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市操盤手的血淚教訓:從虧大錢原因尋賺大錢方法

股市上,散戶們總是豎起了耳朵,東打聽西打聽的,無非是想聽點消息,沾點主力的光,結果卻常常被主力牽著鼻子走,成了他口中的羔羊。

股市上的“主力”,說白了,就是有能耐興風作浪的一小群人,是機構、莊家,或者上市公司本身。主力到股市是幹什麼來的?絕不是來解放窮人的。來股市的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賺錢。

然而是誰賺誰的錢呢?股市不是印鈔廠,它只是一個資金流動的市場,錢不是從你的口袋流到他的口袋,就是從他的口袋流到你的口袋。市場上早就有關於主力的傳言,主力賺錢靠的是“養、套、殺”,活生生的一套對付羔羊的辦法。在每個人都想賺錢的情況下,被養、被套、被殺的最有可能是誰?結論不言而喻。

股票操作和與人性的弱點

股市如同戰場。每一位涉足股市的投資者都想在股市搏殺中獲取勝利。可事實上取勝的只是少數投資者,大多數人都是失敗者。造成大多數人股市失利的原因,主要是與人性的弱點和不良習氣,如貪婪、浮躁、猶豫不決、鼠目寸光、眼高手低等等有關。

人性弱點和不良習氣在股市中的具體表現有以下一些。

1,“追漲殺跌”。漲的時候不願買,跌的時候也不願買,而是在漲了一段時間後才買進,跌了一段時間後才賣出,最後落入機構大戶拉高出貨的圈套。

2,“貪得無厭”。這是股市裡不管機構大戶還是中小散戶都有的通病。手裡握著正在上升的股票,希望它長的更高;眼前股價往下走,則盼著跌套更深炒大底。結果卻是套牢或坐失良機。

大家都看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漁夫出海打魚撈到一條金魚,金魚說放了我,我可以滿足你的所有要求。漁夫的女人太貪心,要華服,要房子,要宮殿當女王,金魚都滿足了她。但這位夫人最後竟要金魚做她的僕人,金魚只好搖搖尾巴游到海里去了,而漁夫和妻子又回到原來的貧窮日子。股市有諺語說:什麼人都能賺錢,只有貪心的人賺不到錢。過分的貪婪會把你賺到的錢又吐出去,因為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投資人,他們不是根據市場強弱來決定買賣,而是根據自己買房子、買車等需求目標資金來定買賣。還有就是在理由不充分前提下不斷提高既定目標。

3,“心存幻想”。買進股票後,價位下跌,套牢了,就盼著反彈。反彈後又捨不得出貨,又希望彈得更高些,結果又跌下去,了。上漲時也是這樣。明知是小概率事件,卻希望能夠發生,這就是害人不淺的僥倖心理。在股票操作中,散戶的僥倖心理經常會被機構主力所利用。股票拉到高位,下跌時主力往往以長陰線開始出貨,散戶們雖心中覺得大盤、個股均不太妙,但卻出逃不堅定,大多數人還都在期待股價反彈到沒有下跌前的高度,結果往往是越套越深。

4,“愛走極端”。聽股評家講要買績優股,於是就追買名牌股,垃圾股,一律不要。但又聽說,名牌股易變質,垃圾股一啟動,準賺錢。於是又專選垃圾股。一個人在判斷上迷失方向的時候最容易隨大流,盲目跟從他人意見來決策。面對市場變化,不能認真全面地瞭解市場獨立思考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股票的。我們發現大多數人聽講座看股評,不是著重於投資的思想方法和邏輯思路,而是就等著推薦股票。聽了馬上就買,一旦套住一點馬上又斬倉。而這些股票極有可能中線大漲。盲從的人很多,所以有羊群效應之說。這也為前面所說的二八定律的存在奠定了雄厚的群眾基礎。

5,“朝三暮四”。對個股一會做多,一會做空,沒有耐性。賣了這隻股,又去買另-只。結果原來那隻漲上去了,又拋掉手中股票去買原來那隻。這樣頻繁進出,沒有賺到錢,倒交了不少稅金和手續費。

6,“鼠目寸光”。只盯住眼下股價的暫時波動情況,而不去研究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只看小勢,而不看大勢。每天為蠅頭小利奔波忙碌,其結果是竹籃打水一無所獲。

7,“眼高手低”。某些股評家只會高談闊論-些股市理論,而自己一做股票卻是損失慘重。因此,所謂專家的意見不要輕信,只能參考而已。

8.恐懼。

人類面對未知的時候總會產生恐懼。股市的特點就是從不簡單重複,似有規律又似無規律,因此,恐懼必然會成為股民心中最無法拋棄的陰影。持股過程中,看股票稍微漲一點,就怕再跌回去,想賣掉,但又擔心繼續上漲自己踏空;市場下跌了,不想賣,又怕持續下跌,賣了吧,又怕反彈。左也怕,右也怕,備受煎熬。對於短線操作的人尤其如此,因為理論上講短期波動更是無法預期的。

貪婪、恐懼、盲從、僥倖是人性所共有的弱點。這些弱點同時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每一個投資者身上,嚴重影響著投資人收益的高低。知識可通過學習補充,經驗可靠實踐積累,而心理素質的提高卻只能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摔打磨練來完成了。

人性的每一個弱點都隨時有可能被市場所利用,而導致投資失敗。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常常暴露出不同的弱點或者是弱點的不同方面。


5大壞習慣導致你炒股賠錢

散戶賠錢五大習慣

1、炒股的目的不現實,沒有任何風險概念

80%的股民都是做著發財夢進入股市的。某某在扯著嗓門喊:“隔壁張大媽昨天賺了8000塊,樓上的小李子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賺了10多萬啊,下半年還要買車啊,大哥你還等什麼啊?”因受這樣慫恿而炒股的股民幾乎不相信或者根本沒有認知證券市場還有“風險”二字。記得一位正在開戶的大哥問我:“今年股市還能翻幾倍?”,我啞然了。股市的風險和收益是共存的,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真是像一場鬧劇,劇中主角連劇情還不知道就開演了……

2、市場信息不對稱

所謂市場信息不對稱,一是信息的時效性,散戶獲得的信息只侷限於市場公告和媒體(電視、報紙、聲訊)上,因此在時間上或多或少都會被延遲的,這樣的結果就有可能錯過最好的入市時機。如最近半年一直暴炒的高送配題材的概念股,等到散戶看到公告時股價已經高高在上了,再買入的成本已經大大提高,而風險也隨之加大了。

3、缺乏基礎教育,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風險管理能力

中國的大部分股民在入市之前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投資教育,連最簡單的技術分析圖形、趨勢理論等都不能掌握,用心的只能是邊炒邊學,而大多的股民還有可能誤入一些主觀分析方法的歧途,結果是新股民幼稚、老股民主觀頑固。

中國股民非常普遍存在對上市公司不能正確甄選的問題,動則幾萬幾十萬的資金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對毫不瞭解的股票做出慷慨買進的決定,相比之下遠沒有去商場買一件幾百元錢的衣服負責。最可悲的是手中持有的明明是暴炒過的概念股或是淪為大眾情人的鹹魚股,還找到眾多的理由證明他那夕陽企業還會業績大增的。指望著有朝一日烏雞變成金鳳鳳凰,最後鳳凰沒有變成雞毛都掉沒了。

4、不具備準確識別時機的能力

對經濟環境、價值快速提升的行業沒有感覺,這一點就會把最好股票的投資機會錯過。如房地產、金融、有色金屬、能源煤炭等類型上市企業的股票每次回調時都是最好的介入時機。炒股票的訣竅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找被低估優良企業的股票都是最好的介入時機。炒股票的訣竅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找被低估優良企業的股票買入並長期持有直到持有的條件不存在時再賣出它。用基本面選擇股票,用技術分析找出吸籌、加倉、洗盤點進場是完美的組合。

5、情緒(感性)化,貪婪、無知並心存僥倖

陷入到頻繁的追漲殺跌交易當中,像接力賽一樣,股價被一茬接一茬勇敢的股民推得一波比一波更高,每個股民都會認為自己不是最後接棒的那個人,為了那百分之幾的短線收益卻有可能遭遇頭部的厄運,孰不知貪婪的黃粱美夢還沒有醒時就被套牢了,翹首仰望令人嘖舌感嘆,惡莊股的頂就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不提頻繁交易生產繁重的交易成本,卻要面對多次盈利會被最終一次暴跌行情吞食的可能,如果出逃不及時還可能出現狂蝕本金結果,那時會表現出惶惶不可度日、恐懼世界末日來臨的狀態,促使其在幾乎最底部斬倉出局的無理智行為。應了那句:“千日打柴一日燒”了。


從虧大錢原因尋賺大錢方法

總結在股市裡面虧大錢的原因,發現有下列幾個常見現象,值得投資人深思。如果能夠對此加以重視、反其道而行之,則投資人可以因禍得福,尋找到股市裡面賺大錢的方法。

1、高位重倉低位輕倉。絕大多數股民的心態,往往是熊市的末段,膽很小,只敢小批量買入。但是,隨著股指的上行,股民盈利的增加,開始膽大,並且往往是越來越大;到了牛市的高峰期,甚至有人頭腦發熱、借貸入市。這就構成了輸錢和輸大錢的一個重要原因:低位的時候輕倉,高位的時候重倉。可見,要避免虧大錢、進而賺大錢,就必然要做到:“低位敢於重倉,高位勇於離場。”這一方面需要投資人有看大勢的“慧眼”,另一方面,要有低位力排眾意、敢於重倉的勇氣,高位要有不戀小利、甘於淡泊明志的自制力。由此看,在股市裡面尤其是在二級市場要能夠獲大利的話,不但要有大智慧,而且要有高超的修養。

2、不止損賠大錢。相當多股民是這樣由小虧變為鉅虧的:買了股票,賺錢沒有走,結果變成打平;打平時想賺了再走,結果變成淺套;淺套時想扳本再走,結果變成深套。深套之後,總有一天終於熬不住了,終於認賠,恰恰賣出賣在地板價上。小賺小虧變成鉅虧,就是這樣演變的。

上述現象中,固然有投資人不識大勢的原因,但是,也有不知道止損、不善於止損、沒有壯士斷腕勇氣的原因。一般說,每到總賬虧損10%的時候,要麼是操盤人出了問題,要麼股市出了問題,投資人到此就可以,也應該反思虧損的原因了。

3、投資不當血本無歸。從銀廣夏的例子看,輸大錢的重要原因在於選股不當。可見,不論機構還是股民,都有選股不當的問題。都有缺乏基本投資理念的情況發生。由此可見,在選品種的問題上,要做到“避免輸大錢,著力贏大利”,則必然要注意:大盤高價,從來都是投資的大忌。在小盤、中低價股上選擇中長線的投資品種,才是獲得厚利的常勝之道。


五大炒股的紀律

1、堅持培養盤感

良好的盤感是投資股票的必備條件,盤感需要訓練,通過訓練,大多數人會進步。如何訓練盤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覆盤的重點在瀏覽所有個股走勢,副業才是找目標股。在覆盤過程中選出的個股,既符合自己的選股方法,又與目前的市場熱點具有共性,有板塊、行業的聯動,後市走強的概率才高。覆盤後你會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大盤的趨勢,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板塊。

對當天漲幅、跌幅在前的個股再一次認真瀏覽,找出個股走強(走弱)的原因,發現你認為的買入(賣出)信號。對符合買入條件的個股,可加入你的備選股票池並予以跟蹤。

實盤中主要應做到跟蹤你的目標股的實時走勢,明確瞭解其當日開、收、最高、最低的具體含義,以及盤中的主力的上拉、拋售、護盤等實際情況,瞭解量價關係是否正常等。

找出一些經典底部啟動個股的走勢,不斷地刺激自己的大腦。

要經常對自己能夠做到快速瀏覽大盤情況的最新動態進行認真的訓練。

最核心的是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特別是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方法的形成又來自上面的這些訓練。

2、

正確看年報

年報是公司對其報告期內的生產經營概況、財務狀況等信息的正式的、詳細的報告。投資者閱讀年報後可以對上市公司的基本概況、生產經營情況有較完整的輪廓和大致的瞭解。年報披露的內容都是投資者完整了解公司時所必要的、有用的信息。投資者只有對年報披露的所有信息進行認真的閱讀分析後,才能儘可能減少遺漏年報所包含的重大線索與信息,發掘出年報信息中隱含的投資機會。

目前,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1000多家,年報披露由於及時性要求集中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公佈,大量年報的“文山字海”令許多想完整閱讀年報的投資者無暇應付。多數人對年報的閱讀往往是走馬觀花,一晃而過。這種匆匆而過的年報閱讀方式與不讀年報沒有實質性差別。投資者不可能從對年報的驚鴻一瞥中發現年報中透露的有價值的信息。但要對每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全面地仔細閱讀、分析,對多數投資者甚至許多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由於年報披露的信息、內容是針對所有的年報讀者的,包括上市公司現有股東、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各種性質的讀者,所以普通投資者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內容、信息往往集中在年報的幾個重要部分中的少數地方。抓住了這些部分的要點,投資者就可對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會計資料和業務資料、董事會報告、財務報告三部分。會計資料和業務資料向投資者提供了上市公司報告期內的諸如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每股淨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等基本的財務數據和指標;董事會報告向投資者陳述了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投資情況等基本信息;財務報告則包括審計報告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三大會計報表等內容。審計報告中,註冊會計師就年報本身編制時是否規範,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向投資者提供了一份專業的報告。信息質量的高低是投資者從年報中發掘有價值線索的關鍵。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報表編制時普遍存在不規範現象,註冊會計師對年報的審計意見更應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三大會計報表就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盈利能力、現金流動情況向投資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投資者在對以上幾部分內容有了初步瞭解後,根據自身的要求就可大致確定所讀年報是否有進一步詳盡、認真分析的必要與價值,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年報閱讀效果。

4、

看懂市盈率

市盈率是投資者所必須掌握的一個重要財務指標,亦稱本益比,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變的情況下,當派息率為100%時及所得股息沒有進行再投資的條件下,經過多少年我們的投資可以通過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況下,一隻股票市盈率越低,市價相對於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風險就越小,股票的投資價值就越大;反之,則結論相反。

市盈率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股價同過去一年每股盈利的比率。二是股價同本年度每股盈利的比率。前者以上年度的每股收益作為計算標準,它不能反映股票因本年度及未來每股收益的變化而使股票投資價值發生變化這一情況,因而具有一定滯後性。買股票是買未來,因此上市公司當年的盈利水平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後者即反映了股票現實的投資價值。因此,如何準確估算上市公司當年的每股盈利水平,就成為把握股票投資價值的關鍵。上市公司當年的每股盈利水平不僅和企業的盈利水平有關,而且和企業的股本變動與否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上市公司股本擴張後,攤到每股裡的收益就會減少,企業的市盈率會相應提高。因此在上市公司發行新股、送紅股、公積金轉送紅股和配股後,必須及時攤薄每股收益,計算出正確的有指導價值的市盈率。

以1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2.25%為基礎,我們可計算出無風險市盈率為44.44倍(1÷2.25%),低於這一市盈率的股票可以買入並且風險不大。那麼是不是市盈率越低越好呢?從國外成熟市場看,上市公司市盈率分佈大致有這樣的特點:穩健型、發展緩慢型企業的市盈率低;增長型強的企業市盈率高;週期起伏型企業的市盈率介於兩者之間。再有就是大型公司的市盈率低,小型公司的市盈率高等。市盈率如此分佈,包含相對的對公司未來業績變動的預期。因為高增長型及週期起伏型企業未來的業績均有望大幅提高,所以這類公司的市盈率便相對要高一些,同時較高的市盈率也並不完全表明風險較高。而一些已步入成熟期的公司,在公司保持穩健的同時,未來也難以出現明顯的增長,所以市盈率不高,也較穩定,若這類公司的市盈率較高的話,則意味著風險過高。從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特點看,以高科技股代表高成長概念,以房地產股代表週期起伏型行業,而其他大多數公司,特別是一些夕陽行業的大公司,基本屬穩健型或增長緩慢型企業。因而考慮到國內宏觀形勢的變化,部分高科技、房地產股即使市盈率已經較高,其他幾項指標亦不盡理想,仍一樣可能是具有較強增長潛力的公司,其較高的市盈率並不可怕。

因此,我們購買股票不能只看市盈率的高低,除了關注市盈率較低的、風險較小的股票外,還應從高市盈率中挖掘潛力股,以期獲得高的回報率。

5、關注業績變臉風險

每年市場上都會出現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波動的情況,隨著經營業績的大幅波動,公司股票價格也大幅變化。對於這類公司,投資者難免會產生疑問:為什麼公司的業績會一夜之間變化這麼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嗎?

總體而言,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波動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七類:一是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包括稅收、反傾銷等相關政策調整;二是資產重組或併購行為;三是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四是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五是產能擴張或大面積停產;六是一次性的非經常性損益;七是比較基數較小。一般來說,前兩類因素對公司的影響將是較長期的,而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對公司的影響則是相對短期的。當然,不同公司的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

投資者需重點關注公司業績大幅波動的具體原因,分析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或下降能否持續改變公司的盈利能力,判斷公司股價的上漲或下跌是否合理反映了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的變化,而不是被公司業績和股價的短期走勢所迷惑,盲目作出投資決策。

例如,某上市公司自2004年起由於產能過剩,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到2006年年初公司已陷入低谷。但2006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所處行業逐漸復甦,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公司經營業績劇增。公司股票價格隨之一路飆升,從2007年年初的13.28元最高漲到4月底的69.00元(復權後),市盈率最高達164倍,股價漲幅高達420%,而同期相關指數漲幅僅為72%。

對於該公司而言,因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公司股票短期內出現一定的上漲是合理的。然而,公司處於一個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行業產能的進一步擴張,公司產品價格長期在高位徘徊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過高的股價漲幅,可能已透支了公司未來幾年業績的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一定要理性看待公司業績大幅增長,認真分析其原因和影響,避免盲目追漲,跟風炒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