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情,畫中行

自古以來,雨中景就備受文人推崇。唐代王維的《山中》吟“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宋代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每當雨季來臨,飄緲的雨滴、朦朧的雨霧和曼妙的雨景,為畫面營造出別樣的意境美。雨中風景透出的空靈之感,更是與中國傳統水墨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很多攝影人“欲罷不能”。

如今,攝影技術和器材的發展,為廣大攝影人在雨中定格各種各樣的風景提供了極大便利。趁著炎炎夏日中難得的涼爽,與夏雨來一場詩意的鏡中相遇,定有不凡的體驗和收穫。——本文選自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46期11版

1

武夷山:山水畫卷如夢境

雨中情,画中行

九曲溪 陳美中 攝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夏是欣賞煙雨武夷的最佳時節,雨後雲霧繚繞,流水懷抱群山,煙雨籠罩下的武夷似人間仙境,置身其中,身心通透。此時也是拍攝的最佳時機。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著豐富而良好的生態資源系統。茂密的森林、壯觀的瀑布、神奇的丹霞地貌、造型各異的山峰等,共同構成一片攝影的“天堂”。尤其是夏日,舒適的溫度使這裡成為有名的避暑勝地,節假日更是遊客如織。下過雨之後的武夷山就像是剛完成的水墨畫,尚蒙著一層水汽,山更幽了,林更綠了,水更活潑了,拍出的畫面顯得那麼溫潤,讓人看著那麼舒服。難怪下雨的時候來武夷山拍攝的人一點不比平日裡少。

雨中情,画中行

天遊峰 陳美中 攝

雨後群山被白茫茫的煙雲遮住,仙氣繚繞的大王峰與玉女峰甚為動人,風吹雲蕩,時刻變幻。拍攝這樣的美景,我大多使用的是慢速快門曝光手法,不僅能有效體現雲霧變幻的飄逸感,同時也能增強圖片中水的流動感。九曲溪水縈繞著群山樹木,薄霧好似隨著水流飄散,群山又仿若要隨著這曼妙薄霧隨風飄去,畫面動感十足。

雨中情,画中行

茶洞 陳美中 攝

雨後初晴之時,薄霧淡淡地飄在山峰高處,星星點點的陽光透過薄霧傾瀉而下,山色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鬱郁森森。此時的重點便是展現薄霧的通透與山色的蒼翠。動態的霧與靜景的山色襯映,營造出詩畫之感,薄霧留下的那場煙雨好似只是一場夢境。

到武夷山中,於雨落時感受大自然營造的如夢之境,與這一片靈動的山水來一場影像的邂逅。▣陳美中

2

石臺:詩意山村白石嶺

雨中情,画中行

白石嶺山林雨霧 黃慧 攝

江南多雨,襯托出醉人的婉約之情。而在安徽省石臺縣大演鄉新聯村的白石嶺自然村,古老的村落在春雨的纏綿下煙雲四起,油菜花包圍在山間村旁,令人感嘆不已。

白石嶺是一個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老村莊,相傳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村中央建立的一座白石亭便是佐證。站在這裡,可拍攝村莊山林掩藏在自然生態的原始曠野中,零距離聚焦橋邊的潺潺溪水,以不遠處蜿蜒曲折的石階為視覺引導線,捕捉那錯落有致、依山傍林的徽派古建築。

雨中情,画中行

雨中白石嶺 黃慧 攝

趁著石臺舉辦全國攝影大展之機,我與全國各地的攝影人來到白石嶺。不巧遇上小雨,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紛紛架起長槍短炮,用心捕捉白石嶺醉美的瞬間,抓拍自己心中的畫意。就在這時,一群遊人出現在鏡頭裡,在山村間、在雲霧的陪襯下更有靈動之感。按下快門的這一刻,著實讓我興奮不已,這才是雨韻古村的味道啊。而在村外,成片的油菜花開遍山野,更讓原始的白石嶺村彰顯出獨特魅力。儘管相機被雨水一次次淋刷,但拍攝的收穫足以讓我忘記一切。

在村外拍攝完,我們沿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進入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古村,用鏡頭尋找歲月的痕跡。從一座座典型的徽派村屋尋找充滿江南皖韻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我們就這樣跟著時光的腳步一次次按下快門,保存下這份歷史的饋贈。

我希望下次雨季再到白石嶺,捕捉更完美的詩意畫卷。▣黃慧

3

洪雅:煙雨柳江寄鄉愁

雨中情,画中行

雨後柳江 張佳豪 攝

在四川省洪雅縣的柳江古鎮,你不必急著趕路,更不用急著拍照,或找一茶舍,或臨江而坐,閒話品茗,細讀柳江的詩意畫意所在。蘇東坡有云:“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極目遠眺遠山近嶺,感受到心的自由和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醇厚的古鎮遺風,給人以自在和欣悅。

每當細雨過後,縹緲的水霧便會環繞這個小鎮起舞,給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水流歡快地流動著,更是給這個小鎮增添了些許活力。水、霧都被鑲嵌在這個小鎮裡,讓人多了些遐想。

雨中情,画中行

柳江雨中游 尹霜林 攝

我的鄉土情結比較重,可能是因為從小就生活在柳江的緣故,看著老街那熟悉的青石板路,心裡別提有多愉快。古鎮的建築多是木板房吊腳樓,依著根枝盤錯的黃葛樹而建。街道以青石板鋪就,堅硬而密實。有了雨水的潤澤,風景和建築更被洗刷一新,顯出生氣。生於斯,成長於斯,我幸得被這方山水所滋養。但遊人為什麼也對這個小鎮流連忘返呢?大概就在於這豐富多元的地方文化和風格迥異的建築遺存吧。柳江的山山水水無不透露著詩意與畫意,拍柳江,品柳江,豈是一朝一夕的光陰就能把所有的美都能呈現?

這即是我印象的柳江,一座看似平凡卻又處處迷人的古鎮。▣ 張佳豪

4

雲臺山:峽谷雲海伴山行

雨中情,画中行

雨潤紅石峽 鍾彥 攝

今年夏季的雲臺山,比往年更顯多姿多彩,因為今年的雨天來的早、來的多。大山遇到雨,景色往往都跟著有了變化,而云台山由於特殊的地理地貌,雨天會展現更加雄秀壯麗、仙境旖旎的風姿。冒雨遊覽的人,無不為雲臺山的神奇變化興奮驚歎。

雨中游覽雲臺山,首先要走紅石峽、泉瀑峽、潭瀑峽,因為峽谷在雨中或雨後樹更綠、瀑更多、潭更幽、山更潤,能讓你真正體會到清新如洗的感覺,體會到谷深山更幽的境界。在3個峽谷中,首選素有“中原第一景”之稱的紅石峽。峽谷由紅巖絕壁構成,崖壁通體赤紅色,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丹霞地貌世上眾多,而像紅石峽這樣的峽窄、谷深、瀑多、水碧、樹綠、石紅、九曲十八彎,乃世上稀有。紅石峽平時已經美得讓人讚不絕口了,有雨更是錦上添花,整個峽谷的色彩飽和度又提升了一級。最典型的是整個峽谷的紅巖絕壁和腳下踩、水中露的紅石,被雨水浸染得血紅,還折射出瑩瑩光芒。再加上峽谷中穿著雨衣、打著雨傘的遊人,共同組成了一幅色彩豔麗的水彩畫。

雨中情,画中行

雲臺山茱萸峰雲海 王利江 攝

雨中游覽雲臺山,茱萸峰可謂是不二之選。茱萸峰海拔1300多米,是雲臺山的最高峰,平日裡登頂,抬眼可見雲臺山全景,是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好去處。而當你正好遇到雨天或雨歇初晴時,就如同走在了雨霧如詩、雲海飄緲的仙境中。夏日的茱萸峰山體溫度高,經常是邊下雨邊生雲霧,不時吹來的陣陣清風,讓溝壑之間雲霧流動,群峰之間雲繞霧鎖,峻嶺之間雲瀑競流,山川之間雲海翻騰。

青龍峽景點在雲臺山的西景區,有“雲臺山第一大峽谷”的美譽,距離雲臺山30多公里。沿著海拔1000多米的嶺上景區道路前行,兩岸峰嶺對峙,幽谷深不見底。青龍峽經常晚上下雨早上晴,愛好攝影的朋友,如果正好趕上夜晚下雨,第二天一定要早早出發,在凌晨5點前趕到能看見望親亭景點的景區道路邊,選好位置,架好相機,等待雲蒸霞蔚的奇觀。近景的草木欲滴、中景的峽谷雲飄和遠景的嶺巔日出,會形成冷暖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烈的畫面。▣王利江

5

大化:巖灘庫區多姿彩

雨中情,画中行

雨中巖灘庫區 黃格 攝

拍攝湖區山水,很多人選擇晨昏雲蒸霞蔚之時,其壯其美,攝人心魄。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庫區,春夏之際的陰晴無常、雨霧交替帶來另一種韻味,氤氳之息,盪滌心扉。

紅水河水電基地10級開發中的第5級——巖灘水電站,在1992年下閘蓄水後,巍巍大壩構築了26億立方米的蓄水庫容、153公里的渠化航道、107平方公里的庫水面積。水面寬闊平靜,水灣曲折,成就了山清水秀的湖區風光和淡水魚的天堂。

如果在湖畔的山坡上俯視,就會見到無數個山嶺大半截淹沒在漣漪中,露出水面的山頭便成了百多個島嶼和半島。島在湖中,水圍著島,岸邊林木叢生,瑤壯村寨星羅棋佈,美其名曰“綠珠長湖”。行舟湖中,波瀾輕撫,水光閃爍,山嶺蒼茫,雨後雲霧繚繞,魚鳥遊翔,真是一個夢幻般的水鄉澤國。

雨中情,画中行

雨後巖灘水電站 黃格 攝

湖的上游是16公里長的板蘭大峽谷,峭壁林立,山高林茂,倒映湖中,山水交融。往下行,巴龍島“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島上人家掩映綠樹中,蝶舞果香。下游還有盤龍島、三星島等,岸邊“巨鯨昂首”等雄峻山峰不時隨坡而起,煙波浩渺涵蓋了美,妖嬈水灣襯托出妙。交織的網箱、遊動的漁船、秀麗的島嶼、迷人的港灣、青翠的山峰,織就了一幅幅山環水繞、多姿多彩的畫卷。隨處瀰漫的人文氣息,又給予攝影人更大的發掘空間。

雨中的巖灘庫區被罩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輕霧繚繞,如仙女舞動著紗巾,再有漁船悠悠搖曳於湖面,便更令人心醉。這是國畫高手筆下的山水畫卷,更是攝影人表現自然的另一種途徑。

有時,小雨剛剛過去,天空的雲彩堆積過來,山間的霧氣飛向峰巔。似晴非晴間,山巒的層次少了,雲層卻豐富多彩了。有時,晴天烈日裡突然下起一場雨,就會出現少見的自然現象,如紅色的雲霞與灰暗的地面、光點閃爍的湖面形成色彩、動靜的反差,運氣好的話,還能拍到彩虹飛架在山巒湖水間。

雨中巖灘庫區的湖光山色,是未經雕琢的自然美,也會讓你收穫不期而遇的驚喜。▣ 黃格

溫馨提醒

雨中情,画中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