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只能被動應戰?主動出擊效果會更好

這幾天聯想投票門事件讓我對企業的危機公關產生了興趣,畢竟咱也不是專業學新聞傳播的,對危機公關的理解也就是表面上那些東西而已,自認為連半瓶醋都算不上。所以,在下且“姑妄言之”,諸君且“姑妄聽之”,如有什麼不周的地方,還望不吝賜教。

危機公關只能被動應戰?主動出擊效果會更好

一刪了之是最蠢的公關方案

跟萬事萬物一樣,危機公關的兩面性當然非常鮮明:處理好了,能夠彰顯企業的軟實力,順道免費打一波廣告;處理不好那就真的成悲劇了。很多成功企業都是處理危機公關的高手,近期幾個典型的案例中,滴滴、海底撈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危機公關只能被動應戰?主動出擊效果會更好

就拿《空姐被滴滴司機謀殺》的案子來說,滴滴司機殺人、還是年輕美貌的空姐,案件中滴滴的管理漏洞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巨大的輿論焦點,稍微處理不好可以讓滴滴就此完蛋。好在滴滴的危機公關團隊很專業,不躲閃、不推諉、積極道歉、快速給出整改方案並訴諸實施。這意思就是“我錯了、我混蛋、我改、馬上改”,而且面對網友的發洩,滴滴從來不狡辯。“你們不是有火嗎?隨便罵,罵完就舒坦了吧?”網友發洩完就不會繼續盯著滴滴的過失,甚至開始站在滴滴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幫著滴滴說話了。這種不頂嘴只認錯的態度,讓網友的火氣快速消散。

這種屬於被動的危機公關,那麼是不是有主動的危機公關呢?還真有!

案例:

2010年前後,家裝行業魚龍混雜,大公司有、小公司也有、臨時的游擊隊更是數不勝數,市場競爭從質量直接淪為價格戰。為了活下去,從業公司更是把價格放的很低。那麼,一個新公司如何才能在市場站住腳呢?當時的一家新公司,這裡就不說叫啥了,想了一個主意:做主動的危機公關。

危機公關只能被動應戰?主動出擊效果會更好

裝修行業的輿情來源主要就是裝修質量問題,什麼施工不達標、材料質量充好等等,一旦爆出這類的新聞,大部分公司的第一反應都是推諉責任,因為不達標就得返工,其中的人工費、材料費,都是真金白銀,本來利潤就少,這麼一折騰不更沒錢賺?

這家裝飾公司反其道而行,別家都是怕人發現質量有問題,這家公司老總帶著第三方監理和網絡媒體,扛著攝像機挨家工地看,只要監理說有問題,老總親自動手把問題部分直接砸了,砸完之後老總對著攝像機鏡頭慷慨激昂一番講話,無非是我們堅持按照高標準、高要求進行施工,堅決杜絕質量問題,一旦發現立即重做涉及的材料、人工等費用均有他們承擔等等,可謂是正義凜然!

可以想象下,這樣的場景被媒體放大並傳播出去之後的效果!其實也就拍了幾個工地,砸了兩三個而已,通過媒體的反覆重複播出,營造出“負責任、重質量”的“偉光正”形象,消費者焉有不信的道理?兩年不到,這家公司就已經成為當地排名前十的家裝公司了。

分析:

從這樣的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如果真有問題,不妨主動出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反正問題都是要改的,與其被發現之後不得不改,還不如自己主動一些,把事態發展控制在自己手裡,自然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

2、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哪個企業不出問題的,關鍵是出了問題之後的態度是什麼?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出了問題就在第一時間解決掉、處理好。

3、知道消費者的“焦點”在哪。滴滴的問題是如何在未來有效防範,裝修公司的問題是質量如何保證,知道用戶想要什麼,有針對性的推送這些,絕對是事半功倍。

4、秀,還是要做的。不管什麼樣的輿情事件,秀還是要做的,關鍵是要做的自然。比如“我爸是李剛”,李剛上央視痛哭流涕,這就有點過了,啥都不用說,對著鏡頭直接跪倒磕幾個頭,比流多少眼淚都好使;比如“李雙江兒子強姦案”,夢鴿及其代理律師不停的挑釁公眾,如此作秀豈不是自尋死路?再比如眼下聯想的事情,柳傳志直接開發佈會,現場鞠躬致歉,那還會有那麼多事情發生?

5、可以出問題,但不能老出問題。偶爾爆出問題可以說是主動危機公關營銷,如果老出問題那就是質量真的不行了,再多營銷也抹不平。歸根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點淺見,還望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