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日本有和美國一樣大的領土,綜合國力能不能超過美國?

qzuser


不能。

簡單說來,德日要想在綜合國力上超過美國,除了要有美國國土的運,更要有美國發展的命!

我們只需看美國是怎樣煉成的,就知道即使德日具備了美國這樣甚至比美國還要大的領土面積,也無法成為美國的原因了。“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一張白紙的開始,沒有歷史的包袱

美國的歷史,從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開始,就算再向上追溯,也只能到了1620年“五月花號”帆船在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以及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

1620年到今天,也不過400年時間。

這意味著美國,基本上是在一張白紙上開始的。

因為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因此美國製定的國策具有開創性,因為沒有歷史的包袱,美國的社會形成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氛圍,當然,這種開放和包容前期針對白人人種。

正是這樣的社會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歐洲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同時,他們的開拓精神也注入了美國的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中,幫助美國成為一個迅速成長的國家。

這種從零開始的現代化發展基礎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

德國從公元2到3世紀開始形成部落;隨後部分土地受到法蘭克王國的統治;到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254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開始走向封建割據;1815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德意志邦聯,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德國完成統一。

而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大化革新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710年,日本進入奈良時代。

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時代;1854年黑船事件後,江戶幕府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1867年,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富國強兵,一躍成為列強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但也有可能是其實現跨越發展的巨大包袱,而日本和德國缺乏民主氣息的歷史發展軌跡,註定了其不可能形成美國這樣包容的社會氛圍。

2、絕佳的地理位置,沒有外在的強鄰威脅

美國的地理位置很優越,優越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美國周邊,沒有世界強國,這使得美國的發展軌跡不容易因鄰國感到威脅而受到鄰國的野蠻幹涉。

美國的北部時加拿大,面積雖大但是人口只有3000萬,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無法威脅美國;而南部的墨西哥,在美國巧取豪奪了超過一半的領土之後,墨西哥的勢力大為削弱,再也無法威脅美國的發展。至於墨西哥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區,除了遠在天邊的巴西,近處盡是一些小國,根本就無法撼動美國的地位。

而德國身處歐洲的十字路口,西有英國、法國,東有俄國。歷史上,身邊的立陶宛-波蘭也是一個強悍的國家,北部的瑞典更一度是北歐強國,就連丹麥也曾稱雄北歐一段時間。所以,德國的發展絕對不會像美國這樣一帆風順。

因為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俄國,都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這種觀點一直到1990年兩德合併都還甚囂塵上。所以,即使德國擁有美國這樣的巨大國土面積,也是無力應對周邊惡鄰的圍攻的。

日本看起來要好一些,畢竟是島國,但是身在島國也就意味著無法和大陸發生直接的聯繫。況且,在西部的大陸上,有兩個大國虎視眈眈,絕對不允許日本坐大。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也在不斷敲打日本,這決定了無論日本怎麼折騰,也不可能成為美國第二。因為根據日本的秉性,一旦其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那麼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勢必會再次蒙受災難!

所以,德國和日本即使面積和美國不相上下,也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的。因為德國和日本無權選擇自己的鄰居,就如同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一樣!

歷史一再證明,巨大的國土面積,只是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絕不意味著擁有巨大的國土就一定能夠成為超級大國。比如民國,比如今天的俄羅斯,都是鮮活的例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肯定不能。比如說,俄羅斯擁有全球第一大領土面積,達到了1709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約等於兩個美國之和,可它綜合實力與美國相距甚遠!


明確來說,國家綜合實力的大小與領土面積的大小並不成正比。主要受某國的資源、人口規模、制度、科技及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比如說,美國有3.2億人口,而日德加起來也沒有美國一國的人多,另外,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應該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最理想的民主政治政體,尤其是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根本沒法比。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兼容幷包的文化基因註定能夠吸納足夠多的人才,而日德都是純種的大和民族與日耳曼民族為主,具有典型的排外性。

美國主導戰後以來的國際秩序,尤其是美元擁有世界貨幣的地位,日元與歐元目前都不具備這種特性。美國經濟自從1900年以來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變,長達118年了。

美國人的超前消費習慣,使得美國穩居全球第一消費大國,而日德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消費規模都與美國差距很大。

美國領先的軍事實力,也是保持其世界第一影響力的必要條件。而日德由於戰敗國的原因,都不具有正常國家的軍事體制。也不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根本就是經濟上的巨人但又是政治上的矮子。永遠都不會獲得美國那樣的國際外交話語權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因為全世界都不會同意的。



總之,美國能有今天世界唯一超級霸權國家的和全球綜合實力第一的地位。這既有美國橫跨兩大洋的地理優勢,也有天然的政治制度優勢還有包容文化基因的優勢,還有歷史的機遇形成的。而日德都不具備,比如說德國位居歐洲中心,受歐陸戰略制衡的影響,其他英法等國也不允許其成為第一強。更不願意讓它稱霸。至於亞洲的日本自不必說。但整個美洲沒有一個是美國的對手。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是美國前總統門羅說的,早已稱霸美洲上百年,而二戰又給了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機遇。日德沒有一個曾經稱霸亞洲或歐洲上百年。


東震木


就算給他們那麼大的國土,他們也沒有機會超過美國!這還需要那種地緣優勢,把那種地緣優勢也給他,仍然沒有機會!還需要接納來自世界各種族的優秀人材,即使這些人材他們都具備,他們還是達不到美國的綜合國力!他們還差一項最關鍵的因素,是基於他們傳統思維方式的國家戰略,與美相去十萬八千里!

一.具備了大縱深國土也不意味就具備了發展成美國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

我們評價美國的綜合國力,絕不能只看到它戰後的紙面數據,還要看到它紙面數據之外的綜合國力,還應該關注到它遠大於其紙面數據的國力,這是其表面數字的成因,沒有這些因表的存在,給他再大的領土疆域最終也會全部喪失!這一點在二戰中已經被德、日兩國證實。

二戰的初始階段,也就是1941年以前,或者也就是我們偉人著名專著《論持久戰》中的第一階段,德、日兩國所戰他國領土都超過自已領土幾倍十幾倍的廣大幅員,應該說已經具備了極大的戰略縱深,但到了最終還是連其自已的原本國土也被軍事戰領,這種結果如果放在一戰之前,大概我們常人已經忘了這兩個國家曾經的存在!當然有人力資源因素,但這與美國相比就不能算個因素,因為從根本上說,美國開國人口還遠不及它們。也有戰爭資源問題,但在他們曾經所佔領區域也都讓他們具備了這種資源,之所以有後來的結局,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地緣位置。

德國當年只能靠水下戰力對美國發動襲擊,卻永遠無法用制空權給美國造成更沉重的打擊甚至軍事佔領,而對那個也十分強大的法國就能一戰至其投降。日本也一樣,雖有野心,卻只能憑其艦載航空兵去偷襲珍珠港,而無法用更大的空中優勢去直接攻取美國本土,也是相同道理:在當時戰術條件下,制空權正經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但美國的地緣位置讓這兩家戰爭狂人的翅膀無力企及,所以美國本土至今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戰略要地。

二. 兩國當年的種族政策、價值觀念,使其無法藉助其它民族的各種優勢來成就自己的綜合國力

前文說過,兩國都曾經侵佔了廣闊的他國領土,其上的人口數量也遠超其本國人口的幾倍十幾倍,但它們都因狂妄自大對其他民族的蔑視乃至鄙視,使其無法利用其它民族的優異智慧成就自己強大的綜合國力,這從當年德國對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種族滅絕政策,和日本對華人野蠻殘忍的三光政策一直貫徹戰爭始終,使其它民族的智慧被無情摧殘毀滅的史實得到了充足的印證。

這一點,美國與其正相反,其正是由於藉助其近二百年的移民政策,借歐亞大陸近代戰火不斷,特別是一戰二戰讓許多優秀人才在本土不僅無法發揮其卓越才華,甚至生命不保的情況下,而被迫遠渡重洋,避難於美國這個世外桃園的巨大戰略機遇,在幾何數字擴張自已人口紅利的同時,廣納賢才,讓其各展其能,為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做出了至為關鍵,舉足輕重的貢獻!

三 .決定美國強大綜合國力的根本國家戰略是當年德、日兩國所無法做到

當年這兩家戰略決策層,基於其固有的思維侷限性,只想到與傳統列強爭奪殖民地、控制區和開疆拓土,或乾脆滅絕其他種族,來擴張自已的生存空間。但美國戰後的根本國家戰略卻是:在其國力軍力都超過世界一半以上的條件下,卻不要他國一寸土,不要一塊殖民地,也沒在這上面浪費一兵一卒一美元,卻讓自已長久地站在世界道德的至高點上,成就了自已冠冕堂皇的國際事務仲裁者地位。

然後用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拉起一大群馬仔,並在他們的協助下,再加入其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主導創建了一整套服務於美國利益,服從於美國意志的國際體制和世界秩序。成就了美國在全世界的政治霸權、經濟霸,以及為這兩種霸權服務的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話語霸權。使美國、美國國民可以從容地躺在這套體制秩序上,盡情的養尊處優、不勞而獲、揮霍無度的享受世界,窮兵黷武的壓迫奴役世界。而其強大的美軍及其控制的那個更加強大的盟約軍事集團,卻只用來維護那套服務於自已的《世界秩序》,為美國賺取了世界警察的光榮稱號。

原來美國所要的是對全世界的政治殖民和經濟殖民,這種綜合國力則是其紙面數據幾倍幾十倍。

美國的這種綜合國力,在當年那兩個國家的國情基礎上,即使給他再大的領土,給他再多的物產及人口資源,它也無法達到美國的幾分幾十分之一。這種基於決策思維能力的軟實力,當年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鐵嶺鋒


按當初希特勒的思路一個家庭至少要生五個孩子,到1970德意志人口達七億,當時德國領土面積六十萬平方公里,在吞併奧地利,捷克,波蘭一部分後領土超過一百萬,後來北歐,法國一部分,荷蘭,比利時併入德國,這樣德國就有兩百多萬面積,如果不和蘇聯開戰,苦心經營,通過談判取得停戰和平到現在gdp就按人均三萬美元也超過美國了!


手機用戶3692381237


民族性 日本 德國 猶太人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土地得到世界認可 並有穩定的發展時間那麼不敢想象 但事實是他們都沒有 但還有一個名族是最幸運的就是 華夏族 也是華人 只要華人夠團結就不會比其他名族差 和前幾個民族比 我們擁有足夠大的土地 全世界土地最好的國家是美國 第二就是中國 俄羅斯 加拿大 澳大利亞土地雖然大但不實用 中國的名族性和土地優勢 只要政治正確 將會讓中國必然的走向頂級的超級強國


稀雲笑鶴


那些說不能超過美國的我不認同,日本與德國的自由主義包括學術,一點都不比美國差,尤其德國,而且還是單一民族國家,有美國那麼大的話,在各自的地方肯定能超過。有自由學術的情況下,也一定能吸引別國優秀人才去,福利是一方面,體現自己的成績也是一種方式。再說,他們也是優秀的民族,不能因為發動二戰而否定


天亮就美好


這個問題雖然不能用疊加法來衡量,因為國與國之間的較量遠比我們想想的複雜,但是我們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到邏輯。在二戰中德、日作為戰敗國無法想象他們的國家遭受怎麼樣的毀滅性的打擊,而今天還能夠在歷史舞臺發揮重要作用,可見他們民族的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