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腔洋調」「顛三倒四」「分不清你我他」……常見的言語問題解決方法在這裡!

“洋腔洋调”“颠三倒四”“分不清你我他”……常见的言语问题解决方法在这里!

恩啟社區

特教老師最多的平臺

“洋腔洋调”“颠三倒四”“分不清你我他”……常见的言语问题解决方法在这里!

自閉症孩子這些不同的言語問題,是不能用相同的訓練方法的!我們通過不同階段的言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有些自閉症孩子無法發音。這些自閉症孩子有的可以模仿口型,但是他們的聲帶幾乎不動。他們的上唇和臉頰部位的肌肉看上去顯得僵硬,張口幅度小。

有些自閉症兒童能發一些單音,或者說幾個簡單的句子,但他們的聲音很小。有趣的是這些自閉症兒童儘管說話聲音很小,但是他們尖叫時,聲音卻尖銳高亢,所以有些家長往往不認為孩子音量小。但是仔細觀察尖叫的孩子,會發現他們似乎動用了全身的肌肉力量叫喊,因此給家長造成假象。

孩子說話“假聲”或“洋腔洋調”

對於能說話的自閉症兒童,最經常發現的發音現象還有:說話聲調高,即“假聲”或“洋腔洋調”現象;說整句話時,說前幾個字時聲音大,越到後面聲音越小;說話的時候似乎捏著鼻子,一字一字地從嗓子吐聲;聲音黯啞,等等。

上述現象,均與自閉症兒童言語呼吸不正常,以及構音器官功能不足有關。在此,作者要強調並非改善了這兩方面功能就可以完全解決自閉症兒童的發音障礙,因為言語行為涉及到更多更復雜的生理、心理問題。但如果從上述兩方面著手,確實能夠為自閉症兒童發展語言奠定良好的基礎。

很多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利用食物、玩具等作為誘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兒童說:“來,跟我說‘a’!”但這樣練習的效果往往不佳。究其原因,是他們忽略了自閉症兒童不出聲或發音不當,與他們的言語呼吸功能不佳、肺活量小,導致吸納的氣息無法支持聲帶的有效震動有關。此外,自閉症兒童的上下頜連接韌帶過緊,舌、唇、上下顎等肌肉或者過於鬆弛,或者過於緊張,無法對聲帶發出的聲音進行加工;他們還經常用口呼吸,這容易造成發音嘶啞。

言語呼吸和一般呼吸區分很大,最大的區分是言語呼吸時吸氣深,吸入的氣足夠多,而呼氣平緩且慢,這樣才能保證有效地震動聲帶,聲音不會忽高忽低。要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肋骨和橫隔膜運動有力。如果觀察自閉症兒童的呼吸狀況,可以發現他們胸腔起伏很小,這也說明他們呼吸器官功能不夠強大。為使自閉症兒童能夠掌握言語呼吸技能,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幫助他們增強呼吸肌力量,並有效地控制呼氣和吸氣。

對於認知水平比較高的孩子,在加強各種跑、跳等大運動訓練外,還可以用遊戲形式對他們加強訓練。吹氣球是最經常採用的遊戲,可以引導他們先持續吹兩三秒,而後逐漸增加時間。在兒童能夠一次性吸入足夠的空氣,並能持續地呼氣後,還應當教導他們學習變節奏地吸氣和呼氣,控制氣息,將來才能更好地應對連續說出不同長度的句子,並在說話過程中換氣。

而認知水平功能比較低,或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難以按照教師的提示和指令開展運動或遊戲。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被動式運動來幫助他們。

比如,輕柔地將平躺的孩子的雙膝推至胸前,使他們的身體形成球狀,持續一段時間。雙膝壓迫在胸口,對孩子呼吸形成脅迫,這就有利於孩子被動加深呼吸。在感覺統合訓練中,教師也可以將孩子臉朝下放在大籠球上,使其身體形成曲線,這可以對其胸腔造成壓迫,促使孩子加深呼吸。

除了加強呼吸訓練外,構音器官的訓練也不容忽視。很多自閉症兒童對自己口部的感覺不敏感,例如用力捏他們的唇或臉頰,發現他們對疼痛的忍受閾值比普通兒童高。他們張口幅度小,甚至無法忍受其他人將手指伸到其後牙槽中。很多自閉症兒童難以完成撮唇或咧嘴的動作,舌頭經常頂在上下牙間。他們吞嚥也非常不同,很多家長形容這些孩子吃飯“嚼都不嚼就整個吞下去”。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他們與構音器官相關的肌肉群發育不正常,比如臉、唇、上下頜之間肌肉群過於緊張,而舌、喉等部位的肌肉群比較鬆弛。此外,肌肉之間的結締組織也經常過於緊張。

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採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原則是調和肌肉群及其結締組織,使過於緊張的肌肉和結締組織鬆弛,過於鬆弛的肌肉和結締組織緊張。按摩,對於鬆弛臉和唇部肌肉和結締組織很有幫助。不僅要按摩外部的肌膚,也要按摩口腔內壁的肌肉。對於上下頜過於緊張的問題,教師可以帶上透明指套,將食指伸入上下大牙之間並持續一段時間,也可以將普通嬰兒磨牙用的“咬咬棒”伸入他們的後牙槽中,迫使他們口內壁的肌肉和結締組織變得鬆弛。此外在鬆弛唇部肌肉的同時,還要讓兒童學習如何組織、協調唇部肌肉的動作。最初教師可以用手幫助兒童做圓唇和扁唇的動作,而後可以讓兒童自己練習。對於舌頭的運動訓練,目前國內多采用“做舌操”的方法,這有一定的幫助,但與此同時,可以用手指從舌根向舌尖進行按摩,還可以利用不同溫度的水進行刺激,這都有利於訓練出更靈活的舌頭。

大部分的訓練都可以融入到兒童日常的生活中開展。

比如自閉症兒童吃飯時,家長可以引導兒童吃得慢一些,這樣他們一方面加強口部的肌肉鍛鍊,也可以學會組織和控制舌頭和喉部的運動;在兒童喝水時,要求他們用吸管喝水,以兒童需要費力才能喝到水的標準選擇不同粗細的吸管,這在幫助兒童擴大肺活量的同時,也加強了口部肌肉的鍛鍊。

此外,對於經常用口呼吸的兒童,家長和教師也可以開展遊戲活動,比如輕捂住嘴,比賽用鼻子吹動貼在人中的小紙條,從而協助他們習慣於用鼻子呼吸。

通過這些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兒童不發音或發音怪異等現象。

說話“顛三倒四”或偏離主題

對於語言發展水平比較高的自閉症兒童,發現他們在敘述時,經常出現“顛三倒四”或偏離主題的情況。

比如某個孩子說:“我早上和媽媽去XX公園,這個公園建立於XXXX年,佔地面積XXXX萬平方米,種植了XXXX種植物。我和媽媽去玩風箏,風箏飛了,媽媽讓我放風箏。我去吃飯。”如果是普通兒童說這段話,則是“我早上和媽媽去XX公園玩風箏,到了公園,媽媽讓我放風箏,它飛得很高。放完風箏後我們一起去吃飯。”

剖析自閉症兒童的敘述內容,可以發現他對於事件發生的順序記憶混亂,對事件主題把握有偏離(出現了公園建立年代等無關描述)。此外,自閉症兒童在描述事物,或概述活動主題和場景時,還經常出現關注細節忘整體的情況,比如看到同學玩遊戲的圖片,問他:圖片裡大家在做什麼?他則回答說“有一個白色兔子”。

實際上,自閉症兒童語言邏輯問題,與他對空間順序、時間順序、事件因果關係、對事物的整體與局部的觀察、活動主題的理解等,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對兒童進行語言邏輯的訓練時,需要利用圖片、實物等各種輔助工具,對他的認知模式、理解事件的方式進行梳理。比如,在兒童敘說某個活動時,可以將他參與的活動過程拍攝成圖片,先引導他正確按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再引導他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在概括場景時,可以直接告訴他畫面中呈現的主題是什麼內容,而後,再給他呈現類似的畫面,讓他進行練習和鞏固。需要提醒的是,圖片在幫助兒童發展認知,發展恰當的語言敘述能力方面有很大助益。教學中可以利用數碼相機拍攝各種場景,準備各種相關的語言訓練材料。

說話總是“重複某個單句”

有的自閉症孩子經常重複某個單句,如果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單句有其特殊功能。

比如一個孩子經常說:“姥爺走了。”經過分析,發現一旦這個自閉症兒童想離開某個令他煩躁的場合,他就說“姥爺走了”。

通過與家長的交談,瞭解到起因是姥爺某天到他的房間陪他玩耍,由於他不聽話,姥爺生氣地說“姥爺走了!”並迅速離開了房間。這個場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自此,每當自閉症兒童自己想離開時,就說這個句子。

還有自閉症兒童在與人交談時,經常問:“你早上吃什麼麵包?”通過多次對話,發現自閉症兒童能從這樣的問答中得到很多樂趣,似乎能獲得“談話掌控方”的滿足感。還有其他各種單句重複現象,這些單句似乎與談話場合、內容不相稱,但這些語言現象,有的實際上是兒童自己意願的表達,有的是兒童為發起或維持談話所做的努力。因此,在訓練時,最好不要命令兒童“不許再這樣說!或者說“不對,應當這樣說”等等,而應先分析句子的功用,瞭解:兒童說這些句子的目的是什麼?

在個案訓練中,針對第一種情況,可以提醒家長在兒童說完以後,對他說:“我知道了,是童童想走了”,或說“你想走了”。

對於第二種情況,即兒童希望發起或維持談話,並從中獲得滿足感的情況,應當根據自閉症兒童的特點讓家長採取不同措施。有些家長需要每次都認真地回答,因為他們的孩子得不到回答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但家長可以在答話中,變換回答的內容,比如這次或這段時間回答“我早上吃黃油麵包”,下次或下段時間則回答“我早上沒有吃麵包,我吃的是稀飯和包子”。變換內容有助於擴充兒童的詞彙,並鞏固相應的語法。有些家長則可以忽略孩子問話或發起另外一個話題。要注意的是,不能每次都忽略或改變話題,因為兒童要獲得的是自己主導談話的體驗;但是在某些時候適當地忽略或改變話題,能讓兒童體驗“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此外,兒童重複的單句內容是會變化的,他們可能在這幾月重複說這個句子,而後又更換成另外一個句子。

“鸚鵡學舌”

還有一個重複現象表現是“鸚鵡學舌”,即兒童對他人問話不回答,反而重複其他人的問話。對於這種現象,可以輔助兒童恰當地回答,但是注意根據兒童的學習情況,變換問答的場景和內容。

而對於兒童重複背誦大段的廣告詞或對話等現象,很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樣的大段重複,讓自己獲得“存在感”,因此建議家長或教師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充分地說,不過多加以干涉。

關於鸚鵡學舌在以往做了很多介紹,點擊查看:

你”、“我”、“他”不分

這是自閉症兒童語言障礙的經典表現之一。即使是高功能的自閉症兒童,也經常錯誤地理解或使用人稱代詞。在近年接觸幾十個自閉症兒童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自閉症兒童會出現反轉使用“你”和“我”,但總體而言,對“你”的理解,比對“我”和“他”的理解更為準確,此外他們常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對於姓名與人的關係理解比對人稱代詞和人的關係理解顯得更深刻。

根據自閉症孩子對人稱代詞的理解和使用特點,在訓練過程中,建議第一步先採用姓名指代個體的方式,比如媽媽說:“請童童把積木給媽媽”。經過一段時間培訓,當兒童對姓名和人的關係有固定印象後,可以加上“請童童你把積木給媽媽我”,“爸爸他昨天帶童童你去公園了”。最後,可以逐漸過渡到直接用人稱代詞來指稱個體。此外,在訓練時,還可以輔以手勢,比如在談論爸爸時,當提到“他”的時候,可以用手指指向爸爸。孩子在回答問題時,也按上述要求輔導孩子進行回答。

“洋腔洋调”“颠三倒四”“分不清你我他”……常见的言语问题解决方法在这里!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洋腔洋调”“颠三倒四”“分不清你我他”……常见的言语问题解决方法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