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將對中國全面免簽,這是個怎樣的國家?

轉身吶喊妳


從名字上看,波黑就是一個拼起來的國家。

波黑全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1945年成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國,1992年宣佈獨立。

地圖上看,波黑在巴爾幹半島發地理位置並不十分有利,被塞爾維亞,科索沃,克羅地亞與黑山包圍,地形以山地為主,出海口更是小的可憐,歷史上就較為貧弱。

波黑同樣繼承了巴爾幹國家民族矛盾多的傳統,國內主要有塞爾維亞族(塞族),克羅地亞族(克族),早年皈依穆斯林的穆族這三大民族,而這三大族之間也是衝突不斷。1991年南聯盟分裂後,穆族與克族謀劃獨立,但塞族堅決反對,最終穆、克兩族聯手依仗多數人口,

不顧塞爾維亞族反對,在1992年3月議會上通過獨立決議。並很快得到美國與歐盟承認。

但塞族人根本不服,也宣佈要率聚居區與塞爾維亞合併。民族矛盾升級,最終升級為持續3年多的波黑戰爭,這場戰爭從1992年4月一直持續到1995年12月。聯合國與歐盟多次斡旋無效,中途還發生了穆、克兩族的分歧,從二打一轉為三族混戰後來又回到二打一的局面,

後來在北約的支持下,穆克扭轉劣勢,塞爾維亞族損失慘重,最終被迫妥協,三族維持在同一個主權國家共存的局面。由穆族與克族控制的波黑聯邦與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

在那段時間裡,拜媒體所賜,中國人幾乎一提到波黑,就想到的是戰爭。

波黑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戰爭中,波黑430多萬人口中有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可以說,現在的波黑還沒完全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

波黑經濟現在仍在從戰爭中緩慢恢復,但仍然較為貧窮,農業、食品加工業、旅遊業是波黑經濟支柱產業,2012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波黑國民經濟中佔比分別為8.2%、26.2%、65.6%。

波黑人口中僅有51.1%達到中學文化水平,9.6%大學畢業。文盲佔總人口數的2.82%。農業人口占到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一,失業人口占總數超過24%。

如今波黑作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在歐盟發展普遍陷入低迷的情況下,想要振興經濟更為不易,開放對華免籤,吸引中國遊客,有望能給這個從災難中走出的土地和他的人民,

對於我們中國遊客而言,波黑絕對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旅行目的地。

如今在薩拉熱窩以及許多波黑城市,都還能看到戰爭的痕跡。這裡的一些硬件設備和服務可能比不了發達國家,但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物價低。在《Lonely Planet》評選的旅遊榜單中,波黑榮登“最物有所值旅行地”榜首。


英國英鳥


今年年初從克羅地亞首都坐了9個小時大巴車到波黑首都薩拉熱窩,親身體會到波黑是個受戰爭蹂躪創傷嚴重的國家,但同時也是一個蘊含著生機的國家。

波黑是世界上少有的經歷過世界所有主要戰爭的國家,而首都薩拉熱窩則是這一系列戰爭的縮影。發生在薩拉熱窩比較著名的事件有一戰導火索刺殺費迪南大公事件,二戰著名的保衛薩拉熱窩戰役,和後來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

由於整個國家的民族和宗教成分過於複雜,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波斯尼亞人相間雜居,並且沒有一個民族有絕對人的口優勢,加上他們信仰的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教義上的差異,整個國家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走在薩拉熱窩的大街上,清真寺、東正教教堂和天主教教堂相隔不過十幾米,鐘聲和宣禮聲此起彼伏。

波黑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薩拉熱窩不同年齡的居民,他們折射出各自迥異的時代烙印。遇到的老年人大多在教堂或者清真寺,他們大多疲憊滄桑,寡言少語,不是在街角低著頭抽菸就是在教堂清真寺內輕聲祈禱。他們經歷了太多戰爭和屠殺,恐懼和絕望已經淹沒了仇恨,永遠耷拉著腦袋也許是他們不願看到牆上那些熟悉的彈孔。

40多歲的中年人是難以接近的,永遠帶著警惕和敵視的眼神。一次走進薩拉熱窩的一家咖啡館,所有人都放下咖啡,舉起手中的香菸瞪著我看。為了緩解尷尬,我用波斯尼亞語向他們問好,沒有人回應,沒有人微笑,也沒有人發怒,只是直勾勾盯著我的眼睛。當我在第二家咖啡館被同樣的眼神嚇跑後才意識到,他們是經歷過內戰的戰士,曾經被塞爾維亞軍隊圍困在這裡長達一年之久,隨時有死亡威脅。

20多歲的年輕人則是朝氣蓬勃的,他們大多能說流利的英語或是德語,開朗熱情,尤其對不常見的亞洲遊客感興趣,甚至帶我們參觀清真寺,這在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是不可想象的。相比於塞爾維亞,波黑則更有生機,雖然它現在破敗貧窮,但街道乾淨整齊,而且年輕人普遍有著較高的受教育程度,積極樂觀,象徵著這個國家的未來。


王宏禹


繼塞爾維亞之後,波黑成為第二個免籤的歐洲國家。這兩個國家都曾被世界著名旅行雜誌《Lonely Planet》評選為“最物有所值旅行地”。走進巴爾幹,彷彿撞見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繁華時光...


波黑首都薩拉熱窩坐落在同名山谷中、米里雅茨河畔,於15世紀時由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建立,曾是重要的絲綢貿易集散地。它以悠久曲折的歷史和宗教文化多樣性著稱,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薩拉熱窩黃堡

黃堡是奧斯曼土耳其時期建設的防禦工事,現在是一個觀景臺。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人,都愛來這裡看日出日落,在這裡欣賞黃昏,俯瞰薩拉熱窩老城,很是陶醉,三兩知己,情侶也好、友人也罷,都是為了尋找愜意。

薩拉熱窩隧道博物館

被稱為“生命通道”的隧道博物館入口就在薩拉熱窩國際機場圍牆邊,這條800米長的地道自機場跑道下方穿過,到達地面後與另一條長達數公里、一人多高的壕溝連接。就是依靠這一通道,戰時上萬噸的物資與糧食才得以送入薩拉熱窩,數千名傷病員和婦女、兒童通過這條地道被轉移至安全地帶。因此地道也被當地人稱為“薩拉熱窩的生命線”。

薩拉熱窩聖心主教座堂

天主教聖心大教堂即薩拉熱窩大教堂,位於中心城區,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屋頂和塔尖呈黑綠色,牆體採用淡雅的淺灰色。

薩拉熱窩市政廳

童話般的新摩爾人式的外立面讓1898年建成的市政廳成為薩拉熱窩最美麗的奧匈時代建築。現在唯一的展品是關於這座建築裡的少數照片,但五彩繽紛的多拱內部結構和彩色玻璃天花板,完全能值回票價。

薩拉熱窩拉丁橋

拉丁橋的舊稱是普林西普橋。這座橋是奧匈帝國的帝位繼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殺害的薩拉熱窩事件的現場。1914年,在這座橋的北側,大公夫妻被暗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為紀念南斯拉夫愛國主義,橋樑曾改名為普林西普橋,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其名稱恢復為拉丁橋。

莫斯塔爾坐落在波黑南部黑塞哥維那地區的山間,地處內雷特瓦河畔,建城於1452年,洋溢著濃郁的奧斯曼帝國時代情調。美麗的老城區和老橋在戰後得到了精心修復,它們見證了波黑曲折的歷史。

莫斯塔爾古橋

莫斯塔爾古橋是波黑莫斯塔爾的一座16世紀的橋樑,橫跨內雷特瓦河。古橋矗立了427年後於1993年11月9日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被摧毀。之後開始重建項目,並於2004年重新開放。

莫斯塔爾清真寺

莫斯塔爾最有名的清真寺是位於老城河岸邊的Koski Mehmed Paša, 這個清真寺號稱擁有整個Mostar莫斯塔爾古城最美的風景。

薩拉熱窩波黑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規模雖小,但引人入勝,有一半展覽空間都在“不帶意識形態地”描述20世紀90年代的戰爭衝突。令人動容的個人畫展品包括糧食援助樣品‘大堆壟斷風格的20世紀90年代第納爾和圍困時期的臨時的“家”。博物館是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建築,至今仍保留有被戰爭破壞的痕跡,更強化了展覽的悲情效果。

如果你想去波黑玩,可以來世界邦旅行網看看,向旅行達人諮詢一下,達人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為你量身定製旅行方案,行程合理、玩法地道,完全不同於跟團遊的千篇一律。


王清淳


被歐洲大佬們拉郎配,硬湊在一起過日子的國家。

波黑全稱叫: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英語:Bosnia and Herzegovina),大家看清楚了,沒有“共和國”那三個字,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波黑並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波黑位於巴爾幹半島,東鄰塞爾維亞,東南部與黑山接壤,西部及北部緊鄰克羅地亞。國土總面積51129平方公里,首都薩拉熱窩(好有喜感的名字),打開地圖你會發現波黑的海岸線被克羅地亞逼的慘不忍睹。

截止2015年波黑人口總數為381萬,其中波什尼亞克族約佔總人口43.5%;塞爾維亞族約佔總人口31.2%;克羅地亞族約佔總人口17.4%,三族分別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什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

波黑是個很奇怪的國家,現在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國內由三個政治實體組成:波黑聯邦、塞族共和國、布爾奇科特區,國徽上的黃色三角形就代表了組成國家的三個地區。對外雖然是一國,但是內部涇渭分明,大家各過各的小日子,最多給所謂的聯邦政府交點份子錢,維持其日常運轉。

經歷過內戰的波黑,目前經濟在歐洲屬於倒數之流,經濟水平非常落後。但好在現在整個國家上下已經把發展經濟放在了第一位,同時積極謀求加入歐盟,波黑總算是走上了正途。

記得小時候打開電視,新聞頻道里天天都是薩拉熱窩怎麼怎麼樣了,近年來不怎麼聽到波黑的新聞了,這也很正常,這樣的小國長年累月霸佔新聞榜首並不是好事情,比如說敘利亞。


九維貓



在今年年初,塞爾維亞成為歐洲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國家之後。11月底,波黑也加入其中。

不得不說,近年來中國護照越來越強了。以前免籤去歐洲連想都不敢想,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

那麼波黑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值不值得我們去呢?


波黑,全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曾經是南斯拉夫的重要組成部分。

波黑的首都是著名的薩拉熱窩。想必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薩拉熱窩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正是世界第一次大戰的導火索。

我們父母這一輩,對薩拉熱窩也並不陌生。國外譯製片引進的時候,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包圍薩拉熱窩》,是一代人的回憶。


所以我個人感覺吧,如果這個地方開放免籤,最容易吸引的是老一輩的中國遊客,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南斯拉夫情結。

除了波黑,也可以連同塞爾維亞一起遊覽。值得一提的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和中國也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淵源。


我帶爸爸看世界


最近中波兩國剛剛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波黑部長會議互免持普通護照者簽證協定》,波黑成為了第二個對中國公民免籤的歐洲國家,第一個是塞爾維亞。

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是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國家,首都是薩拉熱窩(是不是想起了一戰?)。這個國家的歷史比較複雜,12世紀建國,後成為奧匈帝國的屬地,1945年加盟南斯拉夫,1992年才取得獨立。這個國家還是比較窮的,獨立後還發生了內戰,國民經濟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

從旅遊角度,波黑屬於物美價廉的好去處,據說吃頓飯3美元就能搞定。波黑地形以山地為主,自然風光秀麗,民風淳樸,著名的旅遊城市有莫斯塔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當然還有首都薩拉熱窩。薩拉熱窩的拉丁橋是比去景點之一,當年的斐迪南大公和太太就是在這個地方被槍殺的。值得一提的是,薩拉熱窩是個多文化交融的城市,被稱作是“巴爾幹的耶路撒冷”,在這裡可以看到天主教堂、清真寺、東正教堂等宗教的建築,其中的耶穌聖心教堂也是很多遊客聚集的地方。

此外,波黑免籤對於我國的出境游來說是一個利好,必然會催生一波東歐旅遊熱。去東歐一般都是長線多國的線路(連帶觀光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家),跟去西歐相比,去東歐能明顯感覺可以停下來慢慢看,感受一下不一樣的巴爾幹半島風情。


Miss文哲


我自己的經歷使我不認為波黑是個好國家。當波黑欲與塞爾維亞分手時,我和我的團隊正第一次由塞安排,要從塞方跨過兩邦邊界去波黑海邊過週末。在邊界上,我們十幾個中國人被波黑的持槍邊防人員趕下客車。經塞方陪同人員反覆交涉,也看過我們的護照,也經翻譯溝通,最後甚至說到要去使館申訴,他們此舉會影響到彼此關係,但仍不為所動,後只有返回。第二次是需在波黑的海上做驗收產品的試驗,從塞去波的路上,我方驗收人員一行四人被波武裝人員抓到監獄呆了兩天,後是大使館出面才出獄完成了任務。所以波是一個因與塞有隙而不惜殃及外國人的國家。此事不久他們就與塞爾維亞分離了。這段經歷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因此我認為他不是一個友好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