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在歷史上的名角兒有哪些?

太原晚報


晉劇又稱山西中路梆子或山西梆子,它是由蒲州梆子流傳到山西中部後形成的,最開始的時候,晉劇的藝人大多數是蒲州人,演出時候的方言也是蒲州地區的。

當時晉劇的新演員,他們的老師基本上都是蒲州的藝人,到後來,蒲州藝人才開始慢慢的退出晉劇的舞臺。所以在早期,晉劇歷史上的一些名演都是蒲州的。

晉劇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孟珍卿、張錦榮、喬國瑞、王雲山等名家。民國時期,又出現了丁果仙、程玉英、冀美蓮、牛桂英、郭壽山、郭鳳英、花豔君等名家。

不過晉劇歷史上名家眾多,也不太能全部列舉出來,在建國後,晉劇多有“三大門”、“三小門”的流派之分,流派創始人都是名家,我就來列舉一下。

鬚生行當裡,有丁派創始人丁果仙、蓋派創始人王步雲(蓋天紅)、馬派創始人馬兆麟、張派創始人張美琴、雜派代表人李玉成、杜錄等人、改革派代表人孫昌、李明星等人。

青衣行當裡,有程派創始人程玉英、牛派創始人牛桂英、梁派創始人梁小云、花派創始人花豔君、愛愛腔創始人王愛愛、慄派程式上慄桂蓮等人。

花臉行當的流派不太好劃分,就只提一下晉劇花臉行當中,比較有影響的人物,為王正魁、金世耀、郝付、張嘉盛、馮繼忠、李爭光、王春海等人。

小生行當裡,有郭派創始人郭鳳英、宋派創始人宋雲仙、王派創始人王寶釵、李派創始人李愛梅。

小旦行當裡,有冀派創始人冀美蓮、程派創始人程伶仙、田派創始人田桂蘭。劉派創始人劉元芝、杜派創始人杜玉梅、轉轉腔創始人宋轉轉等人。

晉劇的流派、名家眾多,除了創始人之外,這些流派的二代傳人也有很多名家,不過篇幅有限,就不過多贅述了。


戲曲說


晉劇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戲劇劇種,也叫中路戲,中路梆子,因興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晉劇唱腔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在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晉劇班社眾多,人才輩出,及至本世紀30年代,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丁果仙(果子紅)、張寶魁(筱吉仙)、孟珍卿(三兒生)、喬國瑞(獅子黑)、高文翰(說書紅)、李子健、王步雲(蓋天紅)、王雲山(毛毛旦)等中路梆子各派名伶,將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丁果仙(1909年-1972年)

晉劇著名錶演藝術家,原名丁步雲,藝名"果子紅" 。她創造的晉劇鬚生"丁派"唱腔,對晉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晉劇藝術的發展,故有"山西梆子大王"的稱譽。代表作《空城計》《捉放曹》《太白醉酒》《打金枝》、《蝴蝶杯》等。

張寶魁(1900年-1965年)

《白蛇傳》中斷橋劇照(張寶魁飾白素貞)

藝名筱吉仙,北京大興人,初學京劇,20歲時改唱晉劇。熔晉劇、河北梆子、京劇唱腔於一爐,集小旦、刀馬旦、花旦技藝於一身,創立了晉劇筱派藝術,與李子健、劉明山、王玉山並稱為晉劇“四大名旦”。代表作《紅霞關》《佘塘關》《破洪州》《英傑烈》《穆柯寨》《百草山》《霸王別姬》《梁紅玉》等。

孟珍卿 (1872年-1939年)

晉劇小生泰斗,藝名三兒生。13歲入清源縣小梨園,18歲出師即顯露出超群的藝術才華。代表劇目窮生戲有《琥珀珠》《坐窯》,武生戲有《趙家樓》《十字坡》《馬家湖》,生旦戲有《少華山》《梅絳褻》,靠架戲有《黃鶴樓》《截江》,崑曲戲有《告御狀》《和氏壁》等。

喬國瑞(1882年-1957年)

藝名獅子黑。太谷縣西里村人。11歲時因喜好戲曲,賣身太原縣復慶班學藝;25歲時入中路梆子名班錦梨園,技藝漸長,聲譽日增;29歲後曾先後入平遙鳳梨園、文水雙福慶、徐溝自誠園等,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譽和同行敬重。56歲時,應邀到太原,與丁果仙、郭鳳英、冀美蓮等晉劇名家共同創辦眾梨園事。後眾梨園改名新華劇院,喬國瑞與班內同仁同甘共苦,使該班一直支撐到新中國成立,改建為國營劇團,為保存和發展中路梆子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代表作《沙陀國》、《明公斷》、《玉虎墜》、《匕首劍》、《炮烙柱》、《渭水河》、《捉放曹》、《嫁妹》、《草坡》、《功宴》等。

高文翰(1947年-1881年)

藝名說書紅。山西省榆次人。一生創作、演出、整理劇目百個以上,唱腔氣域寬廣,節奏強烈。道白清晰流暢,有稜有角。代表作有《空城計》、《五丈原》、《天水關》中的諸葛亮,《高平關》中的趙匡胤、《五雷陣》中的孫臏、《三疑計》中的唐寅、《清風亭》中的張元秀、《黃鶴樓》中的劉備,《觀陣》中的秦瓊,《吊煤山》中崇禎,《坐樓殺惜》中的宋江、《上天台》中的劉秀等。

李子健(1895年—1948年)

原名常奪慶,太谷縣朝陽人。幼入太谷錦霓園科班學藝,工青衣,後又轉入二錦霓園學刀馬旦。出科不久,就顯露頭角。 民國六年返回晉中,以精湛的技藝名噪一時。後得到北京大珠寶商李某的賞識,招為入室女婿,遂改名李子健。他的表演吸取眾家所長,融匯京劇、河北梆子的表演技藝。代表劇目有《百花點將》、《陰魂陣》、《英傑烈》、《鳳台關》、《反延安》、《罵雞》、《換花》等。

王步雲(1884年-1943年)

藝名蓋天紅。原籍河北省,5歲隨父遷居徐溝縣城,11歲入“紅菊花”(姚巨喜)承辦的喜盛園科班,成年後招贅於祁縣西磨支村,故有“磨支紅”、“王答紅”、“官順紅”等藝名。王步雲一生為晉劇著名班社相繼爭聘,足跡遍及府十縣和汾八縣,聲譽遠涉京、津、滬、張、包等地。擅演劇目有《大報仇》、《金沙灘》、《下河東》、《蝴蝶杯》、《取成都》、《殺府》、《北天門》、《斬子》、《蘆花》等。

王雲山(1887一1946)

藝名毛毛旦,汾陽縣冀村人。幼年投身梨園習藝,出科後赴張家口、綏化(今呼和浩特)、包頭等地搭班演出,聲震“口外”。民國四年(1915)載譽返回晉中,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觀眾的讚譽。拿手戲有《六月雪》、《檢柴》、《鳳儀亭》、九件衣》、《梅降褻》、《百花亭》《坐窯〉等。其中《六月雪》、《檢柴》、《百花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上海百代公司錄製為唱片。


太原晚報


名角多多,郭鳳英,丁果仙,郭彩萍,武忠,李月仙,閻慧貞,高翠英,白桂英,等,他們均不枉稱第一,但沒他們晉劇大為失色,翎子功有稱一絕,小生極具里程碑意義,郭彩萍大名天下傳;鬚生武忠,叫響薛剛;女鬚生李月仙,三關點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