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陵墓里到底有什麼,爲什麼近百年沒人能進去?

鄧州市穰東鎮信訪


乾陵是李治和武則天兩位夫妻皇帝合葬的皇陵,在當初修建乾陵的時候,李治非常的霸氣,因為國家財力雄厚的原因,李治是直接把乾陵所在的整座山當成自己陵墓封土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找到相關墓道的話,除非把整座山都剷平,要不然是休想挖開這座墓的。




乾陵中珍寶的埋葬數量是非常驚人的,因為這座陵墓中埋葬著兩位帝皇,因此所陪葬的珍寶也是雙份的。

在李治下葬的時候,乾陵陪葬入了號稱當時大唐國力三分之一的金銀財寶,武則天在選擇和李治合葬的時候,她所陪葬的金銀財寶比李治是還猶有過及的。




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最奢華的陵墓

李治和武則天在位的時候都處在了唐朝最黃金的年代,雖然此前有李淵、李世民兩位皇帝,但是他們在位時都是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急需恢復的時候,這個時候雖然他們也想用龐大的珍寶陪葬,但是國力方面卻是不太允許的。

在武則天登上皇位前以及死後,雖然她的兒子輩們都當過皇帝,但因為沒什麼權力的原因,所以他們下葬時的陪葬規模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比的上李治、武則天時期的唐玄宗雖然將唐朝轉變為了真正的盛世大唐,但他晚年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他下葬時的珍寶也是比不上李治和武則天的。

而更不要說安史之亂後權力開始大縮水的晚唐皇帝們了,他們所埋葬的珍寶更是不可能達到武則天、李治那個高度。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珍寶數量最為龐大、最為珍貴的陵墓,而據專家們的粗略估測,他們認定乾陵中至少有將近500多噸的金銀財寶。

可能大家對500噸沒有什麼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以水泥為單位,講一下500多噸的金銀財寶有多麼龐大。

一包水泥大概一百來斤,一噸有2000多斤,如果把500噸換算成水泥的話,那它們的體積起碼得有1萬包水泥那麼龐大,不過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描述,在這眾多金銀財寶中肯定有不少東西的質量密度是要比水泥大的或者小的,所以我們簡單明白一下這個概念就可以了。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溫韜對乾陵的求而不得

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武則天和李治靜靜地躺在他們的墓穴中,不受各種戰亂、盜墓的侵擾,在他們冥靈的世界中靜靜地觀察著我們這個世界。

乾陵因為沒有被盜墓賊們得手過,所以在亂世年間成為了很多軍閥眼中的大肥肉,他們無不想吞下乾陵中數之不盡的珍寶,好通過消化這龐大的珍寶強大自己的實力。

在五代時期出現了一名盜墓狂人溫韜,溫韜是唐朝諸皇陵所在地的節度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軍閥,當時他為了發展自己手下軍隊的勢力,於是就開始對唐朝諸帝陵下了手。


在溫韜的洗劫下,除了乾陵之外其他所有皇帝陵寢都通通被搬了個一乾二淨,所有珍寶都被溫韜吞進了肚子裡。

溫韜對乾陵自然也是非常眼紅的,只不過在他調動大軍挖掘乾陵時,他無論怎麼挖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入口,以他當時的軍隊能耐,他是根本沒有能力把整座乾陵山給剷平的,因此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民國時期馮玉祥對乾陵的渴望以及失敗

在民國時期,馮玉祥對乾陵也極其眼紅,他對乾陵是非常勢在必行的,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手下孫仲連,給他準備了數量龐大的炸藥,打著把整座山都炸掉也要把乾陵炸出來的想法,然後就展開了他的盜墓行為。

只不過孫仲連在炸幾天後遭遇了雷鳴暴雨,做賊心虛的他就開始惶恐了起來,那個年代的人還是很迷信的,無論是孫仲連還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知道掘人祖墳要遭天譴的說法,如果不是馮玉祥的命令,他們也斷然不會做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於是在看到電閃雷鳴後他們就給自己找了個藉口退去了,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他們遭遇了龍捲風。

奇妙的歷史巧合讓人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

除了吸引了軍隊盜墓外,很多小的盜墓者也把眼光放在了乾陵中,只不過最後他們也都是無奈的空手而歸,根本找不到乾陵的墓道。

其實歷史往往都是非常奇特的,一件東西主動找的時候有很大的可能找不到,而不想找的時候這件東西卻很有可能被無意間找到,乾陵的墓道就非常符合了這個歷史特點。

在上世紀60年代因為修路的原因,修路工人們無意間在乾陵附近找到了當年李治、武則天極力掩飾的墓地,正是因此,人們才揭開了乾陵之中籠罩著的神秘面紗,人們也才開始擁有了對其一探究竟的機會。

當時在消息傳出後,郭沫若是所有人中最興奮的,他當即著手向上級申請了挖掘乾陵的計劃。

郭沫若和現代考古學家申請挖掘乾陵未被通過

郭沫若不僅是個考古學家,他還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文人,他在乎的並不是乾陵中的龐大金銀財寶,他最在乎的是乾陵中可能存在的蘭亭集序以及各種唐代已經失傳的古籍,所以為了一探古代文化的秘境,他就開始積極了起來。


雖然郭沫若申請的很積極,但是他的計劃很快就被否決了,原因就是上頭怕郭沫若這次再度毀了一座古墓。

在五幾年前郭沫若曾主持了定陵的挖掘,在挖掘之前很多考古學家都反對了郭沫若的提議,因為他們知道以當時的考古水平是保存不了墓中很多珍貴文物的。

但是郭沫若不在乎,最終在他和吳晗的聯手下,上頭同意了這次挖掘行動,而當時因為無法克服氧化的原因,定陵中很多衣物、書本都開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前車之鑑不可重複,為了避免災難降臨到乾陵之中,拒絕是在所難免的。


而在步入了現代後,隨著考古技術的提高,我國實際上是已經擁有了挖掘乾陵技術的,考古專家們也有很大的把握在挖掘乾陵的時候不傷害到絲毫的文物,於是挖掘乾陵的提議再度被提交了出來。
而這份提議在當時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主張要挖的,有強烈表示不要挖的,他們各執一詞、觀點不一,而國家的態度也是偏向於謹慎的,因此這個提議就被推移了下來,乾陵也就安然無恙了。

所以說乾陵中是有著數之不盡珍寶的,而從實際的歷史來說,乾陵並不是近百年沒有人能進入,而是近千年來都沒有人能進入,在60年代前人們想進入乾陵而找不到門道,最後只能黯然離開,而60年代後,人們找到了乾陵的門道但卻因為保護遲遲無法進入,這個時候,乾陵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了人們手中的。


孤客生


武則天的乾陵?其實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對的,因為武則天死的時候是以皇后的儀制葬入自己的老公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所以,按照禮制,這座陵的正確叫法應該是:

唐高宗乾陵!如今乾陵裡也樹立著當時留下的這塊墓碑。

“乾陵裡都有啥寶貝呢?”

關於乾陵,從古到今,有很多人都打過主意,沒辦法,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再加上她老公唐高宗早一步入土,陪葬品已經埋了不少,所以,這座陵裡是“兩位皇帝”的陪葬品,數量之可觀,可見一斑!

那麼,乾陵裡到底有多少寶貝呢?

不管是盜墓還是考古挖掘,乾陵都沒有被打開過,因此對於它裡面的寶貝,我們只能憑藉文獻的記載和猜測。

據專家推測,這座陵裡藏得寶貝可能多達500多噸!!!

哇塞!武則天這兩口子還真是能藏寶貝啊,竟然有這麼多。那麼,都有些啥呢?

只能靠猜測!比如唐高宗生前很喜歡古玩字畫,所以推測那本無價之寶,行書的真品——《蘭亭集序》就藏在乾陵裡。

乾陵地宮裡的格局構造應該是模仿唐長安城的皇城宮殿而建,因為武則天的前老公兼公公唐太宗的地宮就這麼建的:

地宮內“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五代史》

所以可以推測,乾陵的規模應該和唐太宗的昭陵差不多,也許還更大!

除了有珍奇的古玩字畫,金銀珠寶,乾陵裡也許還放著一個很珍貴的東西——唐代著名史學家吳兢所著的《武則天實錄》。這本書詳細記錄了武則天生前的點點滴滴,如果它能被發現,相信女皇的真實一生會展現在大家眼前,所以,小君認為這東西實在是整個地宮裡的無價之寶!

反正乾陵地宮裡的珍寶就一個字——多,兩個字——很多,三個字——非常多!

“神秘的乾陵,從未被盜過!”

乾陵裡的寶貝多,歷史上有很多盜墓賊都光顧過它,可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得手過,據說連乾陵的入口都沒有人找到過!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乾陵曾遭三次大規模的盜掘:

一、黃巢起義時,黃將軍曾想撬開乾陵找點軍費,他召集了40多萬農民兄弟一起來到乾陵西側挖墓,本想著用人海戰術一人一鏟的挖開它。結果挖了好多天,啥也沒挖到,倒是把梁山給挖出了很多溝,俗稱“黃巢溝”,挖陵失敗!

二、五代時的著名盜墓專家溫韜也打過這裡的主意,一開始他覺得沒問題,畢竟唐太宗的昭陵就是被它盜掘,可挖著挖著,連個墓道門都找不到!

三、民國時的軍閥孫連仲也想撬開乾陵,可沒曾想炸著炸著,天空突然颳起龍捲風,把兩士兵給吹沒了,他害怕啊,怕這是老天的警告,所以沒再繼續挖下去。

綜上,這乾陵實在是神乎其神,完全打不開啊,由此,它也成為了唐陵裡唯一沒有被打開過的。

那麼,為什麼乾陵這麼神,讓盜墓賊總也得不了手呢?

小君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乾陵當時修建時正值盛唐,武則天和高宗不惜動用血本來建陵,一定是考慮到了後世可能會被盜,所以整個陵工程浩大,將整個梁山都作為了自己的陵寢,不僅在入口的設置上用了很多“障眼法”,比如黃巢當年就被騙(黃巢誤以為乾陵西邊的眾多碎石塊是修陵所留,故從西邊開始挖,殊不知這是唐人當時故意弄的,誤導盜墓者從錯誤方向挖陵。)

二、整個陵寢將梁山內部整個“鑿空”,地宮直接建在山體裡,採取“因山為陵”的形式,梁山很大,山體內部也複雜,故你很難準確找到地宮的入口。

三、國家的保護!其實乾陵的入口在建國之初就被當地農民們修路時無意間炸開了,當時郭沫若想提議挖掘,可週總理表示反對,他認為我們當時的技術還不夠,十三陵的定陵就是個教訓,故決定不予挖掘,採取保護政策,當時周總理還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因此,這一座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陵寢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但小君覺得,是一個謎也未必是件壞事,去了的人就讓他們好好安息吧。。。


宮殿君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墓,裡面埋葬了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在一千多年間,有記載的大規模盜墓事件就有17次,規模特別巨大的有3次,但是這些盜墓行為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其實,按我們現在科學家掌握的技術來說,單純挖掘任何一個古代陵墓都不是問題,科學家主要考慮的是古文物如何才能保持原貌,如何才能不違背民意。

而對於乾陵這種規模龐大,具有世界性考古價值的陵墓來說,不是科學家想挖就能挖的了的。

古文物專家郭沫若曾經與周總理交談時提議,乾陵裡肯定會有很多字畫書籍,沒準兒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也在裡面,最重要的是武則天的畫像、“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的手跡能重見天日,真可謂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對考古學者研究唐朝歷史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

在我看來,郭沫若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其實,不難想象,乾陵一打開,其中的珍寶異石必然震驚世界。

周總理並未同意郭沫若的提議,只是把這一切都留給後人去解決,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是郭沫若一人?多人代的仁人志士,誰不想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唐末農民起義時,黃巢曾動用數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開挖,不料西側那些碎石子只是障眼法,故意留下的,結果可想而知。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濤,盜掘了十幾座唐代陵墓,在面對乾陵時也是束手無策。還有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更是假借軍事演習作幌子,對乾陵進行破壞性挖掘,甚至動用炸藥,最後都炸開了幾層岩石,楞是沒找到墓道口,天怒人怨不了了之。

而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乃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直接另鑿新洞進入地宮,難度很大,至於事實是否真像專家們猜測的那樣,只有等到打開乾陵的那天才知道。

等等,剛才不是說數次大規模盜墓都沒找到墓室入口嗎?現在專家們是怎麼確定墓道入口位置的?

其實,在上世紀60年代,幾個當地的老農民在梁山附近無意之間放炮炸石頭,結果竟無巧不成書的找到了墓室入口,這個入口後來經專家確認的確是地宮入口,肯定也是國家機密了,後來人們在墓室口旁邊種上了一顆華山油松,如今已是魁梧偉岸。


對於任何一座古代帝王墓來說,墓室入口就好比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就算開啟了挖掘的第一步。

陝西省考古界專家石興邦,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因為幾十年來,當地的考古專家隊伍已經在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挖掘中,積累了豐富的挖掘經驗,整體專業水平已經排名世界前列,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保護性開採挖掘。


並且,他們認為,挖掘乾陵是當地政府的一項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數十萬字、眾多科學考古專家參與、異常謹慎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採用高科技技術在密閉環境中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氧氣瓶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者高清機器人)進入墓室地宮,用微光攝像器材採回資料就算髮掘成功了,至於怎麼保護,怎麼展出,必須根據採回的資料制定,那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了,這樣的發掘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地宮中有何無價之寶?

乾陵地宮中,至於到底有多少文物,經過這麼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斷:那些墓道中造型各異的條石定是不可多得的文物,除去這些條石,其它的陪葬文物估計有上百噸。


金銀銅器,自不必多說,必然會車馬同載,除去這些祭器之外,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很有可能在乾陵中,因為之前溫韜盜掘昭陵時,出土的寶物清單上,並沒有《蘭亭序》。

總之,武則天的乾陵近百年沒人能進去的原因,就是以現在的技術並不能完全保護出土文物原樣,盜掘那是破壞性挖掘,無需考慮文物是否為原樣,秦皇陵兵馬俑在剛出土的時候是彩色的,接觸空氣以後不久就成了土色,這已經算是文物界的損失了,科學家不想乾陵再重蹈覆轍。至於武則天陵墓中到底有什麼,都是推測無人知曉,但不可否定的是袁天罡選的乾陵必然是一塊風水寶地。

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葬者,乘生氣也,藏風驟氣,得水為上,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位玄武。

小小嬴政


乾陵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省幹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長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幹位,故稱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至於說為什麼無人進去,也是它作為唐十八陵裡保存最完好的原因。不是賊不想盜,而是乾陵防盜設施堅固,賊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開.乾陵本身是一個大山,最外層是土,當然容易挖動,但土層裡面是整齊的大石塊砌成,石塊相鄰兩面之間除黏結物以外,有圓錐形空洞,兩個石塊相鄰面的圓錐形空洞相對,並用金屬熔液澆灌,冷卻後將石塊一一固定在一起,一層又一層,也不知道有多少層,所以有盜賊也曾打開過幾塊,但畢竟工程巨大,盜賊只好望洋興嘆了!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依照唐太宗“因山為陵”的葬制,乾陵建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唐太宗昭陵

關於乾陵的選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說,唐高宗登基後不久,就派長孫無忌和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擇陵寢之地。二人同時看中了梁山的風水。梁山主峰直插天際,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龍氣。梁山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一塊“龍脈聖地”。但是此種說法卻被袁天罡所駁。

袁天罡認為,梁山表明上看來是一處風水寶地,但是卻有很多不足。梁山北峰居高,前後兩峰似女乳狀,恐怕陰氣過重,女人掌權。

袁天罡和李淳風

高宗聽了袁天罡一番宏論後,不知該如何定奪。此事卻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她將來能做皇帝,於是,她便建議高宗認同李淳風的說法。高宗就應允了,第二天便傳出聖旨,定梁山為陵址。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裡!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上官婉兒相貌復原圖

郭老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其實,可以想象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蹟才怪哩!

眾所周知,唐朝發展到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基本上是最繁榮的時期。據資料記載,唐高宗下葬時隨葬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下葬時又隨葬了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

武則天

那麼這些陪葬品的價值又有多少呢?要知道里面任何一件器物都是皇家御用的古董,可不是簡單的用材質來衡量的。除卻金銀珠寶,少不了的是更早時期的文玩字畫等等,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此,就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財政收入,乾陵內的寶物達500噸以上。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乾陵墓道口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風,已成棟樑之材。

對一座帝王陵墓來說,墓道口好比一把鑰匙,若要發掘,相當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宮的鑰匙已被我們握了40多年,這把鑰匙若是讓歷史上那些盜墓賊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凡人的歷史世界


乾陵作為唐代帝王陵裡面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它裡面到底有什麼呢?下面是在下的一些猜測。

千古第一帖

《蘭亭序》號稱千古第一帖,相傳唐高宗並沒有遵循唐太宗的遺詔把《蘭亭序》放入昭陵陪葬,而是自己留了下來,所以有可能是被武則天放入了乾陵。

秘色瓷

秘色瓷的燒製工藝早已失傳,若不是當年法門寺出土了秘色瓷,這東西還會一直存在於傳說之中。作為帝王墓,更高品質的秘色瓷應該可能少不了,所以這也是一個看點。

唐代絲織品

唐代的絲織品也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又因法門寺出土的武則天的一件絲織品可窺一二,正因為有了一件,有些專家也期待裡面有更多唐代的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各種精美的玉、金銀器物

這些基本上都是每朝每代的標配,只是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特色。所以即使知道有這些種類,但是還是會期待其造型的精美程度。



至於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有被盜,只能說第一,唐代陵墓大部分採用了長孫皇后的建議,鑿山為陵,這個就比封土堆好防盜一些。而第二則是墓道選的夠隱蔽,直到近來才被無意發現,不過現在都被保護了起來。所以乾陵一直才一直沒有被盜。


淡看天上月



乾陵是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皇陵,也是唐第三帝唐高宗和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修建於684年,工程歷時23年才完工。

由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均位於盛唐時期,所以乾陵內藏非常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都埋在墓中,據說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近代科學儀器探測裡邊的寶藏多達500噸左右。除主陵外,乾陵還包括17座葬有皇子,公主和大臣的陪葬墓群。

乾陵為什麼千百年沒有被盜呢?這是因為乾陵主陵利用梁山天然地形依山而建,梁山主峰1047.9米,山石崔嵬,地勢險峻,為東西交通之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梁山原有三峰,北峰最高,南側兩峰較低,東西對峙,地宮位於北峰下。三座挺拔俊俏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於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像一位新浴之後豐滿的美麗少婦,頭北足南,仰臥於藍天白雲之下,這就是梁山,是有“歷代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稱的乾陵。

乾陵的墓道在上世紀50年代被幾個農民意外發現。1985年冬,經過乾陵的西蘭公路復修,需要大量的石材,幾位農民到山上炸石頭意外發現墓道口。1960年5月12日,墓道口砌石全部披露:地宮墓道口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有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0.6米的石條填充。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男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北向南層層疊扣,共39層,約用石條8000多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加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融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融為一體。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幹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記載的一致。另外工作者也沒有在陵山周圍發現盜洞,從而證明乾陵沒有被盜。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是風水寶地。武則天派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前一後去尋找墓地,一個找到地點後把銅錢埋在土中,一個拿髮針插土中,兩人覆命後竟然是同一個地方,隨後武皇派大臣去查看,竟然精準到髮針插銅錢的錢眼中。真是妙堪乾陵,不約而同。雖不能迷信,但事實就在眼前。風水寶地就是不會被其他人所糟蹋,所以乾陵至今無人能進!歷史上盜乾陵的人不計其數。有記載的就有三個大盜,但都鎩羽而歸。第一就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帶領40萬大軍,挖了40米深的黃巢溝,由於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第二個就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摸金校尉大盜墓賊。唐朝的皇陵除了乾陵未被盜,其餘的無一倖免,都被這個人盜了,可見盜墓的水平多牛。但盜墓的過程很不順,去的時候陽光明媚,但一到山上開挖,就狂風暴雨,去了三次都是這樣,溫韜怕了,以為有神靈保佑,再也不敢挖了。第三個就是國民黨將領孫連中率領一團人馬,想學學東陵大盜孫殿英,在梁山上安營紮寨,用炸藥炸開了墓道旁三層岩石,最後也沒撈到半點好處。綜上所述,乾陵真的是一塊風水寶地,至今未被盜!


紅塵夢醉千年


乾陵在咸陽的西北乾縣北面的梁山上,當地人叫瓜婆嶺。



高宗年間,武則天下令為她和高宗找墓地,當時的風水大師袁天罡和精通風水的李淳風不約而同的都找到了這個地方,據此開始修建皇陵,說到裡面的陪葬品,最寶貴的莫過於王羲之的蘭亭序了,


據說經過考證,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及告衛夫人書極有可能就跟隨武則天下葬在乾陵了,這也是當年郭沫若極力主張挖掘乾陵的原因

加上到了武帝暮年,大唐經過了開唐盛世與貞觀之治,又經過武則天幾十年嘔心經營,此時的唐朝也叫大周到達了鼎盛時代,國力空前,裡面的陪葬品自是數可驚人了,有傳言周天子璽就在裡面,甚至當年乾隆帝曾斷言那枚前秦李斯所書刻著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八個篆字的皇帝御璽也隨著武帝下葬了,。


23度7的陽光


外界一直傳言乾陵估測有五百噸的金銀財寶,這可讓一些古物愛好者心馳神往,也讓眾多揹負房貸車貸的屌絲們驚歎不已,那麼乾陵中到底有啥,為什麼近百年沒人進去探寶呢?



但凡帝王陵墓有些金銀珠寶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沒有寶貝那才叫奇怪呢。尤其是乾陵修建時正值大唐朝的鼎盛時期,唐高宗和武則天也取得了非凡的政治成績,於情於理都應該風風光光的大葬,至於陪葬了哪些稀罕的寶貝並沒有確切的記載。



通過有關史料只能推斷出乾陵地宮可能是按照唐長安城的佈局結構來修建的,也就是說地宮宮殿狀貌和大唐宮殿狀貌應該類似,也是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宮廷生活的一部形象縮影。還有一點就是高宗生前酷愛書畫,目前未現世的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很有可能在乾陵之中陪葬。

絕不是沒人知道乾陵有寶貝,也不是沒人敢盜武則天夫婦的陵墓,一旦大唐失勢政權更迭肯定是會有人去光顧這些“財神墓”的。那為何沒進去呢?



第一就是有關乾陵的墓室資料無籍可考,以至於都沒人知道它的秘密(很瞭解的也都給二聖陪葬去了)

第二就是陵寢藏在山體之中,是把山體內部掏個大洞建的陵墓,在那麼大的一座山裡尋找小小的墓道無異於大海撈針。

第三就是乾陵目前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機緣巧合之下墓室是找到了,目前由於技術的侷限和道德倫理並沒有進行考古作業,而且進行了遺址保護工作。


納蘭軒若


唐高宗的乾陵,位於梁山,是歷史上少有的比較神秘的陵墓。它的絕妙之處在於,很多人都知道陵墓位置,也有很多時代此地不受保護,但是奈何你有多能耐,就是盜不走一件寶貝,因為連墓室入口都找不到。


比較著名的盜墓賊,五代時期的溫韜,李世民的陵墓就是被他盜的,但是任憑他怎麼挖,也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更別說是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了。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乾陵都很安穩的度過,雖然一直被賊惦記,但也沒人能得逞。

而黃巢起義時,黃巢軍想弄點軍費,但是當他們佔領了整座山,用40萬農民軍挖得溝壑縱橫,一片狼藉的時候,也沒發現入口在哪裡,只能作罷。到了民國,也有軍閥打過它的主意,但都無果而終。整座梁山,佈滿了擾亂盜墓賊判斷力的入口假象,像迷宮一樣。



那麼乾陵有多少寶貝呢?作為兩位盛唐時期皇帝的陵墓,唐高宗死得時候,就帶進去相當於全國財政總收入三分之一的藏品,而武則天死的時候,又帶進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金銀珠寶。史書曾記載,李治死前有遺言,要把他喜歡的字畫全部帶走,因此,蘭亭集序很有可能就藏在乾陵,乾陵相當於一個巨大而又不見天日的博物館,據專家推測,裡面的寶貝多達500噸。


歷史密探


武則天死後,正值大唐巔峰時刻,何況後代的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子孫。誰敢挑戰武則天的權威?武則天的墓裡奇珍異寶絕對堆積如山,不過都過千年了,毀壞的很多。

唐滅亡後,打武則天墓主意的人很多,大多運氣不好,找不到。近代中國,兵荒馬亂的,肯定盜墓賊多如牛毛,普通的,實力不夠,肯定找不到,就算瞎貓碰到死耗子,也動不了這個帝王級別的大墓。

現代雖說科技手段高明,畢竟盜墓是遭人唾罵的,國家不可能,小盜墓賊不敢。

武則天也是我國的標誌性人物,唯一的女皇,就不要打擾她了,讓她安眠於地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