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同心協力共建塞上綠洲

朔州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提出的總體要求和五項重大任務,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調研朔州時提出的“五個新的作為”工作要求,全面落實省委第六督導檢查組反饋意見,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朔州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立足點,突出“大力學習弘揚右玉精神、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工作主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穩煤促新”戰略,著力打造產業轉型的集聚區、對外開放的先導區、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宜居宜業的幸福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努力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持久的強勁態勢,努力實現黨內政治生態持久的風清氣正,奮力建設發展質量高、城鄉環境美、社會風氣正、人民生活好的塞上綠洲、美麗朔州。

紮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打造產業轉型的集聚區和對外開放的先導區

朔州市圍繞產業生態化、高端化、集約化、現代化,堅持“規劃導引、政策扶持、園區承載、企業示範、項目支撐、基礎保障、創新驅動”七大路徑,加快構建“2+7+N”現代產業體系,力爭2018年起非煤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每年至少提升2個百分點,煤炭產業增加值比重相應降低,實現非煤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目前的28%提高到2030年的50%以上,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發揮產業轉型規劃的導引作用。落實“生態立市、穩煤促新”戰略,進一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立足能源革命排頭兵定位,按照“減、優、綠”要求,進一步鞏固提升煤炭、火電兩大傳統產業,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致力於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多元支撐體系,重點在高端陶瓷和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煤化工、生物醫藥、文化旅遊、草牧業和農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七大新興產業上求突破;立足現有基礎和條件,鼓勵支持裝備製造、大數據、信息化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全市產業轉型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針對每一產業分門別類制定具體規劃並落實到年度計劃中。

——加強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圍繞產業發展分別出臺一攬子支持配套文件,提供基礎設施、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落實已出臺的支持高端陶瓷和新材料業、文化旅遊業、草牧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發展的有關意見,研究制定新能源、現代煤化工、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等產業的具體扶持政策。落實好《加快推進朔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實施意見(試行)》,不斷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加快金融產業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強市場主體信用約束,鼓勵支持外資銀行、民營銀行在朔州設立分支機構。2018年完成朔州農商行籌建和懷仁市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工作,推動險資入朔州工作。

——提升轉型產業園區的承載功能。以“三化三制”為重點,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創優開發區服務環境,簡化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全面鋪開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堅持“多規合一”,編制開發區產業規劃。每個開發區重點發展2-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右玉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形成規模效益和產業優勢。鼓勵支持開發區之間運用稅收分成、飛地經濟等形式,實現項目落地效益共享。今年朔州經濟開發區保證至少完成落地5個10億元以上產業轉型項目的省定考核目標,其他開發區保證至少完成落地2個5億元以上產業轉型項目的任務。強化開發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所有項目必須符合自然資源保護、投資強度要求。

——突出重點轉型企業的示範帶動。加大力度幫扶100個左右在全市支撐性、引領性、成長性好的優勢產業類企業。積極培育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推動小升規工作。嚴格執行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人大、政協主要負責同志幫扶優勢企業和包聯重點項目制度。組織企業家培訓學習,搭建本土企業與外地優秀企業學習交流平臺。實施“朔州突破”行動,加快推動優秀企業上市,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每年顯著增加的同時,力爭3年內實現主板零的突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到2020年認定企業突破50家。

——強化產業轉型項目的支撐效應。加快推進100個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實現項目大突破。執行每月初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議制度。落實市級領導包聯縣(市、區)制度,每年評選全市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縣(市、區)和市直部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為重點開展項目大招商,積極組織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各類招商引資活動,6個縣(市、區)今明兩年至少要落地1個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今年組織朔州市名特優產品展暨轉型項目簽約大會等10場大型招商引資活動。產業項目投資要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非煤項目投資要佔到產業項目投資的80%以上。

——加強產業轉型發展的基礎保障。加強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九通一平”。加快推進朔州經濟開發區起步區及外部連接道路工程和朔州迎賓大道工程。大力推進朔州高鐵站、大原高鐵朔州段建設,爭取呼和浩特—南寧高鐵呼朔段途經右玉縣、平魯區並接入朔州東站。加快朔州機場項目前期手續辦理,獲得國務院批准後立即開工,3年內投入運營。積極推動建設通用機場。優化公路路網結構,右平高速年內通車,推進朔州古長城旅遊公路建設。加快推動電力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北部電網完善等系列工程。大力推動平魯內陸港建設,儘快啟動運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運營維護“12345”政務服務平臺和“13710”電子督辦系統。鼓勵支持企業智能製造。

——健全完善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堅持供改與綜改相結合,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落實好《朔州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意見行動計劃》。市財政安排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加快建設朔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園。整合資源,建設科技大市場,科技館儘早投入使用。加強校市合作,積極推動與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中北大學朔州校區發展,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引導企業與高校加強合作,組建主導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積極鼓勵支持引導民間科技創新。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突出抓好財政稅收制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朔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項重點改革任務,堅決完成市委書記、市長抓改革臺賬任務。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各類人才提供多方面保障和獎勵。落實好全市招才引智各項政策,推動各類事業單位、企業全力招聘人才,吸引本地在外人才回鄉創業。

——打造擴大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抓緊出臺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朔州行動方案。辦好用好塞上朔州長城國際旅遊節和山西·朔州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朔州羔羊肉國際交易會“一節兩會”等平臺載體,主動承接亞洲粉煤灰交流大會等活動,開展優勢大宣傳系列活動,謀求更大空間、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發展。全力營造“六最”營商環境。在全市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大提速、項目大突破,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力弘揚開放精神,依託平朔露天煤礦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遠歷史影響,組織開展朔州市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主題活動。積極配合中央媒體對中煤平朔集團的重大典型宣傳活動。

紮實做好“三農”工作,打造鄉村振興的特色區

朔州市牢固樹立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的思想,自覺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堅持農牧循環、三產融合,以調結構、增效益、創品牌、強基礎為重點,著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真正把朔州打造為北方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先行區、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核心區。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按照朔州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編制完成《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及“1+5”分項規劃,真正把朔州打造為北方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先行區、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核心區,到2020年鄉村振興戰略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堅持農牧循環、三產融合,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以調結構、增效益、創品牌、強基礎為重點,著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種植上,不斷優化糧經飼比例結構;養殖上,統籌推進牛羊豬產業發展;林業上,堅持經濟林、生態林、觀賞林並重,實現生態生計相統一,增綠增水相協調;農產品加工上,強化儲運、銷售、加工各環節有機銜接;新業態上,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實施穀子、蕎麥、燕麥、綠豆等雜糧產業振興工程。推進農產品質量品牌創建活動,加強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推進節水灌溉高產高效農田建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做好極端性天氣預測預警預報預防和人工干預天氣工作,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探索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工程。高質量做好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工作,到2028年集體經濟年收益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0%以上。

——發揮“四支隊伍”作用,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從嚴選優配強農村黨支部書記,全覆蓋培訓鄉鎮幹部、村“兩委”幹部、村務監督委員會幹部。加強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隊伍建設,把信念堅定、富有激情、業務過硬、能力較強的優秀幹部選派到基層一線。加強返鄉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一千名農村本土人才回村回鄉創業、農村後備幹部儲備本土人才一千人“雙一千”農村本土人才迴歸工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強新鄉賢隊伍建設,發揮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鄉規禮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落實“四項措施”,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執行“理論傳習所”制度,在每個鄉鎮設立一所理論大講堂,面向村民開展理論政策宣傳普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村入戶、紮根基層。落實“文化低保戶”制度,以送電影、送戲、送圖書、送黨報黨刊下鄉等為載體,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根據村鎮主導產業發展實際,加強與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繫對接,每村選派1-2名農業科技人員長期駐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開展“文明新風尚”行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農村。建立農村志願者組織,開展“鄰里守望”工程,建立民俗博物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和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培育淳樸民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

——以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行動為抓手,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開展“雨汙分流、垃圾分類、人畜分離”行動,堅持縣級統籌、市場化運作,以關鍵區域為重點,紮實做好農村垃圾汙水處理。抓好農村旱廁改造。開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動,全面鋪開通村公路、農村街巷硬化提質工程,實現俯視沒有裸露地面、平視沒有殘垣斷壁。開展“身邊增綠”行動,在房前屋後、街巷道路、河渠兩側、公路周邊、村中空地植樹興綠。嚴格執行養殖場選址有關規定和技術要求。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行動,以桑乾河沿線村莊、長城沿線旅遊村莊、人口集聚村莊集鎮為重點,選擇100個左右的村莊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

——以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為引領,推進鄉村組織振興。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兩年行動。堅持一村一策、重點幫扶、專業指導原則,逐村進行分析評價和摸底排查、制定方案。有序推進並村簡幹工作,按照“小村並大村、聯村並集鎮”的思路,對規模過小、“空殼化”嚴重的行政村進行撤併,暫不具備撤併條件的保留行政村建制,組建聯合黨支部。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堅持引進與培育並重,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林場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今年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市、縣、鄉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依法推進農村生產要素在城鄉間有序流動,妥善處理確權前的土地流轉、“四荒”拍賣等工作,調動農民積極性,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民生保障,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區

朔州市堅持“已脫貧的要鞏固、未脫貧的要攻堅、整體上要提升”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精準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實現決戰決勝。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等“摘帽四不摘”,持續落實服務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兩不愁三保障”,持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完善工作,強化動態管理,防止出現返貧,不斷鞏固擴大脫貧成果。今年完成剩餘3個村、4654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將未脫貧人口集中度較高、縣財力較為困難的應縣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像支持右玉縣脫貧一樣支持應縣,給予財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傾斜支持。實施貧困村提質工程,紮實開展精神扶貧、扶志扶智行動。深入開展萬名機關幹部深入貧困戶跟蹤回訪行動,以問效、問需、問計、問政,宣講理論、宣傳政策、宣介典型,推動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四問三宣一推動”為重點內容,實現進村到戶全覆蓋、見人見事訪真情、問題導向促整改、深入調研轉作風。回訪活動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制度,每半年開展一次。

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

朔州市明確生態立市發展目標定位,以桑乾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為牽引,堅持河道治理、流域治理和全市域生態治理修復分步推進,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六大工程”,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六大工程”。一是實施以市轄區內管涔山、洪濤山、恆山“三山”綠化為重點的大規模植樹造林工程,實現全域綠化。堅持造林與管護相結合,種植數量與成活質量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創新林業發展機制,用好政府資金、國家項目、社會資本、民間力量,建設外長城沿線生態旅遊帶、西山坡城郊森林景觀帶、桑乾河生態修復帶、南坡區生態經濟林帶“四條帶”,提升平原區綠化“一個區”,推動全民生態綠化建設,懷仁市、右玉縣分別到2019年、2020年實現全域綠化,朔州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新增森林面積2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實現宜林荒山全部綠化。二是實施以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節約利用“三水”共治為重點的清河行動。大力實施桑乾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推進蒼頭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實施和蒼頭河流域綜合整治,同步推進渾河、黃水河河道治理。三是實施以採煤沉陷區、露天開採區、山體裸露區“三區”治理為重點的大規模復墾工程。實施平朔露天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復墾規劃,開展礦山開採裸露區綜合治理行動。四是實施以打造宜居環境為目標的城鄉垃圾、汙水集中處理和城鎮集中供熱“三集中”工程。推動城鎮汙水管網建設,實施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增溫提效改造,到2019年市、縣城市建成區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堅持城鄉統籌,突出以城帶鄉,推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提升垃圾減量化、分類化、資源化處理水平。加快推進城市集中供熱項目建設。五是實施以工業固廢、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三廢”為重點的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推進工業固廢汙染治理及綜合利用。大力實施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加快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加強動物醫廢管理,推行集中處理。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六是實施以“控煤、治汙、管車、降塵”為重點的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工程。深入開展冬季採暖期汙染防治行動,全面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開展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實施最全面、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散亂汙”企業堅決關停,對生態紅線範圍內企業堅決拆除,對排放未達標企業堅決整改,對高汙染項目堅決拒絕,對在建企業項目不達環保標準的堅決不準投產。積極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嚴格煤質管控,進一步淘汰民用分散燃煤爐灶。開展道路運輸揚塵汙染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持續抓好秸稈禁燒和禁燃禁放工作。推動陶瓷企業清潔化改造。加強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今年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加大土壤汙染防治力度,紮實做好土壤汙染詳查工作。組織實施全國第二次汙染源普查。完成全市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完善排汙許可制度,嚴格落實排汙單位持證排汙、按證排汙、無證不得排汙。加大城市環境綜合執法力度。開展查處違法排汙百日專項行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公安機關要成立環境保護專門隊伍,加大執法力度,打擊環保違法活動。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警示教育活動。制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體系。突出綠色發展,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權重,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考核體系。

——全力推進桑乾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按照“突擊一個月、攻堅一百天、決戰2018年、鞏固提升至2020年”的要求,深入開展桑乾河清河行動,重點打好整治入河排汙口、河道清淤清垃圾、拆除河道違法建築、提升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加強工業企業監管、綠化水域岸線、嚴厲打擊非法排汙傾倒“七大攻堅戰”,切實改善桑乾河沿岸生態環境,消除汙染隱患,保護好朔州人民的母親河、官廳水庫的水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