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新農業”重在“新”字,自然需要玩出有趣的新東西。現在,確實有不少新農業企業大開腦洞,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今天,恆農君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國內外的那些有點好玩有點優異有點酷的農業案例。

Fico

意大利的新零售企業Fico從更廣的角度提升農產品的價值,是真正的把農業玩出來新花樣的企業。

Fico是一家佔地150畝的“農業食品公園”,是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食品零售、餐飲和涉農教育統統結合在一起的商業模式,是一家把“農場”搬進超市的新零售。

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通常情況下,一隻豬的價值就是那200多斤肉的售價。但是在Fico就不同了,在這裡你能買到新鮮的豬肉,這沒錯,但這只是其中第一層價值;消費者在Fico可是能現場觀摩養豬場的,因為他們把養豬場搬進超市,現場導覽的門票就是第二層收入;Fico還能看到火腿和香腸的加工過程,有傳統手藝也有現代工藝,還有大師現場講解,這是第三層價值;你只看或許還不過癮,參加美食課程,可以親手製作火腿或香腸,這是第四層價值;你看到了從養殖、到加工、再到烹飪的全過程,你肯定迫不及待的要美餐一頓,這是第五層價值。當然在Fico還有多媒體展示,其中之一就是人與動物這樣的主題,這都是農業賦予我們的教育價值。

盒馬鮮生

看多了國外企業的優秀新農業的案例,回看國內,盒馬鮮生作為新農業+新零售的完美結合,堪稱不得不提的案例。背靠阿里集團的盒馬鮮生從誕生起便贏在了起跑線上,而這一年來的營業效果更是為大家詮釋了什麼叫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

盒馬鮮生打通線上線下,達到全部SKU同款同價銷售,這樣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消費後,在線上持續消費。據盒馬鮮生對外公佈的數據,其線上訂單和線下訂單是7:3。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單看實體店的線下銷售(坪效)或許很難盈利,但是如果算上兩倍多的線上訂單就不同了。

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線下實體店的另一個優勢是展示生鮮農產品新鮮的價值,比如帝王蟹。今年盒馬鮮生供應商阿拉斯加買島的新聞讓人徹底領略了新農業的“壕氣”。

為給盒馬生鮮提供足夠的帝王蟹,供應商Jason直接買下了位於阿拉斯加南部,面積約為711平方千米的一座島!正是由於產原地和供應鏈雙優勢,在電商那裡很難購買的鮮活的帝王蟹,在盒馬鮮生,你不僅可以現場購買鮮活的帝王蟹,也能線上訂購鮮活的帝王蟹。

PSY和FCY

以美國硅谷為代表的科技正在以PSY和FCR的兩種方式介入養殖業,通過新的技術、微生物技術、移動智能設備(禽畜可穿戴)和人工智能等來提高養殖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憑藉科技強勢入場的硅谷秒殺了一眾傳統養殖業。

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比如:牲畜的智能穿戴設備主要在耳朵、脖子或者尾巴上。這些設備可以通過上面的探測裝置去探測牲畜的核心體溫、活動量、位置信息、心率、血氧飽和度、PH值和反芻等信息。這些信息會通過設備上的發射器用無線通訊技術,把這些信息實時地發送到雲端服務器。在雲端服務器上,智能運算會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把這些“枯燥”的數據變成直觀的信息,比如可能生病的預測、發情期到了、沒有吃飽、活動量等等。然後再把這些信息實時的發送到農場管理人員的智能手機或者電腦上,亦或者發送到牲畜的智能穿戴設備上。

智能養殖技術是一個百億規模的市場(IDTechEx預測),這些技術作為輔助技術雖然無法達到養殖核心的主體地位,但是可以成為養殖企業在技術方面的一個競爭優勢。

《東北食通訊》

除了各大企業公司,日本的這本雜誌都能將農業玩出新意。《東北食通訊》創刊於2013年,是一份關於日本東北當地農業與食材的雜誌,每月一期,介紹當地一個農戶以及其產出的農產品,最為有趣的是,雜誌社會把這位農戶的一份食材連同雜誌一起寄給讀者。

比如,2013年7月刊,介紹的是日本宮城縣石巻市的水產牡蠣。讀者在收到這份期刊的同時,也會收到牡蠣。該期刊詳細的介紹了產地的情況,漁民的生活,以及如何烹飪。

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這份雜誌創刊之後,不斷拿到各類媒體相關獎項(地域再生大賞2017、PR Awards Asia 2016、Good Design Award 2014)。

農業創新,不如看看這些大佬怎麼玩!

《食通訊》的電商模式也值得借鑑,借鑑之處並不僅僅是雜誌送食材的方式。《食通訊》配送的食材以及CSA配送的食材都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這跟我們常識中以人/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相反。通常我們是根據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食材解決方案,而《食通訊》則是有什麼賣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