和沙巴並沒有固有的主權,這幾個地方僅僅是“自願加入”馬來西亞聯邦而已,隨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退出聯邦。

綜上所述,“馬來西亞”自古以來對李家坡並沒有主權,李家坡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形式的政體比馬來西亞的歷史長了上千年,因此,收回李家坡從何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