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構思的「無現金社會」,消費者獲利,最受傷的卻是他

不久之前大家會說出門記得“伸手要錢”,即記得帶身份證,手機,鑰匙,和錢,但是這樣的口號在近兩年迅速被二維碼和手機支付淹沒,很多人已經習慣只帶著手機闖蕩江湖。

儘管央行站出來糾正“無現金”的社會不等於不用現金,提醒宣傳營銷不該誤導大眾,但是合法合規的邁入“無現金社會”似乎是生活方式升級變化的方向。

這些巨頭公司都在為未來的“無現金社會”做戰略佈局,在網購完全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之後,這些公司都在思考未來的生活方式,都想搶佔先機,優先做出下一階段的“淘寶”這樣的革命性的產品。

支付寶、微信構思的“無現金社會”,消費者獲利,最受傷的卻是他

“相較於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狂奔突進的創新,銀聯一方在支付安全與效率的選擇中,天秤的砝碼過多加給了安全,而把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這是銀聯把自己放到尷尬境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與這些創業公司急速的創新和發展不同,被第三方支付“過頂傳球”盛勢不在的銀聯也在今年夏天開始“二次創業”和市場轉型。銀聯聯手蘋果在中國開始了一場為期一週使用“Apple Pay+銀聯”便可享受5折優惠的近場支付營銷,這些活動雖然一時火熱,但在活動過後,卻沒能真正的留住客戶,收效甚微。與此同時,銀聯又收到了來自央媽的暴擊,央媽相應國家二胎政策,給銀聯生了個弟弟“網聯”,從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網聯的應運而生,將意味著支付市場的重新洗牌和新的利益平衡模式。這包括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監管的關係、和銀行的關係,也包括重新定義和銀聯的競合關係。網聯的建成,也劃清了和中國銀聯的“楚河漢界”——銀聯轉接線下支付,“網聯”轉接線上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任意選擇接入其中的一種,但不得再繼續直連銀行的模式。

支付寶、微信構思的“無現金社會”,消費者獲利,最受傷的卻是他

前有第三方支付圍追堵截,後有“弟弟”搶兵奪權,未來,支付清算選擇哥哥還是弟弟,誰能提供更優惠的費率、誰更便捷?都成為機構接入清算時考慮的重要條件。這位中國支付行業的“老大哥”面對的挑戰是不是“二次創業”和市場化轉型能夠解決的,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