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作者是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本文是作者在美國一所大學所作演講。

幸福的底線

(美)克萊頓·克里斯藤森 編譯:孫開元

我在哈佛商學院曾經教過這樣一個課程,就是幫助學生們理解良好的管理理念是什麼,以及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在每個學期,我們都會以各種理論為基礎,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一個團隊,以此來理解這個團隊為何能達到當前水平,並評估什麼樣的行動能夠促其成功。在課程結束的最後一天,我要求學生們把視覺轉向他們自身,讓他們對下面三個問題給出回答:第一:我怎樣讓自己在將來的事業中感受到幸福?第二:我怎樣使自己和愛人以及家庭之間的關係永遠成為一種幸福的源泉?第三:我怎樣保證自己永不坐牢?最後一個問題聽起來好像是最好回答的,但不是。那個課堂上一共有32名學生,後來其中有兩個人坐過牢,有一個還曾經是我的同學。我於1979年在哈佛商學院畢業,至今這麼多年中,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我的一些同學的煩惱,離婚、不幸福的再婚、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等等。我敢保證,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在畢業時打算過離婚,並且願意和孩子之間保持隔閡,都是出於無奈。原因?他們沒有讓自己的目標成為生活的中心。

對於我來說,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並且為此苦苦思索了很久。當然了,有了目標僅僅是第一步,還要學會智慧地為之努力,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下面是我總結出的一些管理方法,也許能夠幫你實現理想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幾點是我們獲得幸福的“底線”。

1.智慧地利用好你的資源。

你怎樣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才幹,這些選擇形成了你的生活策略。我自己有一堆的“要事”來爭奪這些資源:我想和妻子有一個和諧的關係、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才、想要為社會盡些義務、還想要在事業中成功,如此這般。

怎樣選擇會讓你的實際生活與你原本的打算大相徑庭,這有時候是一件好事:你從沒敢奢望過的一些機會卻悠然出現了。但如果你沒有智慧地利用好自己的資源,那結果可能就是糟糕的了。我以前的一些同學就是這樣,他們不理智地把精力投資在了空洞的幻想中,結果他們的理想也大多半途而廢。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當人們對一項成就有了強烈的需求感時,他們就能擠出多餘的半小時或多餘的一盎司精力來,不自覺地為自己的終極目標而付出相應的行動,我們在事業的進步就能見證我們的付出。你運輸了一種產品、完成了一項設計、提交了一項建議、完成了一項銷售、教了一堂課,這些都會讓你受益、給你動力。而如果你把時間和精力投資在了與愛人和孩子身上,可能不會當即獲得成就感,在孩子長到20歲之前你就不能說:“我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孩子。”你可能會忽視對愛人的關心,好像一時也看不出你們的關係在惡化。急功近利的人常常會把精力過多地投入在事業中,而在家庭中投入過少,其實,和諧並且愛意融融的良好家庭關係才是最重要、最長久的幸福之源。

總之,做事情要分清主次,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不成功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沒有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他們曾經認為是最重要的事情上。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2.建立一種家庭文化。

通過敏銳的行動、時刻糾正一個公司的工作路線而使公司能有個美好前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員工們有一種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使公司迎來新的成功。

如果員工們對此意見不一,那麼你就只好使用“鐵腕政策”了:命令、獎懲,如此這些,以確保他們能合作起來。當員工們的合作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之後,就容易達到共識了。最後,人們甚至不再考慮他們的工作方式是否和成功有關,而是本能地順應這種合作精神,這時候,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建立起了一種企業文化。

我曾經借用這個模式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我怎樣讓自己的家庭成為一種享用不盡的幸福資源?我的學生們很快發現,父母能讓孩子學會合作的最簡單辦法是採取強制手段,但是當孩子長到十歲的時候,這個辦法就失靈了。在此時,父母們開始知道,他們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建立起一種家庭文化,讓他們知道在同輩之間要互相尊重、要聽父母的話、要做正確的事情。家庭就象一個公司樣,也需要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可以是有意建立起來的,也可以是不經意間形成的。

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強烈的自尊感和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那他們的這些品質不會是在高中學校裡形成的,你需要在更早些時候就考慮到他們應有的品質,把這些理念注入進你的家庭文化中。就象員工們一樣,孩子們通過做一些具有難度的事情也會建立起自信心,並且從中懂得做什麼才是重要的。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3.絕不能“下不為例。”

我們在做事時,通常會在對與錯之間做出選擇,這時,一個聲音會在我們的大腦中說:“我知道普遍規則,多數人都不會這樣做。但這次情況特殊,下不為例。”以邊際成本理論來說,“下不為例”好像意味著並不會損失太多,但是這就誘惑著你,你可能就會不顧這條路最終會把你帶向何方,以及這樣做所造成的總成本會有多大。

我就自己的一個故事,講一講我是怎樣理解了“下不為例”的潛在危害的。我曾經在哈佛大學的一支棒球隊裡打過球,那時我們的球隊一路領先,整個賽季都保持著不敗的紀錄。後來,我們成功地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勝出,將要參加星期日舉行的總決賽。這時問題來了,我在16歲為了督促自己,曾經在教堂中發誓,永遠不在星期日打球。所以我找到教練,說我不參加決賽了,教練和我的隊友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成了眾矢之的,隊裡所有人都對我說:“你必須參加比賽,你就不能破一次例嗎?”我思考再三,還是覺得不應該放棄自己的誓言,所以我還是沒去參加決賽。

多少年過去了,那次我所做出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決定,從理論上講,我完全可以破例一次,以後從不再犯。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就抵禦住“下不為例”這個誘惑本身來說,那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如果那一次我破了例,也許在以後會一次又一次地失信於自己。

我從這件事中學到了這樣一課,那就是你百分之百地遵守原則會比你百分之九十八地遵守原則要更容易。如果你象我以前的一些同學那樣,在“下不為例”面前屈服了,那麼你可能遲早會悔恨自己的決定。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幸福的五個底線

4.一定要謙虛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極為重要的品格,如果你認為只有聰明人才會教會你東西,那你學習的機會是很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謙虛的美德,願意向任何一個人學習,那你就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一般來講,謙虛不僅會使自己更和諧地與人相處,也會給你周圍的人帶來更多的自信,何樂而不為?

5.選定自己的標準

不要一味地考慮你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個人目標,而要考慮你應該怎樣幫助別人成為更優秀的人。這是我對你的最後一個忠告:你要想想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定你的生活,然後下決心過好每一天,這樣,你就會過上成功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