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溢價26%收購新宇智能 海倫哲「跨界」引爭議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近日,海倫哲溢價26%收購新宇智能的行為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藉助關聯交易,徐州海倫哲專用車輛股份有限公司(300201.SZ,下稱“海倫哲”)董事長丁劍平於去年向此次收購方投入6000萬元,幫助新宇智能迅速擴大規模,業績承諾和收購價格雙雙提升。

事實上,這已不是海倫哲第一次參與資本市場運作。據其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慄沛思向記者透露,除掉圍繞併購重組發生的費用,公司前兩年併購的巨能偉業和連碩自動化兩家公司2017年對母公司的利潤貢獻已超過30%。

不過,事實真的如其所言嗎?海倫哲在2012、2014及2015年均有類似的收購重組活動,這些跨界併購的成效如何?

新宇智能2017年獲收購方六千萬資金投入

記者注意到,此次併購新宇智能的交易支付方式為股份支付比例 60%,現金支付比例40%。為何現金支付比例高達40%?這是否意味著收購方資金面較為緊張?

由於新宇智能並非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披露有限,記者查閱海倫哲方面發佈的相關公告瞭解到,新宇智能去年淨利潤為2164.48萬元,同比增速為105.62%。

新宇智能近兩年營收與利潤情況: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單位:萬元

數據來自海倫哲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該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6827.36萬元,佔營業收入的58.86%,但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1149.80萬元。

從資產結構來看,新宇智能應收賬款佔比高達43%,應收賬款週轉率為2.14。據公開資料顯示,新宇智能是一家鋰電池生產設備供應商。公司經營範圍為:研發、產銷:通用機械設備、五金製品;銷售:手機及配件、汽車配件;貨物及技術進出口。

記者查閱材料行業內地非上市公司的平均應收賬款週轉情況發現,2016年平均值為19.29,而滬深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則更高,2017年高達24.32,2015及2016年甚至高達52.02和49.34。比較而言,新宇智能的應收賬款週轉率可謂相當低。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數據來自wind

至於應收賬款為何佔比高達43%,慄沛思解釋稱,新宇智能原來經營規模較小,大概在幾千萬左右,現在規模突然增長,導致應收賬款佔比較高。據他透露,為了展示海倫哲方面對於此次收購的誠意,董事長丁劍平曾於去年對新宇智能投入六千萬元,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宇智能的資金緊張問題,為其擴大規模提供了重要保障。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數據來自wind

新宇智能利潤表顯示,2017年,在效益方面,該公司淨利率為18.67%,毛利率為21.23%;在效率方面,總資產週轉率為0.66。公司2017年總資產報酬率為12.36%,較2016年的13.14%有輕微下降。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數據來自wind

經資產基礎法評估,新宇智能總資產賬面價值為 17506.43 萬元,評估價值為 19086.22 萬元,增值額為 1579.79 萬元,增值率為 9.02%。而用收益法測算的新宇智能企業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 42855.85 萬元,也即此次收購價格,比資產基礎法評估價格高出30426.14 萬元,高出的幅度為244.79%。

至於此次交易為何會溢價,慄沛思表示,溢價收購主要是基於新宇智能更高的業績承諾。由於兩次談判方案時間節點的不同,對方對於收購完成後未來三年的業績承諾由去年所定的2300萬元、3100萬元和4100萬元基礎上,提高至3300萬元、4600萬元和5100萬元,因此海倫哲給出的收購價格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慄沛思認為,目前鋰電池成產銷售行業良莠不齊,行業內的公司尋找合作以及被上市公司收購是一個趨勢。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鋰電池在儲能上的技術應用主要圍繞在電網基站備用電源、家庭光儲系統、電動汽車與充電站、電動工具、居家辦公設備等領域。新能源汽車作為動力鋰電池的重要應用領域,其行業發展需求將對鋰電池行業有較大的影響。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增速均超過50%。新能源汽車呈現供過於求的發展局面,但總體而言供求趨於平衡。

透視海倫哲業績:增收不增利

查看海倫哲上市以來年報,記者發現,公司在2011年開始淨利潤出現下滑,2013年達到最低點,2016和2017年增長較快。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營業收入則連年上升,尤其是2016及2017年。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同時,記者注意到,海倫哲毛利率在30%左右,但是期間費用很高,導致公司出現一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這與公司近年來併購連碩科技、巨能偉業等形成一些無形資產需要攤銷有較大關係。併購重組發生的費用支出,這也是非經營因素。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據瞭解,海倫哲主要生產銷售產品為高空作業車,這種作業車必須經過國家法定的檢測機關認可之後才允許上路、上牌照,具有一定的行政門檻,優點是移動快、作業效率高,缺點是價格高,一般用於在電力、市政(路燈)、園林、公安、石化等行業。近幾年,隨著公司跨界併購,目前已涉足專用車輛、LED智能電源及控制系統、智能製造等領域。

目前,中美貿易戰已造成美國本土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且發展趨勢未知,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提到,由於海倫哲主要產品高空作業車的底盤是外購的,因此進口上裝成本小幅上漲,未來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慄沛思給出的解釋是,公司本部生產的絕緣臂架高空作業車的絕緣臂架部分採購自美國,若中美貿易戰影響真正開始,反而能夠促進公司業務國產化。公司曾於去年特朗普訪華期間與美國一家公司簽定了5000臺採購訂單。若受貿易戰影響,採購成本提高,慄沛思認為這對成本影響較小,可能只有不到1%。若未來中美貿易戰真的擴大化,公司反而可以不採購美國的絕緣臂架,從而實施國產化計劃(受合同限制,目前是不能這樣做的)。

另外,與新宇智能一樣,海倫哲的資產結構中,應收賬款佔比同樣較大,2017年公司應收賬款達 103781.81 萬元,比年初增加 13851.88 萬元,增長了15.40%。這對公司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注:信息來自2017年海倫哲未合併報表前數據

多次跨界併購背後不盡人意的股市表現

2012年,通過上海產權交易所,海倫哲以 4180.74 萬元收購了上海格拉曼國際消防裝備有限公司,進入消防車行業。格拉曼主要從事軍品及 消防車的研發和生產經營業務。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格拉曼已連續兩年多處於虧損狀態。

2014年,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了深圳市巨能偉業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進入LED這個千億級別市場規模的行業,這是公司資本運作的開始。

2015年,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深圳連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開始進入具有萬億級市場的智能製造領域。

這些收購成效如何?根據海倫哲公佈的巨能偉業業績完成情況,2014 年巨能偉業未完成業績承諾,但對未完成業績承諾 322.85萬元進行了補償;2017 年未完成業績承諾,差額為-262.51 萬元,但 2015 年、2016 年均超額完成業績承諾,合計多完成業績承諾 315.85 萬元,可以彌補 2017 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數據來自海倫哲公告

2017 年,巨能偉業開始進行 LED 顯示屏 COB 模組件的研發,目前已完成樣品試製,計劃在 6 月份前進行小批量生產。雖然目前完成了樣品的試製,但能否真正實現批量生產,仍存在不確定性。巨能偉業後續能否健康平穩運營,其現有的 4598 萬元商譽是否減值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據慄沛思透露,除掉圍繞併購重組發生的費用,去年巨能偉業和連碩自動化兩家公司的利潤貢獻在母公司淨利潤中佔比在30%至40%之間。

在此次收購中,海倫哲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齊秉春、吳海波及丁劍平等人所持有的新宇智能 100%股權。而丁劍平為海倫哲實際控制人,故而此次收購屬於關聯交易。

記者注意到,海倫哲在股市上的表現似乎並不理想,甚至連財務總監慄沛思都表示“很鬱悶”,公司之前為了提振市場對其股票的信心,曾對股份進行回購以及股東增持,但效果並不盡人意。另外,儘管公司於5月16號發佈併購重組公告,但截至5月24日晚,海倫哲股票近5日主力淨流出已達821萬元。

近期“中經車視界”精彩內容

中經車視界

資深一線記者團隊,獨家爆料汽車行業內幕新聞,

獨到視角解讀車企行業大事件,全面掌握車企行業最新動態。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聚焦」溢价26%收购新宇智能 海伦哲“跨界”引争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